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42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发生器和/或蒸发器内设有两路或多路换热管,分别独立连通不同的热源物料,在空间布局上换热管道可左右、上下、交替布置等;热源物料间互不接触,分别进入蒸发器和发生器的传热管内,与溶液和溶剂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制取不同产量的蒸汽或热水,增加热泵机组的操作灵活性,节省设备安装空间,节省设备投入及运行费用。节省设备投入及运行费用。节省设备投入及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
,具体涉及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介绍

[0002]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升温型热泵,其利用大量中间品位的废热和低温冷却水的热势差制取热量少、但温度高于中间品位废热的热量,从而满足用户高品位的用热需求。
[0003]现有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参阅图1,蒸发器4和发生器1以低品位废热为驱动热源,吸收器3内的溴化锂稀溶液流经热交换器5时,与热交换器内的溴化锂浓溶液换热,稀溶液温度降低进入发生器1,在负压下被热物料加热至沸腾产生冷剂蒸汽,稀溶液被浓缩成浓溶液。该浓溶液被溶液泵6带动,流经热交换器5后温度上升进入吸收器3,吸收从蒸发器4来的冷剂蒸汽而放出大量热量加热铜管。发生器1在负压下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2,被冷凝器内流动的冷却水冷凝变成低温冷剂。冷剂通过冷剂泵7进入蒸发器4,吸收热物料的热量而蒸发,变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3。冷剂蒸汽在吸收器1内被浓溶液吸收变成稀溶液而释放出热量,加热吸收器内热水铜管,继续进行新的循环而持续产生热量加热热水。
[0004]现有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其设计负荷是一定的,操作弹性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长周期运行,热源物料的物性会发生变化,如流量降低或升高、温度的降低或升高、热源物料中断等,无法满足设计负荷或者超出原设计范围时,会造成热泵的余热回收利用率降低。
[0006]2、溴化锂利用的余热一般是某个装置中的,如加氢装置,假如加氢装置还有一股余热,也想通过溴化锂的方式进行利用,可能就要重新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再上一台溴化锂热泵。
[0007]3、此外,当装置需要更大流量的蒸汽或热水时,该热泵受限于设计负荷无法达到要求;购买蒸汽或通过其他途径产蒸汽,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9]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吸收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溶液管连接发生器的溶液喷淋管,发生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连接冷凝器的蒸汽进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泵及冷剂管连接蒸发器的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连接吸收器顶部的蒸汽进口;发生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及第三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溶液管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喷淋管;吸收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具有一热水入口和一热水/蒸汽出口;发生器内设有两根以上第二换热管,每根第二换热管
都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冷凝器内设有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具有一冷却水进口和一冷却水出口;蒸发器内设有第四换热管,第四换热管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
[0011]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吸收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溶液管连接发生器的溶液喷淋管,发生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连接冷凝器的蒸汽进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泵及冷剂管连接蒸发器的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连接吸收器顶部的蒸汽进口;发生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及第三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溶液管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喷淋管;吸收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具有一热水入口和一热水/蒸汽出口;发生器内设有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冷凝器内设有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具有一冷却水进口和一冷却水出口;蒸发器内设有两根以上第四换热管,每根第四换热管都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
[0012]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吸收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溶液管连接发生器的溶液喷淋管,发生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连接冷凝器的蒸汽进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泵及冷剂管连接蒸发器的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连接吸收器顶部的蒸汽进口;发生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及第三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溶液管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喷淋管;吸收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具有一热水入口和一热水/蒸汽出口;发生器内设有两根以上第二换热管,每根第二换热管都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冷凝器内设有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具有一冷却水进口和一冷却水出口;蒸发器内设有两根以上第四换热管,每根第四换热管都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
[0013]进一步地,发生器或/和蒸发器内的两根以上换热管左右设置。
[0014]进一步地,发生器或/和蒸发器内的两根以上换热管上下设置。
[0015]进一步地,发生器或/和蒸发器内的两根以上换热管交错设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类热泵,可使多股热源物料同时进入一个热泵机组进行换热,有效应对单股热源物性变化带来的机组低负荷运转的问题;回收更多装置余热,节能降碳;并且可以制取不同产量的蒸汽或热水,增加热泵机组的操作灵活性,节省设备安装空间,节省设备投入及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发生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发生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发生器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参阅图2,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10、吸收器30、蒸发器40、冷凝器20和溶液换热器50;吸收器30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管1连接溶液换热器50的热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50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溶液管2连接发生器10的溶液喷淋管,发生器10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3连接冷凝器20的蒸汽进口,冷凝器20底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泵70及冷剂管4连接蒸发器40的冷剂喷淋管,蒸发器40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5连接吸收器30顶部的蒸汽进口;发生器10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60及第三溶液管6连接溶液换热器50的冷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50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溶液管7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喷淋管;
[0024]吸收器30内设有第一换热管31,第一换热管31具有一热水入口和一热水/蒸汽出口;发生器10内设有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吸收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溶液管连接发生器的溶液喷淋管,发生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连接冷凝器的蒸汽进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泵及冷剂管连接蒸发器的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连接吸收器顶部的蒸汽进口;发生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及第三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溶液管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喷淋管;吸收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具有一热水入口和一热水/蒸汽出口;发生器内设有两根以上第二换热管,每根第二换热管都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冷凝器内设有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具有一冷却水进口和一冷却水出口;蒸发器内设有第四换热管,第四换热管具有一热源入口和一热源出口。2.一种多热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吸收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第一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溶液管连接发生器的溶液喷淋管,发生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连接冷凝器的蒸汽进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泵及冷剂管连接蒸发器的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连接吸收器顶部的蒸汽进口;发生器底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及第三溶液管连接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口,溶液换热器的冷介质出口通过第四溶液管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喷淋管;吸收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具有一热水入口和一热水/蒸汽出口;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建顾文忠夏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