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239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02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播种前把土翻松晒白使之熟化疏松;气温8~30℃之间播种,稻草浸泡36小时,麦秆、玉米秆、豆秆浸泡48小时;栽培料需预堆,堆宽2米、高1.5米,3天后翻堆,再经2~3天将料翻1次,含水量75%播种;播种时先铺上一层4~5厘米厚腐殖土,整成高30厘米、宽1.3米、龟背形畦床;畦之间留40厘米人行道,畦上第一层铺料8~10厘米厚,播入50%的菌种,播后20天内不喷水于菇床上,喷在覆盖物上,料温控在20~30℃;高于30℃揭膜通风和在覆盖物上喷水降温;料温低于20℃,盖草帘或覆盖薄膜,畦面相对湿度在90%~95%,出菇适宜温度14~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葡萄园内套种食用菌一球盖菇过去在葡萄园内没有栽培过球盖菇,村民平时将修剪的枝条当作废料、扔弃和烧毁,未能充分利用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稻谷壳、稻草、玉米杆及葡萄修剪的枝条经粉碎发酵后,在果园内提子架下套种了食用菌一球盖菇。经科学的管理于4月上旬在葡萄架下成功生成出来美味可口球盖菇的菇体,现正面向市场大量销售,批发单价每公斤8 — 10元。球盖菇,俗称粗腿菇,益肾菇,彩云菇,懒汉菇,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开发推广的新品种,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来源的支柱产业,依靠种植球盖菇走上生财路的屡见不鲜,出现了球盖菇的种植热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 产出的鲜品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深受消费者的亲睐,投放市场期间马上会被消费者认可, 且销售量高于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至今产品供应邻近城市还不能满足,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国内深加工厂更急需货源,国际销售市场潜力极大。这项特色产业便于广大群众接收和推广,极适合区域性、规模化、集约化商业性实体栽培。由于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栽培场所灵活、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废料得到综合开发利用, 这就迫使农村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不断向大球盖菇栽培纵深发展。几年来通过对球盖菇生活习性、生长因子的进一步探讨,逐步改进了诸多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完善了每个生产环节技术,为今后大规模普及推广大球盖菇栽培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大球盖菇是国内最新崛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干菇香味浓郁,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球盖菇出菇适应温度范围宽、原材料广泛,可就地取材,可充分利用农业下脚料, 如稻壳、稻草、玉米秸杆、油菜籽杆、大豆杆,种植木耳、香菇、滑子蘑、平菇等的废料(出过菇的菌糠或污染料)均可栽培菌的废料进行栽培。栽培整体的工本费用是在所有食用菌品种中最低的一种,可利用温室大棚反季栽培,利用成年混杂林地、退耕还林树林地、松树林地、 果园、葡萄架下、玉米地、大田小弓矮棚等进行间作或套种。“种植球盖菇,效益最突出”每亩地(667平方米)去除管理作业道,实际种植面积约为450平方米,,如选用玉米秸杆和稻草混合料只需5000公斤左右。在不添加其他辅料 (麦麸、稻糠、玉米粉)的条件下即可栽培。