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板间距可调的轮式电流变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744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17
一种极板间距可调的轮式电流变抛光装置,属于超精密光学表面加工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流变抛光装置去除效率低,结构复杂以及参数不可调节等问题,设计使用了两片互相平行的形状相似半径相同的轮状极板作为抛光轮,并可通过将阳极抛光轮沿主轴滑动的方式调节极板间距;工作时,阳极抛光轮固定不动,步进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和主轴驱动阴极抛光轮相对阳极抛光轮转动,带动柔性抛光模相对工件表面运动,切削工件表面的材料实现抛光。该装置结构简单精巧,阴阳极抛光轮间距灵活可调,抛光轮易更换,抛光范围广,抛光效率高,适用于小型自由曲面光学元件的超光滑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流变抛光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极板间距可调的轮式电流变抛光装置,属于超精密光学表面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电流变抛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光学表面加工技术。该技术利用电流变液的粘度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将微细磨料混入电流变液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柔性抛光模,基于普林斯顿方程对光学元件表面进行抛光。该技术是一种结合电动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固体物理学的新型光学表面加工技术。 电流变液由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电流变粒子和低介电常数的基础液组成。在不施加电场的情况下,电流变液会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类似于牛顿流体;而在电场的作用下,电流变液的表观粘度会急剧增加,当电场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电流变液将变为粘塑性固体,具有了一定的抗剪切屈服强度,即具有了宾汉液体的性质;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电流变液的抗剪切屈服强度还会进一步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值为止。日本东北大学的厨川长源(T. Kuriyagawa)于1999年提出了 “电流变液辅助抛光技术”,首次将“电流变效应”应用于光学加工领域。他在电流变液中混入微细磨料制成电流变抛光液,并且在抛光工具头附近施加较高的电压,磨料粒子被粘度增加的电流变抛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板间距可调的轮式电流变抛光装置,包括紧固螺栓、垫片、阴极抛光轮、阳极抛光轮、导线、轴承端盖、顶丝、轴承、阳极支架、主轴、长螺栓、转接架、套筒、齿轮、电机座和步进电机组成;上述部件的连接关系为:主轴通过第三轴承固定于电机座;主动齿轮通过平键连接固定于步进电机轴,从动齿轮套在主轴上与主动齿轮啮合;利用第二轴承将主轴与转接架连接,第二轴承和从动齿轮之间放置套筒,转接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电机座;阳极支架通过第一轴承与主轴连接,轴承端盖通过紧固螺栓将轴承和阳极支架固定,整体可沿主轴滑动;长螺栓穿过阳极支架旋入转接架的内螺纹孔内;利用顶丝结构通过阳极支架上固定孔将阳极支架相对于长螺栓固定;阳极抛光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灏波苏景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