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393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包括U型钳体、液压油缸和模具,模具包括定模和与定模相配合的动模,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位于缸体内的活塞,U型钳体与液压油缸的缸体一体成形,液压油缸的下端连接接头,接头用于连接液压泵;U型钳体的U型臂的两端分别上开孔,孔内穿设固定销;定模通过固定销固定于U型钳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接钳,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液压方式对导线和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钳。
技术介绍
根据高铁接触网安装和输配电安装检修工程的实际情况,不同规格的导体在不同的施工场合需要最合适的工具来压接,一般要求工具首先适合施工单位常用规格导体的连接压接需要,保证导体连接的质量(控制电阻和温升);体积小便于小空间内工作、重量轻便于高空作业、而且是最经济的。现有技术中的压接钳,U型钳体和液压油缸为分体式设计,液压油缸的缸体与钳体螺纹连接,并且弹簧套设在液压油缸内的活塞的外壁上,结构复杂、相对笨重且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包括U型钳体、液压油缸和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定模和与所述定模相配合的动模,所述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位于缸体内的活塞,所述U型钳体与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一体成形,所述缸体的下端连接接头,所述接头用于连接液压泵;所述U型钳体的U型臂的两端分别上开孔,所述孔内穿设固定销;所述定模通过固定销固定于所述U型钳体的上部。作为优选,所述动模的侧壁上开有导向槽,所述U型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用于导向所述动模的导向螺钉。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动模抵接,所述活塞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活塞的体内方向开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通过拉簧上垫片固定在所述活塞腔的底壁,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通过拉簧下垫片固定在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的下端。进一步优选,所述拉簧下垫片中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拉簧下垫片的朝向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的下端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中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至所述拉簧下垫片另一个端面的气孔。进一步优选,所述活塞的外壁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活塞的上端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挡圈和O型圈。作为优选,还包括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的下端的所述接头处,所述皮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U型钳体的外壁上。作为优选,所述U型钳体的U型臂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压接位置的第二通孔。作为优选,所述定模的型腔是弧形,所述动模的型腔内设置有尖角状突出部。作为优选,所述模具的定模和动模配合形成的模腔为六角形或圆弧形。作为优选,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的开口均为7°。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且体积小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未安装模具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动模和定模配合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设置有导向槽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拉簧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排气导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动模的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用于高铁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破拆的动模和定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用于高铁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压接的动模和定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 U型钳体 2活塞3 缸体4定模5动模6 接头7固定销 8第二通孔9 导向螺钉10挡11 O型圈12拉簧13拉簧上垫片14拉簧下垫片 15皮带16导向槽 17第一通孔18导气槽19气孔20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包括U型钳体I、液压油缸和模具,模具包括定模4和与定模4相配合的动模5,液压油缸包括缸体3和位于缸体3内的可往复运动的活塞2,U型钳体I与液压油缸的缸体3 —体成形,省去了螺纹连接部分,从而减小了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体积,降低了重量,也提高了强度。缸体3的下端连接接头6,接头6用于连接液压泵;液压泵的额定压强应达到700kg/cm2,使得压接钳的体积和重量更小,在高铁接触网施工时可使用850kg/cm2,液压泵为活塞2的运动提供动力。U型钳体I的U型臂的两端分别上开设相对应的孔,孔内穿设固定销7 ;定模4设置有第一通孔17,固定销7穿过第一通孔17使得定模4固定于U型钳体I的上部。动模5的侧壁上开有导向槽16, U型钳体I的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槽16相对应的用于导向动模5的导向螺钉9,从而方便动模5的定位和安装。活塞2的一端与动模5抵接,活塞2的另一端朝向活塞2的体内方向开设有活塞腔,该活塞腔作为油腔,活塞腔内设有拉簧12,拉簧12的一端通过拉簧上垫片13固定在活塞腔的底壁,拉簧12的另一端通过拉簧下垫片14固定在液压油缸的缸体3的下端。活塞2的外壁与液压油缸的缸体3的内壁相配合,活塞2的上端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中设置有挡圈10和O型圈11以起到支持和密封的作用,其中,根据活塞2的额定行程,例如为25mm,如图6所示,合理设置该环形槽与U型钳体I和缸体3过渡位置之间的距离L,例如为28mm,活塞2的行程在L范围期间,活塞2的外壁与缸体3的内壁紧密配合并且环形槽中的挡圈10和O型圈11形成支持和密封,一旦活塞2的行程超出L,会发生漏油报警并且泄压,活塞2停止前进并且在拉簧12作用下回落至距离L范围内,重新形成支持和密封以获得液压动力,实现了一旦活塞2的行程超出额定行程一定距离例如3mm就会漏油泄压,活塞2停止前进,活塞复位后又可以正常工作,防止误操作损坏钳体,免去了现有技术中还需设置限位保护机构的麻烦。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的工作原理启动液压泵,高压油通过接头6进入活塞腔使得活塞2推动动模5运动直到与定模4合模(接触),继续操作液压泵升压,直到 液压泵的高压安全阀起作用,即达到液压泵设定的最高压强,再停止操作,然后操作液压泵卸压,待活塞2复位后,取下导线再压另一个压接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拉簧下垫片14中间设有第三通孔20,拉簧下垫片14的朝向液压油缸的缸体3的下端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三通孔20相连通的横向和纵向的两个导气槽18,导气槽18中开设有两个贯通至拉簧下垫片14另一个端面的气孔19,图中导气槽18和气孔的数目和位置仅是示意性说明,可根据需要设置。如图6中箭头所示的空气排出方向,该排气设计保证液压油缸中的空气能够排出,防止气阻引起的窜动、失压以及防止活塞回位慢甚至爆炸的危险。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I所示,U型钳体I的U型臂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压接位置的第二通孔8,方便察看压接位置是否准确。其中,为了携带方便,本技术的导线和电缆压接钳还可以包括皮带15,皮带15的一端连接在液压油缸的缸体3的下端的接头6处,皮带15的另一端连接在U型钳体I的外壁上。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正如图7所示,动模5的开口为7°,定模4的开口也为7° (图中未示出),该开口设计适用于电力导线的搭接,使得导线线夹的装入和取出都很方便,压槽的宽度保证不伤导线又不影响下一步的操作,模具的厚度也方便了压接部位的定位。根据导线的规格和操作需要选择正确的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和电缆压接钳,包括U型钳体、液压油缸和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定模和与所述定模相配合的动模,所述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位于缸体内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钳体与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一体成形,所述缸体的下端连接接头,所述接头用于连接液压泵;所述U型钳体的U型臂的两端分别上开孔,所述孔内穿设固定销;所述定模通过固定销固定于所述U型钳体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桂宏于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泽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