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德品专利>正文

银耳栽培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24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银耳栽培新方法,包括将用于栽培银耳的树木锯成小段,然后将锯成小段的木段码垛,然后进行自然风干;在木段的两头出现蜘蛛网状裂纹时,将木段装入塑料袋中,装好袋后,扎牢袋口,所述塑料袋两端开口;将装袋好的木段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灶内温度为100℃,灭菌12-14小时,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大棚内,接种栽培,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产量高、无病虫害,产出的银耳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一样,市场价值高,管理技术要求低,投资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真菌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银耳栽培技术主要有两种段木栽培和营养袋栽培,段木栽培银耳简单易学,容易管理,所产银耳色泽金黄或淡黄,耳蒂小,干发率高(即每个银耳吸足水分后重量的百分比)汤汁浓稠,口感润滑,干耳质量好。其售价每斤约为120-300元,段木栽培传统的栽培方法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接种,8-9月份采收结束,其生长周期为4-6个月。 由于段木栽培产耳时期正值7-9月份,而7-9月份为高温季节,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引起流耳、烂耳,产量较低,一般每根段木产耳O. 5-1斤或更低。营养袋栽培银耳的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I、申请号为CN200710075961. 9,公开日为2008年2月6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基原料搅拌、装袋、灭菌、银耳菌栽培种接种、培养和出菇采收,所述银耳栽培种的菌龄为6 10天,所述培养步骤为栽培种在接种后,培养温度为23 25°C时培养16天,撕去穴口胶布不扩穴,再经过5飞天后,在菌袋穴口的侧面,即菌袋旁边,用刀片在袋膜上划一裂缝。该申请提供了银耳栽培种的最适菌龄为6 10天,比匡定的15天范围,缩短了 5、天,从而加快提供菌种供应时间和增加菌种生产数量,有效地解决银耳生产旺季菌种供求矛盾,满足大生产需求。2、申请号为CN200910111425. 9,公开日为2009年9月2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配制;2)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3)在所述装有培养基的菌袋内接种培养;4)对所述菌袋进行扩口增氧;5)将所述菌袋放入栽培容腔内培养,步骤4)撕去穴口胶布的菌袋,装入栽培容腔内,置于培养室内培养。采用该方法栽培银耳时,可将菌袋放置在腔体内的定位架上,利于菌袋固定,不易移动,整个长耳阶段靠菌袋培养基内水分和栽培容腔内洁净的空气生长,不需喷农药、不需补水,完全无污染。3、申请号为CN200910111425. 9,公开日为2009年9月2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工厂化栽培银耳的方法,生产步骤主要有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原基形成、子实体的分化和采收。该申请根据银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人工控制温度、控湿度、控氧气、控光照条件下进行栽培银耳,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银耳栽培过程中受病虫害侵染,保证栽培的银耳的品质,达到了无公害栽培、绿色栽培的目的。上述3中营养袋栽培银耳的现有技术栽培出来的银耳一般多为菊花形,干燥后为淡黄或米黄色,耳蒂较大。相对段木栽培其产率较高,生长周期较短,从栽培到发耳18-22天,朵形完整,但是,营养袋栽培出来的银耳的色泽、口感和汤汁浓稠度都不能和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相媲美,其市场价格为每斤14-17元,远远低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而且营养袋栽培管理技术要求很高,投资量是段木栽培的I. 5-2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段木栽培技术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营养袋栽培技术栽培出来的银耳色泽、口感差和市场价值低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银耳栽培方法,产量高、无病虫害,产出的银耳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一样,市场价值高,管理技术要求低,投资量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木段准备 将用于栽培银耳的树木锯成小段的木段,然后将木段码垛,然后进行自然风干; B、装袋 在木段的两头出现蜘蛛网状裂纹时,将木段装入塑料袋中,装好袋后,活扣扎牢袋口,所述塑料袋两端开口; C、杀菌 将装袋好的木段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灶内温度为100°C,灭菌12-14小时,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大棚内; D、混合菌种 将装有菌丝的瓶内上面三分之一的银耳菌丝用接种钩掏松拌细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香灰菌丝掏松后与上面的银耳菌丝充分拌匀; E、接种栽培 按无菌要求在每个袋子两头放入搅拌好的银耳和香灰菌丝的混合种,活扣扎好袋口,接种完所有的袋子后,将袋子码垛进行遮光保温培养,遮光保温培养温度为18-20°C,遮光保温培养10-15天,翻转袋子并松开袋口绳索,再过5-8天后去掉绳索,并向大棚通风10-20分钟,遮光培养20天后打开袋口,保持大棚内温度22-25°C,空气湿度75-80°C,并加强通风,待有30%的耳芽形成时出耳。