一般45天出菇,生物转化率80%左右,每亩地产量2500公斤左右,每亩地可创产值I一2万元,其收入是农作物的8 —10倍,套种大球盖菇的葡萄长势比未套种的好,”,葡萄和大球盖菇套种,不仅仅是单一地获得经济效益,更是一种物尽其用的循环种植模式在葡萄的种植过程中,会产生葡萄藤、枝条等各种下脚料, 而把它们进行粉碎之后则是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原料;而大球盖菇在生长过程中,会将下脚料进行分解,变成有利于葡萄生长的小分子化合物,“借助葡萄设施套种大球盖菇,可以促进这两种不同类产品生长,提高单产,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葡萄园内栽培方法大球盖菇栽培的主要技术参数为(I)发菌菌丝培养温度21 27°C;培养料含水量70% 75% ;培养时间25 45天;二氧化碳浓度>2%,通风每小时O I次,不需要光照。(2)菇蕾形成原基分化温度10 16°C,相对湿度95% 98% ;时间14 21天;二氧化碳浓度〈O. 15% ;通风每小时4 8次或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而定;光照100 500勒克斯。(3)子实体发育(长菇)生长温度16 21°C,相对湿度85% 95% ;时间7 14 天,二氧化碳浓度〈O. 15%,通风每小时4 8次,光照100 500勒克斯,出菇两潮间相隔 3 4周。栽培管理 I.栽培材料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杆和修剪的枝条作原料,用不加任何有机肥的培养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在秸杆中不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好。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较。大面积栽培大球盖菇所需材料数量大,为此应提前收集,贮存备用。作物秸杆可以是稻草、玉米杆、小麦杆、大麦杆、油菜杆等。大球盖菇在新鲜的稻草等秸杆上,每平方米可以产菇12公斤,而使用上一年的秸杆每平方米只产鲜菇5公斤,而生长在陈腐秸杆上每平方米只产鲜菇I公斤。除主要材料外,还需准备建堆后用的覆盖物和防雨用的薄膜。覆盖物可利用废旧麻袋,经清洗晒干后, 将其底部及一侧剪开,展平即可,较大的破洞要补上。还可用质地较厚的无纺布或草帘来覆盖,也有用成叠的废报纸作覆盖物的。2.栽培方式大球盖菇可以在菇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不适合集约化室内栽培。 目前主要在室外(花园、果园)采用阳畦进行粗放式裸地或保护地栽培。在室外生料栽培为主,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制作简便,且易管理,栽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3.栽培季节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和栽培设施等条件而定。大球盖菇是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始栽培。在我国华北地区,如用塑料大棚保护,除短暂的严冬和酷暑外,几乎常年可安排生产。如在常绿的柑桔或落叶果树如板栗等园林里进行立体套种,为了使大球盖菇和树木形成一个组合得当、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显著的较佳立体栽培模式,还必须考虑不同品种果实的采收期。较温暖的地区可利用冬闲田,采用保护棚的措施栽培。播种期宜安排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使其出菇的高峰期处于春节前后,或按市场需求调整播种期,使其出菇高峰期处于蔬菜淡季或其他食用菌上市量少的季节。具体实施方式大球盖燕的高产栽培技术 I、场地选择大球盖菇可在室内外人工栽培,产量无明显差异。室外可利用冬闲田、菜园地、果园地做栽培场。栽培地土壤要求偏酸性、肥沃、含腐殖质高,环境要求日照充足、排水良好,遮光率为三阳七阴或二阳八阴。播种前把土翻松晒白使之熟化疏松。2、栽培季节安排大球盖燕在气温8 30°C之间均可播种,但最适气温是15 26°C,出燕期应安排在气温15 26°C时期。国内以8月中旬及2月中旬播种,10月上旬及4月中旬开始出菇为好。 正常情况下从播种至收获结束需时3 4个月。3、培养料的选备与处理大球盖菇的培养料,不同地区可就地取材。栽培料要求新鲜、干燥、不发霉、不腐烂。配方有以下诸种①干纯稻草100% ;②干纯麦杆100% 大豆杆50%,玉米杆50% 干稻草 80%,干木屑20% 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将稻草秸杆等浸泡,使之吸足水分、降低PH值和软化。每天换水I 2次,以免酸败。一般稻草浸泡36小时,麦杆、玉米杆、豆杆浸泡48小时。