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232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和人工栽培培养基中木屑颗粒的体积增大,并在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装袋时中间插入接种棒使培养料的通气性明显增加,菌丝成长快不易老化,菌丝体粗壮、上下均匀一致;通过在栽培种接种时使用熏蒸消毒和刀割接种的方式降低了食用菌栽培的污染率同时提高了食用菌栽培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食用菌产业正成为农民致富和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在食用菌生产中菌丝的活力和菌袋成活率影响到菇农生产的成本、产量高低和产品品质的好坏。目前食用菌生产中无论是菌种还是菌袋,其营养条件如培养料的碳氮比研究较多,而对其他生长条件关注较少,如通气性。氧气不足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活力下降,对杂菌的抵抗力减弱,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同时传统的接种方法的成活率一般不到80%,因此在考虑培养料的营养成份中碳氮比的同时,还应保证菌丝生长所需的氧气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菌丝生长健壮、旺盛、生命力强。接种时应分析杂菌污染的途径,通过有效方法,阻断杂菌的污染途径,以保证接种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食用菌原种接种于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步骤,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中的所述木屑颗粒的体积为8—54mm3,或16—36mm3,如16mm3或36mm3 ;食用菌母种是指利用食用菌的孢子、组织(如菇肉)或菇木分离培养而成的菌种;食用菌原种是指将母种进行扩大培养获得的菌种;食用菌栽培种是指接种到段木培养基或木屑培养基上用于获得子实体的菌种;有木屑菌种和种木菌种二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是针对木屑菌种的制备进行的改进。在上述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中的所述木屑颗粒为片状体,所述片状体的厚度为O. 5一I. 5mm,如Imm,边长为4_6mm,如4mm或6mm。在上述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接种的部位是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内的中轴线处。在上述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接种具体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先向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中轴线处插入一棒状体,然后将所述棒状体取出,接入所述食用菌原种。所述接种棒具体可为横截面直径10_的圆柱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将食用菌栽培种接种于含木屑的食用菌人工栽培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步骤,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人工栽培培养基中的所述木屑颗粒的体积为96-360mm3,或128_288mm3,如128mm3或288mm3。在上述中,所述食用菌栽培种是利用上述任一所述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在上述中,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人工栽培培养基中的所述木屑颗粒为片状体,所述片状体的厚度为I. 5一2. 5mm,如2mm ;边长为8—12mm,如8mm或12mm。在上述中,所述食用菌栽培种可为袋装,所述接种前包括割去袋一端连同部分栽培种的步骤;所述部分栽培种具体可为距袋口端厚Icm的栽培种。所述割去前还包括对袋装的所述食用菌原种的外表面进行熏蒸消毒的步骤。所述熏蒸消毒使用的药剂为二氯异氰尿酸钠,所述药剂的使用浓度为8g/m3,所述熏蒸的时间为30分钟。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食用菌具体为香燕(Lentinus edodes (Berk.) Pagler),但本专利技术同时适用于其它用含木屑的培养基培养或栽培的食用菌;当所述食用菌为所述香燕(Lentinus edodes Oerk. ) Pagler)时,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具体可由木屑、麸皮、石膏粉、白糖和水制成,每150千克所述食用菌原种培养基中各组分含量分别为79千克、20千克、O. 5千克、O. 5千克和50千克。当所述食用菌为所述香燕(Lentinus edodes Oerk. ) Pagler)时,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人工栽培培养基具体可由木屑、麸皮、石膏粉和水制成,每382千克所述食用菌原种培养基中各组分含量分别为200千克、40千克、2千克和140千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增加了培养料的通气性,使菌丝成长快不易老化,菌丝体粗壮、上下均匀一致现有技术培养料中的木屑颗粒粒径为1-1. 5mm,本专利技术在栽培种培养基中使用边长为 4-6mm,厚度Imm的木屑颗粒,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中使用边长为8_12mm,厚度2mm的木屑颗粒,培养料中木屑颗粒体积变大,使培养料内微小的空隙增多,氧气充足;在栽培种培养基装袋时中间插入一根圆柱状的塑料接种棒,接种时将其拔出后使袋内上下通气性一致,也有利于菌丝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气体排出;另外,菌丝分解粗木屑的木质素、纤维素时间延长,使菌丝营养积累增多,促进菌丝萌发植块。2、降低了食用菌栽培的污染率同时提高了栽培的成活率,接种成活率比传统方法可提高12. 5-20个百分点以上传统方法接种栽培种时是用酒精灯火焰烧栽培种袋口上的棉塞表面后,再用手拔出棉塞,用火焰烧棉塞只能杀灭棉塞表面的杂菌,而不能杀死棉塞内的杂菌,同时还存在棉塞燃烧易着火的隐患;本专利技术的接种方法是使栽培种袋在接种箱内与被接种物一起药物熏蒸后接种时手不触摸栽培种上的棉塞,而用小刀割去棉塞套环连同部分菌种,手不触摸棉塞就阻断了杂菌通过手污染被接种物的途径,用小刀割去棉塞套环连同下面部分菌种,使杂菌没有污染的机会。附图说明图I为木屑颗粒大小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速度的影响。图2为转色出菇后食用菌人工栽培培养基中木屑颗粒大小对香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其中,左图为使用平均粒径为I. 5mm的木屑颗粒,右图为使用厚度为2mm、边长为12mm 的木屑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4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木屑为栎、麻栎、栓皮栎、白栎、枫香、化香和枫杨2 — 5cm粗的树枝经粉碎机粉碎、过筛、晒干后获得的,含水量为12%。实施例I、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将食用菌的原种分别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含不同体积的木屑颗粒)进行培养获得食用菌栽培种,具体方法如下I、食用菌母种和原种的制备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香燕(Lentinus edodes (Berk. ) Pagler)秋栽7号(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的菌盖与菌柄的交界处切取菌块接种于装有PDA斜面培养基的斜面中, 24V ±1°C培养2天,长出香菇的菌丝,获得香菇母种。取大小约O. 5X0. 5cm带有菌丝的琼脂块母种接种于有PDA斜面培养基的 18 X 180mm的试管中,24°C 土 I°C培养10-14天,香菇菌丝长满斜面,获得香菇原种。上述PDA培养基的配方(I升)如下去皮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水 1000ml,121。。、103兆帕高压灭菌30分钟。2、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制备含不同木屑颗粒大小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具体如下I)取边长4mm,厚度Imm的木屑颗粒(体积为16mm3) 79千克、麸皮20千克、石膏粉O. 5千克、白糖O. 5千克和水50千克,互相拌均后,平均装入80袋规格为 15cmX30cmX0. 004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每袋重I. 875千克);在袋中轴线处插入一横截面直径10mm、长度180mm的圆柱形棒状体(即接种棒),至袋的底部;袋口加套环,棉塞封口。 放入高压锅内,125°C温度,O. 15兆帕,保持2. 5小时,排除蒸汽,冷却到70°C时出锅,获得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A,待袋内温度下降到30°C以下时用于接种。2)与I)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边长为6mm、厚度I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食用菌原种接种于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木屑的食用菌栽培种培养基中的所述木屑颗粒的体积为8—54mm3,或16—36mm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垂新罗江清姚松君郭爱玲郑志娟雷裕国孙君社郑志安张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