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阳极(1)具有:作为阳极引线(2)的根部(2c)一侧的区域的第1区域(A);作为一个端面(1a)一侧的角部(1Ka)一侧的区域的第2区域(B);作为第1区域(A)与第2区域(B)之间的区域的第3区域(C);和埋入有阳极引线的作为阳极内部的区域的第4区域(D)。第1区域(A)和第2区域(B)的电介质层(3)的厚度比第3区域(C)和第4区域(D)的电介质层(3)的厚度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图10表示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剖面结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20如该图所示,具有电容器元件,其包括:含有阀作用金属的阳极101、设置成一个端部102a埋设在阳极101中,另一个端部102b突出的阳极引线102、通过将阳极101和阳极引线102的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形成的电介质层103、形成在电介质层103上的电解质层104、和形成在电解质层104上的阴极引出层105。阳极101和阳极引线102以使另一个端部102b突出的方式,将阳极引线102埋入在含有阀作用金属的粉末体中,成形具有长方体外形的阳极101,通过烧结而结合成一体。在阳极引线102的另一个端部102b安装有阳极端子107,在阴极引出层105上的一部分,利用导电性粘接剂108安装有阴极端子109。以阳极端子107和阴极端子109被固定的状态下将该电容器元件设置在树脂形成模具中,通过用树脂封装体111进行密封的模塑工艺(mouldprocess),形成固体电解电容器120。在这样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20中,阳极101中,阳极引线102突出的阳极的面101a附近的区域100α,当安装阳极端子107时或者在模塑工艺等组装工艺中,易于从阳极引线102或者树脂封装体111受到应力的影响,在区域100α中,在阳极101的表面上形成的电介质层103中易于发生断裂等缺陷。因而,在特开平02-277213号公报中记载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在上述的区域100α的整个区域中将在阳极101上形成的电介质层增厚,由此,抑制因应力的原因,在上述的区域100α中形成在阳极101表面的电介质层中发生断裂,减少漏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特开平02-277213号公报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难以兼顾减少漏电流和抑制静电电容的降低。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与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相比,减少漏电流,且抑制静电电容降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阳极引线、电介质层和电解质层。阳极包含多孔质烧结体。多孔质烧结体在一个端面一侧与另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阳极引线的一个端部埋设在阳极中,另一个端部从一个端面突出。电介质层形成在阳极的表面上。电解质层形成在电介质层上。阳极具有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和第4区域。第1区域是阳极引线的根部一侧的区域。第2区域是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第3区域是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的区域。第4区域是埋入有阳极引线的阳极内部的区域。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电介质层的厚度比第3区域和第4区域的电介质层的厚度厚。本专利技术的第1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涉及,具备包括阳极引线从一个端面突出、且在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的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和配置在阳极表面上的电介质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阳极氧化工艺。在阳极氧化工艺中,通过将阳极的作为阳极引线的根部一侧的区域的第1区域、和作为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的第2区域局部地进行阳极氧化,在阳极的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本专利技术的第2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阳极引线、电介质层和电解质层。阳极包括多孔质烧结体。多孔质烧结体在一个端面一侧与另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阳极引线的一个端部埋设在阳极中,另一个端部从一个端面突出。电介质层形成在阳极的表面上。电解质层形成在电介质层上。阳极具有第11区域、第12区域和第13区域。第11区域是另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第12区域是阳极的侧面的中央一侧的区域。第13区域是埋入有阳极引线的阳极内部的区域。第11区域的电介质层的厚度比第12区域和第13区域的电介质层的厚度厚。本专利技术的第2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涉及,具备包括阳极引线从一个端面突出、在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的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和配置在阳极的表面上的电介质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2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阳极氧化工艺。在阳极氧化工艺中,通过将阳极的作为另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的第11区域局部地进行阳极氧化,在阳极的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剖面图。图2(A)是透视表示埋入有阳极引线2的阳极1的形状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2(B)是透视用于说明阳极1的区域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2(C)是以通过角部1Ka、1Kb和阳极引线2的方式对角切断阳极1的情况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阳极1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阳极氧化工艺的图。图5(A)是化学合成装置60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阳极63和阴极64相对于阳极1和阳极引线2的配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A)是透视用于说明阳极1的区域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6(B)是以通过阳极1的角部1Ka、1Kb和阳极引线2的方式对角切断阳极1的情况的剖面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2阳极氧化工艺的图。