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臂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079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臂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其中,起臂装置包括:工作油缸(10),其第一端与转台(1)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第一支撑结构(20),第一端与臂架(2)铰接于第二铰接点(B),工作油缸(10)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结构(2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C);第二支撑结构(30),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结构(2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D),第二端与臂架(2)或转台(1)铰接于第五铰接点(E),其中,第二铰接点(B)、第四铰接点(D)和第五铰接点(E)之间限定出一个三角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臂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臂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在强夯机、履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中,臂架的起臂均是通过钢丝绳变幅完成的。下面将以强夯机为例进行说明。强夯机是一种用于夯实地基的施工设备,主要作用是将标定重量的重锤(夯锤)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落距)后,使夯锤下落,利用其重力冲击,增加地表土层致密度,改善地面承载能力。目前强夯机普遍使用钢丝绳变幅并设有防倾杆。如图I所示,先将臂架2’与转台I’铰接,再安装变幅钢丝绳机构,臂架2’起臂时收缩变幅钢丝绳4’,使臂架2’抬起(如图2所示)以完成起臂过程。 强夯机在提升夯锤过程中,变幅钢丝绳4’因受拉变形而存储能量,施工时夯锤与吊钩脱离瞬间,变幅钢丝绳4’存储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臂架2’反弹。为了不致臂架2’向后倾翻,如图2所示,该强夯机在臂架2’中间设置一防倾杆5a’。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强夯机中,除了设置有上述结构外,还增加了一上部防倾杆5b’。由于臂架2’反弹的冲击力较大,尽管防倾杆5a’和5b’内设置了弹簧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还是有一部分冲击力会转至转台1’,从而引起整机的晃动。强夯机需要反复将夯锤提起和下落,在长期的冲击作用下,结构件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引发事故。使用寿命降低,强夯机的使用、维护成本增加。为了改善臂架2’反弹的问题,现有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如下起臂时利用变幅钢丝绳,工作时利用防倾油缸作为缓冲油缸,两者相对独立工作。在起臂时,收缩变幅钢丝绳使臂架抬起,接近工作状态(臂架呈80°至90°之间)时,防倾杆和防倾油缸组成的整体将臂架与车体相连,收缩防倾油缸使臂架达到工作状态,此时变幅钢丝绳已经松弛,作业时依靠防倾油缸的缓冲作用减轻臂架的反弹。上述解决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使用钢丝绳变幅需要一整套机构马达或电动机、卷扬减速机、平衡阀、钢丝绳和滑轮组等。整套机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故障点相对较多,并且仅用于起臂,使用频率很低,还要经常维护和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起臂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臂装置,包括工作油缸,其第一端与转台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一支撑结构,第一端与臂架铰接于第二铰接点,工作油缸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结构铰接于第三铰接点;第二支撑结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结构铰接于第四铰接点,第二端与臂架或转台铰接于第五铰接点,其中,第二铰接点、第四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之间限定出一个三角形。进一步地,臂架与转台的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限定出一个三角形。进一步地,第五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设有连接件,工作油缸和第二支撑结构铰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上还设有保险绳,保险绳的自由端固定设置。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管件,第一管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五铰接点,第一管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管件,沿第一管件的轴向可伸缩地套设在第一管件上,第二管件的一端铰接于第四铰接点,第二管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锁定件,第二管件向外伸出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位置相对,通过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穿入锁定件锁定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结构为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铰接于第五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进一步地,第二铰接点位于臂架的远离转台的一端,第五铰接点位于臂架的靠近转台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端连接于臂架顶部的后定滑轮的滑轮轴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的长度,臂架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结构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转台、铰接在转台上的臂架和起臂装置,起臂装置为上述的起臂装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起臂装置能够完成起臂、变幅、防倾和缓冲等多种功能。具体地,臂架、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在起臂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三角形结构或者臂架、转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在起臂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转台固定的四连杆机构,起臂前,工作油缸的活塞杆至少部分地伸出并与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三铰接点。起臂时收缩活塞杆,能够带动臂架绕臂架与转台的铰接点转动。这样,臂架与地面的夹角由0°逐渐增加到工作角度,从而完成起臂操作。本申请仅通过工作油缸即可实现起臂和变幅动作,极大地简化了起臂装置的结构,从而节约了成本。另外,第一支撑结构是一个刚性构件,在臂架起臂时相当于拉索(或拉板),臂架工作时第一支撑架构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防倾杆,使得工作油缸能够对强夯机等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引起的臂架反弹起到缓冲作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强夯机在起臂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强夯机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强夯机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程机械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工程机械的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管件伸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6示出了图4的工程机械的连接件及保险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a至图7c示出了图4的工程机械的装配过程示意图;以及图8a和图8b示出了图4的工程机械的臂架的起臂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4、图7b和图7c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起臂装置的包括工作油缸10、第一支撑结构20和第二支撑结构30。上述起臂装置能够完成起臂、变幅、防倾和缓冲等多 种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油缸10包括缸体11和活塞杆12,缸体11与转台I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第一支撑结构20的第一端与臂架2铰接于第二铰接点B,活塞杆12与第一支撑结构2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C,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12铰接于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第二支撑结构30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结构2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D,第二支撑结构30的第二端与臂架2铰接于第五铰接点E。其中,第二铰接点B、第二铰接点D和第五铰接点E之间限定出一个三角形。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臂架2、第一支撑结构20和第二支撑结构30在起臂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三角形结构,起臂前,工作油缸10的活塞杆12至少部分地伸出并与第一支撑结构20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三铰接点C,该第三铰接点C可以位于上述三角形结构的内部也可以位于上述三角形结构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铰接点C位于上述三角形结构的外部,即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之间。起臂时收缩活塞杆12,能够带动上述三角形结构绕臂架2与转台I的铰接点转动。这样,臂架2与地面的夹角由0°逐渐增加到工作角度,从而完成起臂操作(本实施例的起臂装置的装配过程以及臂架2的起臂过程将在后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通过工作油缸10即可实现起臂和变幅动作,极大地简化了起臂装置的结构,从而节约了成本。另外,第一支撑结构20是一个刚性构件,在臂架2起臂时相当于拉索(或拉板),臂架2工作时第一支撑架构2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防倾杆,使得工作油缸10能够对强夯机等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引起的臂架反弹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油缸(10),其第一端与转台(1)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第一支撑结构(20),第一端与臂架(2)铰接于第二铰接点(B),所述工作油缸(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C);第二支撑结构(30),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D),第二端与臂架(2)或转台(1)铰接于第五铰接点(E),其中,所述第二铰接点(B)、第四铰接点(D)和第五铰接点(E)之间限定出一个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平黎伟福陆鹏飞羿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