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分离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萃取塔、精馏塔和换热器,将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共沸物从萃取塔下部进料,萃取剂从萃取塔上部进料,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塔顶采出三乙烯二胺与萃取剂的混合物,经冷却,过滤,收集固体,得到三乙烯二胺纯品,其中萃取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咪唑啉酮、DMSO、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塔釜的萃取剂与乙醇胺的混合物经调节至泡点温度后,从精馏塔中部进料,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塔塔顶分离得到乙醇胺,萃取剂流股从精馏塔塔底流出,一部分循环至萃取塔,一部分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三乙烯二胺是生产聚氨酯软、半硬、硬泡沫的发泡剂,还被用于乙烯聚合催化剂, 涂料与塑料制品等。目前三乙烯二胺的制备原料主要为N-羟乙基哌嗪、乙二胺、乙醇胺、哌嗪等。以乙醇胺和液氨为原料催化胺化合成乙二胺或哌嗪时,可联产三乙烯二胺。由于三乙烯二胺(沸点为174°C)和乙醇胺(沸点为170°C)沸点极为接近,两者易形成共沸物,采用常规精馏方法难以将两者分离,因此,该方法制得的三乙烯二胺粗品为三乙烯二胺和乙醇胺的共沸物。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430727. X)公开三乙烯二胺和乙醇胺共沸物的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对二甲苯或乙苯为共沸剂,通过非均相共沸精馏分离三乙烯二胺和乙醇胺的共沸物,共沸剂与共沸物中乙醇胺的质量比为7: 1,在共沸精馏塔塔釜得到三乙烯二胺产品,在乙醇胺精制塔塔釜馏分为乙醇胺。该专利采用共沸精馏时,二甲苯或乙苯大量循环使用,存在共沸剂使用量大的问题。经申请人所作的资料检索,未检索到有关萃取精馏分离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方法的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萃取剂用量少,萃取精馏分离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采用的设备包括萃取塔、精馏塔和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操作I)将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共沸物在温度为60°C的条件下,以一定速率从萃取塔下部进料,萃取剂在温度20°C 50°C从萃取塔上部进料,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IOkPa 30kPa,塔顶温度90°C 110°C,塔釜温度110°C 130°C,从塔顶采出三乙烯二胺与萃取剂的混合物,经冷却,过滤,收集固体,得到三乙烯二胺纯品,其中,萃取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I,3- 二甲基咪唑啉酮、DMSO, N,N- 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 萃取剂与共沸物的质量比为O. 5 3 :1 ;2)萃取塔塔釜的萃取剂与乙醇胺的混合物,经调节至泡点温度后,从精馏塔中部进料,乙醇胺与萃取剂混合物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塔压力5kPa 50kPa,塔顶温度110°C 130°C,塔釜温度120°C 150°C,从塔顶分离得到乙醇胺,萃取剂从精馏塔塔底流出,一部分循环至萃取塔,一部分排出。一种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I)将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共沸物在温度为60°C条件下,保持一定速率从萃取塔下部进料,萃取剂选择DMS0,在温度25°C条件下从萃取塔上部进料,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30kPa,塔顶温度112. 6°C,塔釜温度132. 2°C从塔顶采出三乙烯二胺与DMSO的混合物,经冷却,过滤,收集固体,得到三乙烯二胺纯品,萃取剂与共沸物的质量比为1.97 1 ;2)萃取塔塔釜的DMSO与乙醇胺的混合物,经调节泡点温度后,从精馏塔中部进料,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塔压力30kPa,塔顶温度139. 47 V,塔釜温度153. 42 °C, 从塔顶分离得到乙醇胺,萃取剂流股从精馏塔塔底流出,一部分循环至萃取塔,一部分排出。本专利技术的的优点在于,使用环状烷酮或酰胺类化合物作为萃取剂,破坏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共沸体系,分离出三乙烯二胺纯度高达99.9%,且环状烷酮或酰胺类化合物萃取剂不必大量循环,与共沸精馏相比,降低了能耗,步骤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萃取精馏分离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萃取塔;2、精馏塔,3、4、5、均为换热器;6、7、8、9、 10、11、12、13、14 均为管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的设备包括萃取塔I、精馏塔2和换热器(3、4、5),通过管线相互连接,萃取剂选择强极性非质子性溶剂,它们是N-甲基吡咯烷酮、I,3-二甲基咪唑啉酮、I-乙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1,5_ 二甲基吡咯烷酮,也可以是DMS0、或其他环状烷酮或酰胺类化合物。