图8(A)是透视用于说明阳极1的区域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8(B)是以通过阳极1的角部1Ka、1Kb和阳极引线2的方式对角切断阳极1的情况的剖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第2阳极氧化工艺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示意性剖面图。图11(A)是透视表示埋入有阳极引线2的阳极1的形状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11(B)是透视用于说明阳极1的区域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如图11(A)所示那样将通过在阳极1的一个端面1a中位于对角的一对角部1Ka、1Ka和阳极引线2的α-α’之间(双点划线),沿着作为阳极引线2的长度方向的箭头方向切断的情况的剖面图。图12(B)是表示如图11(A)所示那样将通过在阳极1的一个端面1a中连接角部1Ka、1Ka的相对的棱线的中央部和阳极引线2的β-β’之间(双点划线),沿着作为阳极引线2的长度方向的箭头方向切断的情况的剖面图。图13(A)是表示在用图12(A)的虚线α包围的阳极1的区域中,形成在阳极1的表面的电介质层3的示意性剖面图。图13(B)是表示在用图12(B)的虚线β包围的阳极1的区域中,形成在阳极1的表面的电介质层3的示意性剖面图。图14(A)是化学合成装置60的示意图。图14(B)是表示阳极63和阴极64相对于阳极1和阳极引线2的配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5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第2阳极氧化工艺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第1变形例中的阳极的区域的图。图17(A)是透视用于说明阳极1的区域的一部分(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图17(B)是以通过角部1Ka、1Kb和阳极引线2的方式对角切断阳极1的情况的剖面图。图18是用于说明第3变形例的阳极的区域的图。图19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2阳极氧化工艺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在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表示,应该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应该斟酌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或者比例不同的部分。(第1实施方式)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固体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在一个端面一侧和另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的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一个端部埋设在所述阳极中,另一个端部从所述一个端面突出的阳极引线;形成在所述阳极的表面上的电介质层;和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层上的电解质层,所述阳极具有:第1区域,其为所述阳极引线的根部一侧的区域;第2区域,其为所述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第3区域,其为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的区域;和第4区域,其为埋入有所述阳极引线的阳极内部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比所述第3区域和所述第4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厚。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30 JP 2011-187106;2011.11.24 JP 2011-2560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在一个端面一侧和另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的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一个端部埋设在所述阳极中,另一个端部从所述一个端面突出的阳极引线;形成在所述阳极的表面上的电介质层;和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层上的电解质层,所述阳极具有:第1区域,其为所述阳极引线的根部一侧的区域;第2区域,其为所述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第3区域,其为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的区域;和第4区域,其为埋入有所述阳极引线的阳极内部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比所述第3区域和所述第4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具有第5区域,其为位于所述阳极的侧面和/或者另一个端面的中央部的区域,所述第5区域的电介质层的厚度比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具有第6区域,其为所述另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一侧的区域,所述第6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比所述第3区域和所述第4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具有第7区域,其为连接所述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与所述另一个端面一侧的角部的棱线部,所述第7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比所述第3区域和所述第4区域的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厚。5.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其包括阳极引线从一个端面突出,且在一个端面一侧具有角部的多孔质烧结体;和配置在所述阳极的表面上的电介质层,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阳极氧化工艺,其通过对所述阳极进行阳极氧化,在阳极的表面形成由氧化覆膜构成的电介质层;和第2阳极氧化工艺,其在所述第1阳极氧化工艺之后,通过将作为所述阳极引线的根部一侧的区域的第1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本雅昭,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