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13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长条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圆弧状凹底,所述上模为下端是平面的圆柱体,且所述下模的中心轴与所述凹底的中心位于为一条竖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铆固后,铆压部分与导电片相齐平,接触面积符合电流的额定要求;导线的接线端子与导电片固定连接稳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行业导电片的反铆压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电片反铆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将导线和导电片连接在一起,需要将带有接线端子的导线铆固到形状为阶梯状台阶的导电片上,但是存在如下问题1、将导线铆固在导电片上后,铆固不好,使得导电片铆压部分不平,使得接触面积减少不能满足电流的额定要求;2、导线的接线端子能够围绕铆钉转动,使得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导电片反铆压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长条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圆弧状凹底,所述上模为下端是平面的圆柱体,且所述下模的中心轴与所述凹底的中心位于为一条竖直线上。进一步,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前端。进一步,还包括防夹手板,所述防夹手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后端且固定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防夹手板上设置有U形开口,且开口的下端低于所述凹槽的底面。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在铆固后,铆压部分与导电片相齐平,接触面积符合电流的额定要求;2、导线的接线端子与导电片固定连接稳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上模 2、下模3、底座4、本体 5、凹槽6、凹底7、挡片 8、防夹手板 9、开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下模2包括底座3和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的本体4,所述本体4上端设置有长条状凹槽5,所述凹槽5内还设置有圆弧状凹底6,所述上模I为下端是平面的圆柱体,且所述下模2的中心轴与所述凹底6的中心位于为一条竖直线上。还包括挡片7,所述挡片7位于所述凹槽5的前端。还包括防夹手板 8,所述防夹手板8位于所述凹槽5的后端且固定在所述本体4的侧壁上,所述防夹手板8上设置有U形开口 9,且开口 9的下端低于所述凹槽5的底面。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长条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圆弧状凹底,所述上模为下端是平面的圆柱体,且所述下模的中心轴与所述凹底的中心位于为一条竖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夹手板,所述防夹手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后端且固定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防夹手板上设置有U形开口,且开口的下端低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长条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圆弧状凹底,所述上模为下端是平面的圆柱体,且所述下模的中心轴与所述凹底的中心位于为一条竖直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铆固后,铆压部分与导电片相齐平,接触面积符合电流的额定要求;导线的接线端子与导电片固定连接稳固。文档编号H01R43/048GK202797581SQ20122034162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智成, 张彦铭 申请人:天津市德盛源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导电片反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长条状凹槽,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圆弧状凹底,所述上模为下端是平面的圆柱体,且所述下模的中心轴与所述凹底的中心位于为一条竖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成张彦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德盛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