所述A步骤木段准备的时间是每年的I 2月份,木段为青杠树木段,木段的尺寸与袋子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木段的直径为15_18cm,长度为16_20cm。所述A步骤的码垛是将木段码在垫高IOcm的木棒上,垛的高度为70 80cm,垛与垛之间的间距为80 100cm。所述B步骤中的塑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塑料袋的长度为40 55cm,宽度为22 35cm,厚度为 O. 005cm。所述E步骤接种栽培时间是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所述E步骤采用大棚套小棚的方式进行遮光保温培养。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专利技术中的将段木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灶内温度为100°c,灭菌12-14小时,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大棚内;段木汇中的霉菌、细菌、病毒、虫卵等已基本全部杀灭,并破坏了段木的组织结构,使之加快了腐熟,银耳菌丝更容易分解和吸收段木中的土质素,粗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转化为银耳所需营养,银耳菌丝生长快、发菌彻底,营养积累充分,并且在发菌期为4-5月份,外界气温较低,霉菌、病虫害较少。加上有塑料袋的保护,袋内湿度、温度恒定,有利于菌丝生长。由于病虫害少就减少了流耳、烂耳,从而提高了银耳的产量。由于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段木栽培技术,所以其产出的银耳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一样,市场价值高。本专利技术栽培银耳成本比段木栽培高出二分之一,产量、产值高出I. 5倍,比袋栽银耳产值也高I. 5倍,成本低近一倍,并节约近I. 5倍的木材。2、本专利技术中的木段优选为青杠树木段,青杠树木段木质坚硬,树皮厚度适中,栽培出来的银耳质量好、产量高。木段准备的时间是每年的I 2月份,树木在这个时间段砍伐,木材内营养积累充分,含水量高,树皮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脱落,树皮中含有单宁酸,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在银耳栽培中起到了防止木段中水分营养散失,病虫害侵入等作用。3、本专利技术A步骤的码垛是将木段码在垫高IOcm的木棒上,垛的高度为70 80cm,垛与垛之间的间距为80 100cm。将木段垫高可以有效的保持木段的干燥度,码垛的间距要求是为了保证木段的良好通风,木段内部水分蒸发快,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4、本专利技术塑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塑料袋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22cm,厚度为O.005cm。 聚乙烯塑料袋拉力强、韧性好、质地柔软,用这种规格的塑料袋接种方便,劳动强度小。5、本专利技术E步骤接种栽培时间是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比传统栽培时间提前了 10天左右,这个时间气温逐渐回升,外界温度已接近银耳发菌所需的温度,所述E步骤采用大棚套小棚的方式进行遮光保温培养大棚膜与小棚薄膜之间只有I厘米以上的距离,空气就起到了保温层的作用,保温效果好。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在1-2月份将用于栽培银耳的青杠树砍伐后(由于设计袋子的规格,仅选择15-18厘米直径的数目进行砍伐)运输到栽培场地,锯成16-20厘米的小段。在垫高10厘米的两根棒上,以18厘米的木段为宽,长不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银耳栽培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木段准备将用于栽培银耳的树木锯成小段的木段,然后将木段码垛,然后进行自然风干;B、装袋在木段的两头出现蜘蛛网状裂纹时,将木段装入塑料袋中,装好袋后,活扣扎牢袋口,所述塑料袋两端开口;C、杀菌将装袋好的木段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灶内温度为100℃,灭菌12?14小时,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大棚内;D、混合菌种将装有菌丝的瓶内上面三分之一的银耳菌丝用接种钩掏松拌细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香灰菌丝掏松后与上面的银耳菌丝充分拌匀;E、接种栽培按无菌要求在每个袋子两头放入搅拌好的银耳和香灰菌丝的混合种,活扣扎好袋口,接种完所有的袋子后,将袋子码垛进行遮光保温培养,遮光保温培养温度为18?20℃,遮光保温培养10?15天,翻转袋子并松开袋口绳索,再过5?8天后去掉绳索,并向大棚通风10?20分钟,遮光培养20天后打开袋口,保持大棚内温度22?25℃,空气湿度75?80℃,并加强通风,待有30%的耳芽形成时出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品
申请(专利权)人:张德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