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冷弯机,所述型钢冷弯机的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均包括一支架,各所述支架上下平行设置有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依次间隔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第一滚轴组与第二滚轴组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三滚轴组和第四滚轴组之间,所述燕尾导槽设置在第二滚轴组和第三滚轴组之间;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一主压轮支座相连,所述千斤顶的另一端通过一千斤顶机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主压轮设置在主压轮支座内,所述主压轮支座的一底板卡设在所述燕尾导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且易操作,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冷弯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型钢冷弯机。
技术介绍
型钢冷弯机主要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用于型材的弯曲成型,特别适合加工重型工字钢。在隧道施工工程中型钢冷弯机应用相对较多,主要是其工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及工作环境要求都优于其它加工设备。型钢冷弯机能自由调节弯曲半径,可以根据弯曲强度的要求来回重复加工同一处,以提高成型质量。同时冷弯机能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可以高效率的批量完成加工任务,且加工时基本不产生废料。现有的型材弯曲加工,大多采用热加工成型,或者须在工厂特定的加工设备上加 工。热加工成型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人工作业较多生产效率低,如若在工厂加工则导致加工成本高且运输不方便,特别是在野外的隧道施工,运输长大型的型材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型钢冷弯机,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且易操作,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型钢冷弯机,所述型钢冷弯机包括一底座、一第一主动轮、一第二主动轮、一主压轮、一燕尾导槽、一千斤顶、一第一滚轴组、一第二滚轴组、一第三滚轴组以及一第四滚轴组,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均包括一支架,各所述支架上下平行设置有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依次间隔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一第一减速器与一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一第二减速器与一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第一滚轴组与第二滚轴组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三滚轴组和第四滚轴组之间,所述燕尾导槽设置在第二滚轴组和第三滚轴组之间;所述千斤顶连接一第三电机,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一主压轮支座相连,所述千斤顶的另一端通过一千斤顶机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主压轮设置在主压轮支座内,所述主压轮支座的一底板卡设在所述燕尾导槽上,所述主压轮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架上下平行设置的二滚轴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各所述滚轴的两端均通过一轴承与支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均设置在底座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采用冷弯作业,保证了型钢材质的强度,提高了支护钢拱架的质量,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减速机及电机均置于底座内部,节省了机体的占用空间便于安装和运输,可以完全满足野外施工的要求。3、本技术的主压轮采用机械千斤顶控制,顶出力度稳定可靠不会出现因成型压力过大而主压轮回缩的现象,同时机械千斤顶采用电机驱动极大的提高了冷弯机的工作效率。4、第一电机 和第二电机可以反转,带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反转,从而达到反复滚压型钢的效果,可大大提高型钢成型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和图2所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型钢冷弯机,所述型钢冷弯机包括一底座100、一第一主动轮I、一第二主动轮2、一主压轮3、一燕尾导槽4、一千斤顶5、一第一滚轴组6、一第二滚轴组7、一第三滚轴组8以及一第四滚轴组9,所述第一滚轴组6、第二滚轴组7、第三滚轴组8以及第四滚轴组9均包括一支架20,各所述支架上下平行设置有二滚轴201,所述第一滚轴组6、第二滚轴组7、第三滚轴组8以及第四滚轴组9依次间隔设置在底座100上;所述第一主动轮I通过一第一减速器11与一第一电机12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2通过一第二减速21器与一第二电机22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轮I设置在第一滚轴组6与第二滚轴组7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2设置在第三滚轴组8和第四滚轴组9之间,所述燕尾导槽4设置在第二滚轴组7和第三滚轴组8之间;所述千斤顶5连接一第三电机51,且通过所述第三电机51驱动,所述千斤顶5的一端与一主压轮支座30相连,所述千斤顶5的另一端通过一千斤顶机座52固定在底座100上,所述主压轮3设置在主压轮支座30内,所述主压轮支座30的一底板卡301设在所述燕尾导槽4上,所述主压轮3与第一主动轮I、第二主动轮2相对设置。各所述支架20上下平行设置的二滚轴201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各所述滚轴201的两端均通过一轴承202与支架20相连;所述第一减速器11、第二减速器2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22均设置在底座100内。工作时,先调节第一滚轴组6、第二滚轴组7、第三滚轴组8以及第四滚轴组9的二滚轴20之间的间距,使其与所需冷弯加工的型钢的高度相匹配,接着型钢依次穿过从第一滚轴组6、第一主动轮I、第二滚轴组7、第三滚轴组8、第二主动轮2以及第四滚轴组9,将需要冷弯的部位对准主压轮3 ;启动千斤顶5的第三电机51使千斤顶5推动其端部的主压轮支座30,使主压轮支座30的底板301沿燕尾导槽4滑动,直到主压轮支座30内设置的主压轮3压住型钢,并将型钢压制成型,待达型钢到设计所需弧度时关闭千斤顶5的第三电机51 ;启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21,使第一主动轮I和第二主动轮2转动并依靠摩擦力带动型钢平稳缓慢前行,同时各滚轮组上的滚轴201起到调节型钢运动平衡的作用,从而实现连续冷弯作业;如若成型效果欠佳可将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21反转,以带动第一主动轮I和第二主动轮2反转,从而达到反复滚压型钢的效果,以提高其成型质量。在冷弯结束后,关闭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21,同时启动第三电机51将千斤顶5收回。本技术采用冷弯作业,保证了型钢材质的强度,提高了支护钢拱架的质量,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减速机及电机均置于底座内部,节省了机体的占用空间便于安装和运输,可以完全满足野外施工的要求;主压轮采用机械千斤顶控制,顶出力度稳定可靠不会出现因成型压力过大而主压轮回缩的现象,同时机械千斤顶采用电机驱动极大的提高了冷弯机的工作效率;最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以反转,带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反转,从而达到反复滚压型钢的效果,可大大提高型钢成型质量。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钢冷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冷弯机包括一底座、一第一主动轮、一第二主动轮、一主压轮、一燕尾导槽、一千斤顶、一第一滚轴组、一第二滚轴组、一第三滚轴组以及一第四滚轴组,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均包括一支架,各所述支架上下平行设置有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依次间隔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一第一减速器与一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一第二减速器与一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第一滚轴组与第二滚轴组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三滚轴组和第四滚轴组之间,所述燕尾导槽设置在第二滚轴组和第三滚轴组之间;所述千斤顶连接一第三电机,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一主压轮支座相连,所述千斤顶的另一端通过一千斤顶机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主压轮设置在主压轮支座内,所述主压轮支座的一底板卡设在所述燕尾导槽上,所述主压轮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冷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冷弯机包括一底座、一第一主动轮、一第二主动轮、一主压轮、一燕尾导槽、一千斤顶、一第一滚轴组、一第二滚轴组、一第三滚轴组以及一第四滚轴组,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均包括一支架,各所述支架上下平行设置有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组、第二滚轴组、第三滚轴组以及第四滚轴组依次间隔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一第一减速器与一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一第二减速器与一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第一滚轴组与第二滚轴组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三滚轴组和第四滚轴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波,吴锦龙,李毓宏,文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天建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