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608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间隔的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架体通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悬吊在接触线上以带动所述架体沿所述接触线移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滑轮向上移动以与接触线相抵接并随架体一同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时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值从而判断所述接触线是否平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属于电气化铁路检测设施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已知,接触网、接触线等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接触线可因为振动、温差变化、电火花烧伤等因素造成列车断电,因此,为保障列车的稳定通行,当接触线出现硬点时,必须对接触线进行校直,而接触线的硬点需要通过专用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接触线平直度误差应小于等于0.1mm,当接触线平直度误差大于0.1mm时,则认为出现硬点,而现有的检测接触线硬点位置的方法主要通过水平尺配合塞尺检测,该种方法中,需要将水平尺安装至接触线上,然后驱动水平尺在接触线上滑动,再通过肉眼观测水平尺与接触线间间隙,最后通过塞尺检测间隙处的平直度误差,在该种方法中,首先水平尺的拆装较为困难,其次,水平尺在接触线上滑动,容易造成水平尺磨损,影响检测精度,另外,由于需要通过肉眼观测,极有可能出现失误或误测,且操作难度大。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将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与校直功能结合为一体的装置,但由于该装置结构复杂且重量较重,在用于接触线检测时也较为不便,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单并可快速、精确检测接触线平直度的检测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快速准确的检测接触线的平直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间隔的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架体通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悬吊在接触线上以带动所述架体沿所述接触线移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滑轮向上移动以与接触线相抵接并随架体一同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时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值从而判断所述接触线是否平直。作为优选,所述架体呈弓形,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两端。作为优选,所述架体的中部设置舱体,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相对于所述舱体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板,所述滑板设置于所述舱体中,且所述滑板的顶部从所述舱体顶部伸出并固定所述第三滑轮;拉杆,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舱体中,且所述拉杆的一端从所述舱体的底部伸出并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舱体内并与所述滑板底部相接;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舱体顶部的内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处理器、检测器及输出装置,所述检测器及输出装置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时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值并传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偏移值并通过所述输出装置输出。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器为光栅尺,其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在所述舱体外壁上,所述处理器和输出装置集成为一体并固定在所述舱体外壁上并与所述检测器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装置为至少一个显示器或声光报警器。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外部设置一手柄。作为优选,所述拉手呈T形。作为优选,所述架体采用镁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直观的将平直度的偏差显示出来,将传统测量工具与接触线间的滑动接触改为滚动接触,不但减小了接触面积,避免检测工具因过多磨损造成使用寿命下降,且无需接触人眼观测,提高了测量精度,另外,无需借助多种工具配合测量,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第一滑轮12-第二滑轮13-第三滑轮2-传动机构21-舱体22-紧固螺丝24-滑板25-拉杆26-弹簧27-拉手3-检测机构31-光栅尺4-显示器5-手柄M-接触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间隔的设置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所述架体1通过所述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悬吊在接触线M上以带动所述架体1沿所述接触线M移动;所述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还包括传动机构2,所述传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传动机构2上设置第三滑轮13,所述第三滑轮13位于所述第一滑轮11与第二滑轮12之间,所述传动机构2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滑轮13向上移动以与接触线M相抵接并随架体1一同沿所述接触线M移动;所述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还包括检测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3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滑轮13沿所述接触线M移动时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值从而判断所述接触线M是否平直。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所述架体1呈弓形,所述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分别设置在所述架体1的两端,接触线M为水平状态,在现实情况下,接触线M一般以该状态设置在空中,具体的,所述架体1通过所述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悬吊在接触线M上,所述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由上方向下与接触线M相接触,所述架体1上设置的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第三滑轮13从下方向上与接触线M相抵接,即所述第三滑轮13与接触线M的作用方向同所述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与接触线M的作用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当接触线M为非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第三滑轮13与接触线M之间的作用关系与上述实施例中应当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具体的,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架体1的中部设置舱体21,所述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2相对于所述舱体21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滑板24,所述滑板24设置于所述舱体21中,且所述滑板24的顶部从所述舱体21顶部伸出并固定所述第三滑轮13;所述传动机构2还包括拉杆25,所述拉杆25设置于所述舱体21中,且所述拉杆25的一端从所述舱体21的底部伸出并设置有拉手27,所述拉杆2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舱体21内并与所述滑板24底部相接;所述传动机构2还包括弹簧26,所述弹簧26的一端与所述拉杆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簧26的另一端与所述舱体21顶部的内壁连接。本实施例实际使用时,使用者主要控制所述传动机构2,具体通过控制所述拉手27,使所述拉杆25带动所述滑板24及所述滑板24顶部设置的第三滑轮13上下移动,使用时,先拉动拉手27以驱动所述第三滑轮13向下移动,此时所述弹簧26压紧,然后将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间隔的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架体通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悬吊在接触线上以带动所述架体沿所述接触线移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滑轮向上移动以与接触线相抵接并随架体一同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时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值从而判断所述接触线是否平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间隔的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架体通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悬吊在接触线上以带动所述架体沿所述接触线移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滑轮向上移动以与接触线相抵接并随架体一同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接触线移动时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偏移值从而判断所述接触线是否平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呈弓形,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线平直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中部设置舱体,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相对于所述舱体对称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板,所述滑板设置于所述舱体中,且所述滑板的顶部从所述舱体顶部伸出并固定所述第三滑轮;拉杆,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舱体中,且所述拉杆的一端从所述舱体的底部伸出并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伟于勇黄桂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泽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