以萃取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为例进行说明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共沸物经管线6经加热器3加热至泡点温度后,进入萃取塔I的下部,来自管线12的新鲜N-甲基吡咯烷酮与来自精馏塔的循环管线10的萃取剂 N-甲基吡咯烷酮流股混合后,流经管线7经换热器5换热后进入萃取塔上部,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I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IOkPa 30kPa,萃取塔的塔顶温度90°C 110°C,萃取塔的塔釜温度110°C 130°C,萃取塔的塔顶为三乙烯二胺产品,经管线9采出, 萃取塔I塔釜内的乙醇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物经管线14排出,其经换热器4调节至泡点温度后,经管线8进入精馏塔2中部,乙醇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物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精馏塔2的压力5kPa 50kPa,塔顶温度110°C 130°C,塔釜温度120°C 150°C, 精馏塔2塔顶分离得到乙醇胺,其经管线11采出,塔釜采出萃取剂流股N-甲基吡咯烷酮从精馏塔2塔底经管线10流出,一部分循环至萃取塔I,一部分经管线13排出。以下是专利技术人给出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是较优的例子,主要用于解释和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I :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共沸物(质量百分含量为三乙烯二胺70%,乙醇胺30%)以100kg/h流速,温度为90°C从萃取塔下部进料,新鲜萃取剂DMSO以197. 95kg/h流速与来自精馏塔的循环萃取剂流股混合后,在温度为25°C从萃取塔上部加入,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30kPa,塔顶温度112.6°C,塔釜温度132. 2°C,塔釜内的物料为DMSO与乙醇胺的混合物,其中DMSO与乙醇胺的混合物质量百分含量乙醇胺9%, DMS091%,该混合物以712. 87kg/h进入精馏塔;塔顶采出三乙烯二胺与DMSO的混合物,采出速率为150. 77kg/h,其中,三乙烯二胺与DMSO的混合物质量百分含量为三乙烯二胺46%, DMS054%,混合物经冷却,过滤,收集固体,得到三乙烯二胺,纯度为99. 9%。来自萃取塔的DMSO与乙醇胺混合物经换热器调节至142. 5°C,从精馏塔中部进料,乙醇胺与DMSO混合物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精馏塔压力30kPa,塔顶温度139. 47°C, 塔釜温度153. 42°C,精馏塔塔顶分离得到乙醇胺,以23kg/h采出;塔釜采出萃取剂流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DMS094%,乙醇胺6%, —部分以565. 7kg/h循环至萃取塔,一部分以 124. 18kg/h排出。实施例2: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共沸物(质量百分含量为三乙烯二胺68%,乙醇胺32%) 以100kg/h流速,温度为60°C从萃取塔下部进料,新鲜萃取剂1,3_ 二甲基咪唑啉酮以 57. 99kg/h流速与来自精馏塔的循环萃取剂流股混合后,在温度25°C从萃取塔上部加入, 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20kPa,塔顶温度103. 2°C,塔釜温度126. 2°C,塔釜内的物料为1,3_ 二甲基咪唑啉酮与乙醇胺的混合物,其中混合物质量百分含量为乙醇胺21%,1,3_ 二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分离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萃取塔、精馏塔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操作:1)将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共沸物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以一定速率从萃取塔下部进料,萃取剂在温度20℃~50℃从萃取塔上部进料,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10kPa~30kPa,塔顶温度90℃~110℃,塔釜温度110℃~130℃,从塔顶采出三乙烯二胺与萃取剂的混合物,经冷却,过滤,收集固体,得到三乙烯二胺纯品,其中,萃取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咪唑啉酮、DMSO、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萃取剂与共沸物的质量比为0.5~3:1;2)萃取塔塔釜的萃取剂与乙醇胺的混合物,经调节至泡点温度后,从精馏塔中部进料,乙醇胺与萃取剂混合物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塔压力5kPa~50kPa,塔顶温度110℃~130℃,塔釜温度120℃~150℃,从塔顶分离得到乙醇胺,萃取剂从精馏塔塔底流出,一部分循环至萃取塔,一部分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的分离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萃取塔、精馏塔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操作1)将三乙烯二胺与乙醇胺共沸物在温度为60°C的条件下,以一定速率从萃取塔下部进料,萃取剂在温度20°C 50°C从萃取塔上部进料,二者在装填有填料的萃取塔中逆向接触,萃取塔压力为IOkPa 30kPa,塔顶温度90°C 110°C,塔釜温度11 (TC 130°C,从塔顶采出三乙烯二胺与萃取剂的混合物,经冷却,过滤,收集固体,得到三乙烯二胺纯品,其中, 萃取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I,3- 二甲基咪唑啉酮、DMSO, N, N- 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萃取剂与共沸物的质量比为O. 5 3 :1 ;2)萃取塔塔釜的萃取剂与乙醇胺的混合物,经调节至泡点温度后,从精馏塔中部进料,乙醇胺与萃取剂混合物在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塔压力5kPa 50kPa,塔顶温度 110°C 130°C,塔釜温度120°C 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明,吕剑,梅苏宁,王伟,余秦伟,王为强,赵锋伟,刘亚妮,马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