料内不需添加辅料,否则反要影响菌丝生长。播种时,气温高于23°C以上,栽培料需进行预堆,堆成宽2米、高I. 5米、长不限的料堆。料堆要求紧实,3天后翻堆,再经2 3天将料空翻I次,料需抖散并调水使含水量达75%左右即可进畦播种。若播种时气温低则不需预堆。4、接种方法播种时在地面先铺上一层4 5厘米厚腐殖土,再整成高30厘米、宽I.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果园地做栽培场,栽培地土壤要求偏酸性、肥沃、含腐殖质高,环境要求排水良好,遮光率为三阳七阴或二阳八阴,播种前把土翻松晒白使之熟化疏松;栽培季节:大球盖菇在气温8~30℃之间均可播种,出菇期应安排在气温15~26℃时期,以8月中旬及2月中旬播种,10月上旬及4月中旬开始出菇;培养料的选备与处理:大球盖菇的培养料,栽培料要求新鲜、干燥、不发霉、不腐烂,配方①干纯稻草100%;②干纯麦秆100%;③大豆秆50%,玉米秆50%;④干稻草80%,干木屑20%;⑤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将稻草秸秆等浸泡,使之吸足水分、降低PH值和软化,每天换水1~2次,以免酸败,一般稻草浸泡36小时,麦秆、玉米秆、豆秆浸泡48小时,料内不需添加辅料,播种时,气温高于23℃以上;栽培料需进行预堆,堆成宽2米、高1.5米、长不限的料堆,料堆要求紧实,3天后翻堆,再经2~3天将料空翻1次,料需抖散并调水使含水量达75%左右即可进畦播种;播种时气温低则不需预堆;接种方法:播种时在地面先铺上一层4~5厘米厚腐殖土,再整成高30厘米、宽1.3米、长度不限的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40厘米的人行沟道,如土壤干燥则应先喷水后铺料;畦上第一层铺料8~10厘米厚,然后播入50%的菌种,麦粒种散播,草种掰成鸽蛋大小穴播;第二层料厚10~12厘米,再播余下的菌种;第三层铺料厚4~5厘米;要求分层压紧实;每平方米畦床用干料25千克、草料种3瓶或麦粒种2瓶。若气温仍较高,可用木棒在料面上每隔30厘米打1个直径6厘米大的洞穴至料底,以利散热;最后,覆盖浸湿的破麻袋或薄膜,保湿发苗,并注意每天掀动麻袋或薄膜数次,使之通风;发菌管理:(1)调水播后20天内不要直接喷水于菇床上,只喷在覆盖物上,且忌漏入料内;遇雨天应覆薄膜防雨,雨后揭去,四周沟内积水应及时排除;播种后一般3天菌丝开始萌发,20天后菌丝占整个料层1/2以上,此时料面局部变干发白,应局部喷水增湿,畦的四周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少喷或不喷;喷水量过大、过多,会造成菌丝衰退;(2)控温要求料温控制在20~30℃,最好25℃;播种后料内应插温度计,每天早晚观察料温变化;料温高于30℃应采取揭膜通风和在料面覆盖物上喷冷水等措施使之降温;若料温低于20℃,料面早晚盖草帘增厚覆盖物并在上面覆盖薄膜,白天有太阳时,除去覆盖物,仅盖薄膜,以提高地温和料温;覆土催菇:选用肥沃、疏松、微酸性、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于播种后30天,当菌丝接近长满料层时,覆盖在料面上,厚3~4厘米,并调湿覆土层;覆土后3天可见到菌丝爬到土层,这时要保持土层湿润,喷水时要尽量喷在覆盖物上,但不得漏入料层,并注意通风换气,控制空气湿度85%~90%;当菌丝长满土面后,应拿去覆盖物,停止喷水并降温,防止菌丝徒长而引起倒伏,这时土层内菌丝逐渐形成菌束,扭结成白色小原基并逐渐发育成菌蕾;出菇管理:从覆土到出菇需15~20天,这阶段天气较干燥,管理重点是保湿和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覆盖物和土层湿润状态,晴天做到细雾勤喷,切忌过量用水,特别要防止水流入料层内,畦面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促使出菇,当畦面有大量子实体发生时,需加大通气量,大球盖菇出菇适宜温度14~25℃,低于4℃则不会长菇,为使多出菇、出好菇,气温低于14℃时,应采取增设拱棚、增厚覆盖物、减少喷水等措施以提高料温,进入霜冻期,在增加覆盖物的同时停止喷水,使小菇蕾安全越冬;病虫害防治:大球盖菇生料栽培中主要竞争性杂菌为鬼伞和粪碗,它们主要由劣质草料带入传播,因此选料应新鲜、干透,栽培前应曝晒消毒,若栽培时发现鬼伞,需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以防止消耗料内养分和扩展蔓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同甘葡萄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