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纳米电纺丝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其细胞学应用等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由于纳米电纺丝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以及各种制备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等已经在生物学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纺丝作为细胞的三维培养的基质,来对细胞三维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研究;2、电纺丝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进行细胞药物筛选或外源基因转染研究;3、电纺丝作为一种体内支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4、利用电纺丝在体外重建组织器官。纳米电纺丝技术已经成为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发展的一个极具潜力研究平台。 近年来,随着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者已经制备了具有跟细胞外基质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结构性质的纳米纺丝材料,用于研究和模拟实时生理条件下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同时很多工作集中采用电场力或者磁力的方式制备平行的或者具有一定结构的电纺丝。然而这些技术制备的电纺丝膜,表面性质相同,不能分割成不同区域,不利于提高研究的通量。最近,传统的光刻技术被用来进行纳米电纺丝的区域化,实现了在同一片电纺丝的不能性质区域的分割,可以用来进行不同实验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型纳米电纺丝区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采用干净的基体材料,在匀胶仪上涂布一层SU8光刻胶,并置于60~100度热板上烘烤10~40分钟;(2)将涂有光刻胶的基板置于光刻机内,基板表面覆盖具有图型的掩膜,在紫外光下进行曝光,将图案转移到SU8胶上,形成聚合区域和未聚合区域;(3)将涂有光刻胶的基板置于接通高压电源地线的铝块之上,注射器针头尖端磨平并接通高压电源的正极,采用注射泵推动注射器,使注射器中的高分子溶液,匀速输出到注射器针头,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在基板的SU8表面形成纳米电纺丝;(4)将带有电纺丝的基板置于50~90度烘箱内烘烤1~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纳米电纺丝区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干净的基体材料,在匀胶仪上涂布一层SU8光刻胶,并置于6(T100度热板上烘烤10 40分钟; (2)将涂有光刻胶的基板置于光刻机内,基板表面覆盖具有图型的掩膜,在紫外光下进行曝光,将图案转移到SU8胶上,形成聚合区域和未聚合区域; (3)将涂有光刻胶的基板置于接通高压电源地线的铝块之上,注射器针头尖端磨平并接通高压电源的正极,采用注射泵推动注射器,使注射器中的高分子溶液,匀速输出到注射器针头,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在基板的SU8表面形成纳米电纺丝; (4)将带有电纺丝的基板置于5(T90度烘箱内烘烤f20分钟,未聚合区域的SU8热熔,体积增大,包裹住电纺丝; (5)取出基板,冷却至室温后,在曝光机内进行曝光,使未聚合区域的SU8完全聚合,便制成区域化的电纺丝。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通用型纳米电纺丝区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包括玻璃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华,姜雷,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