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171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它包括釜体3,釜体3上有进料口5;釜体3底部有排液口7,排液口7上安装有过滤装置。这种结构的反应釜能实现化学反应、固液分离、洗涤等单元操作在一个釜体内完成,不需要多个设备并进行物料转移,减少了设备投入,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优化了生产工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化工行业的多功能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作为进行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科研等各个行业。化工行业常见的单元操作包括化学反应、精馏、固液分离、干燥、成型等,将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操作集中在一个反应釜中来完成,可以有效节省装置成本及运行费用。因此能够完成分化、聚合、缩合以及有机染料和中间体等多种工艺过程的多功能反应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专利CN200920185309. 7介绍了一种科研用多功能反应釜,主要实现了化学反应、分液过滤和蒸馏回收的一体化,其分液过滤采用釜体内部的环槽滤板来实现;中国专利CN201020649230. 8为复合搅拌剪切一体化多功能反应釜,主要对搅拌剪切进行了改良,以利于农药化工等领域的两步操作合并在同一设备中进行;中国专利CN201120103911.9实现了化学反应与蒸馏、回流分水一体化。在以上专利中,未见用于化工单元操作的化学反应与固液分离、洗涤一体化。而化工行业中要生产固体产品时,一般先进行化学反应,然后需要进行固液分离,为保证产品纯度,甚至需要进行多次的化学液、去离子水或工业水洗涤,最终干燥后得到产品。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颗粒物料的固液分离和洗涤通常都单独进行,十分费时费力。因此,将化学反应、固液分离和洗涤一体化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化学反应、固液分离和洗涤一体化的反应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包括搅拌电机、搅拌和釜体,釜体上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釜体底部有排液口,排液口上安装有过滤装置。为了更好地实现固液分离,所述排液口可为多个。为了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所述过滤装置可为滤网。为了避免物料相互污染,所述进料口可为多个。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所述釜体上安装视镜。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将化学反应、固液分离、洗涤等单元操作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不需要多个设备并进行物料转移,减少了设备投入,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优化了生产工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釜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釜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反应釜,包括搅拌电机I、搅拌2、釜体3和视镜4。如图2所示,釜体3顶部分布有进料口 5。进料口 5为多个,用于分别装入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工业用水、去离子水等,避免物料之间的相互污染。如图2所示,视镜4位于釜体3顶部,用于观察釜体3中物料的反应情况。如图3所示,排液口 7为三个,沿釜体3底部圆周方向平均分布,避免了排液时物料堆积阻碍排液,有效实现了固液分离。排液口 7上安装有过滤装 置。过滤装置可为滤网、滤芯、滤膜或其他装置。为了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为滤网8。可根据反应生成颗粒物料的不同形状更换滤网8。如图4所示,若生成颗粒为圆形,则选择方形网孔的滤网;若生成为非圆形物料,则选择圆形网孔的滤网。滤网8为不锈钢材料。出料口 6位于釜体3底部,用于产品合格后将其排出。反应前,首先通过釜体3顶部的多个进料口分别加入所需的反应原料,并开启搅拌电机1,运行搅拌2进行化学反应。反应期间可通过视镜4进行观察。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生成固体产品,开启釜体3底部的三个排液口,排出剩余反应液。再通过专门的进料口加入化学清洗液、去离子水、工业水等进行洗涤,洗涤一次或多次后分析产品纯度直至合格,然后通过釜体3底部的出料口 6排出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3),釜体(3)上有进料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3)底部有排液口(7),所述排液口(7)上安装有过滤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3),釜体(3)上有进料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3)底部有排液口(7),所述排液口(7)上安装有过滤装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7)大于一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7)为三个。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安杨叶林黎园张毅赵晓文邢凯何志群陈仕萍李国武汪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四川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