【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结构色又称物理色,是不含任何色素因素的生物体亚显微结构所导致的一种光学效果。当生物体的表面或表层具有周期性结构时,会产生特殊的光学·性质。当具有不同光学特性的结构间的距离与可见光的波长一致时,白光会在这个表面上发生对某些波长的选择性反射和透射,从而产生特殊的颜色效应。在对生物界结构色材料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制备得到了具有结构色的纳米功能材料,即为光子晶体。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周期性变化排布的材料。由于它可以像半导体对电子那样控制光子的传播,并且是像晶体一样由某一个基本单元按一定周期规律排列组成的有序结构,所以被称为光子晶体。光子晶体的最根本特征是具有光子带隙,当入射光的频率落入光子带隙时光被全反射,不能穿过光子晶体。当入射光在可见光波段,与光子带隙相吻合的某一频率区域可见光将被完全反射,在宏观上则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鲜艳颜色。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材料的价态与化学组分发生可逆变化,使得材料的发射特性发生可逆改变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材料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现象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理想的 ...
【技术保护点】
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将基板在超声功率为80W~120W的条件下,分别用丙酮、甲醇和超纯水清洗10min~30min后,晾干,其中基板材料是厚度为0.01mm~1mm的ITO导电玻璃、FTO导电玻璃、镀ITO的聚酰亚胺基板、镀银的聚酰亚胺基板、镀金的聚酰亚胺基板或聚酯基板;二、胶体溶液的配制:将球径为50nm~5μm的微球加入到去离子水或乙醇溶液中得到单分散度≤5%、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1%~1%的溶液,然后经超声振动分散得到胶体溶液,最后经过紫外?臭氧表面处理5min~60min后得到制模板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将基板在超声功率为80W 120W的条件下,分别用丙酮、甲醇和超纯水清洗10mirT30min后,晾干,其中基板材料是厚度为O. OlmnTlmm的ITO导电玻璃、FTO导电玻璃、镀ITO的聚酰亚胺基板、镀银的聚酰亚胺基板、镀金的聚酰亚胺基板或聚酯基板; 二、胶体溶液的配制将球径为50ηπΓ5μπι的微球加入到去离子水或乙醇溶液中得到单分散度< 5%、质量百分比浓度为O. 019Tl%的溶液,然后经超声振动分散得到胶体溶液,最后经过紫外-臭氧表面处理5mirT60min后得到制模板用的胶体溶液,其中微球成分为聚苯乙烯或二氧化硅; 三、膜状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将经步骤一处理后的基板放入到经步骤二获得的胶体溶液中,在温度为20°C 70°C条件下使胶体溶液挥发,随着溶剂的挥发,单分散微球在毛细力作用下,在基板材料上组装,得到膜状胶体晶体模板; 四、溶液的配制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浓度为lmol/Llmol/L的质子酸,经充分搅拌后,加入浓度为lmol/L苯胺继续搅拌,直至苯胺全部溶解形成均一溶液,其中质子酸在溶液中的浓度为O. 12mol/L^0. 48mol/L,苯胺在溶液中的浓度为O. 07mol/L^0. lmol/L ; 五、电极的制备以步骤三中制备的膜状胶体晶体模板为工作电极,以银丝为参比电极,钼片为对电极,将各电极在超声功率为80W 120W的条件下,用丙酮清洗5mirTl5min,干燥后在稀质子酸中浸泡lmirT5min,使用前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吹干; 六、电化学制膜在步骤四中获得的溶液中放入电极,使用计时电流法进行电沉积,电沉积温度设置为10°C 45°C,控制沉积电位为O. 8V、. 9V之间,沉积60iTl50S后,在工作电极上附着一层聚苯胺薄膜,将电沉积后的基板使用超纯水冲洗,去除多余的聚苯胺及质子酸的混合溶液,经过干燥后得到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聚苯胺/模板的电致变色复合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