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地区浸矿工程菌逐级放大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9128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高寒地区逐级放大培养浸矿工程菌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室外气温-20~20℃的情况下,对培养池菌液实施蒸汽供热,控制供热蒸汽压力,使培养池温度恒定在20~35℃之间,待菌液浓度达到106~108个/mL,转移放大至容积更大的培养池,培养基试剂用量逐级降低,该培养方法下,培养液中N、P浓度允许变化范围较广,可不额外添加营养液,以现场萃余液或尾矿库水作为培养介质,且该技术克服了工业菌液培养时受天气影响大、培养速度慢、效率低和条件控制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温嗜热菌在高寒地区扩增菌体数量及菌液体积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浸矿嗜硫菌逐级工程化放大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氧化技术可应用在硫化物包裹矿石的氧化预处理、氧化浸出以及废水处理等领域。该技术是利用矿区广泛存在的硫、铁氧化细菌,与矿石中的硫化矿物或与溶解在废水中的还原态S作用,将矿石中的有价金属元素释放,将废水中的还原态S氧化降低废水中 COD的方法。而目前工业化的细菌放大培养主要是在培养池中添加细菌和营养液进行曝气培养,存在受天气影响大,高寒地区室外培养一般细菌培养每次放大需要20天一100天,且细菌活性不高、营养液试剂消耗量大等缺点,严重影响生物氧化提金工艺在高寒地区的应用, 如专门建造室内的温室池,其培养规模小,如培养池大,则成本太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安全、高效、可控制性强的培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细菌放大培养方法的缺陷而开发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寒地区浸矿工程菌逐级放大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菌液采集选用工业化的矿业细菌菌液,其菌体浓度至少IO6 IO8个/ml以上;(2)室内培养菌液接种量为2. 5-10%,使培养池温度恒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寒地区浸矿工程菌逐级放大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菌液采集:选用工业化的浸矿工程菌,或从目的矿区矿坑水、尾矿水富集驯化;(2)室内培养:菌液接种量为2.5?10%,使培养池温度恒定在20~35℃之间,并在室内完成适应复壮后,进行多次转接培养,每次培养的菌体浓度达到至少106~108个/ml后进行下一次培养,其中,首次培养采用矿业细菌用培养基,以后每次转接培养时将培养基中的包含生命元素或营养元素的物质用量降为上一级的1/2?1/4,培养基介质为自来水或浸矿萃余液或尾矿废水,最终将培养液中的N、?P、Fe2+浓度分别降至5mg/L、50mg/L、50mg/L后进行室外放大培养;(3)室外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寒地区浸矿工程菌逐级放大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液采集选用工业化的浸矿工程菌,或从目的矿区矿坑水、尾矿水富集驯化; (2)室内培养菌液接种量为2.5-10%,使培养池温度恒定在20 35°C之间,并在室内完成适应复壮后,进行多次转接培养,每次培养的菌体浓度达到至少IO6 IO8个/ml后进行下一次培养,其中,首次培养采用矿业细菌用培养基,以后每次转接培养时将培养基中的包含生命元素或营养元素的物质用量降为上一级的1/2-1/4,培养基介质为自来水或浸矿萃余液或尾矿废水,最终将培养液中的N、P、Fe2+浓度分别降至5mg/L、50mg/L、50mg/L后进行室外放大培养; (3)室外培养菌液接种量为15-25%,在室外气温-20 20°C时,对培养池菌液实施蒸汽供热,控制蒸汽压力,使培养池温度恒定在20 35°C之间,待菌液浓度达到IO6 IO8个/ml,转移放大至容积更大的培养池,各级培养液均为浸矿萃余液或尾矿废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寒地区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怀国胡杰华谢洪珍董博文孙艳慧范道焱朱莞烨林鸿汉孙鹏梁俊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