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造效率的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及密封组装装置。该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在环状地形成于有底筒状的缸主体(1)内的密封槽(16)内,组装对滑动在缸主体(1)内的活塞进行密封的杯形密封件(2),在上述密封组装方法中,使杯形密封件(2)以相对缸主体(1)的轴向倾斜的方式插入缸主体(1)内,并利用对杯形密封件(2)的插入极限进行限定的中心芯棒工具(62),使所述杯形密封件(2)组装到密封槽(16)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用制动主缸中,存在如下技术:将密封件以利用钳子使其变形为马蹄形的状态插入主体内,通过解除利用钳子产生的变形,从而将所述密封件配置在主体的槽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1799号公报在上述技术中,制造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制造效率的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中,使杯形密封件以相对缸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式插入所述缸主体内,并利用对所述杯形密封件的插入极限进行限定的中心芯棒工具,使所述杯形密封件组装到所述密封槽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具有:在缸主体内插入限定杯形密封件的插入极限的中心芯棒工具的工序;使所述杯形密封件以相对所述缸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心芯棒工具的工序;使由一对半筒状体构成的插入工具以使各自的前端部形成高低不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缸主体内的工序,所述插入工具使所述杯形密封件以相对所述缸主体的轴向倾斜的状态向密封槽的方向移动;所述一对半筒状体中的一个半筒状体的前端部使所述杯形密封件移动到所述杯形密封件的插入极限后,利用另一个半筒状体的前端部使所述杯形密封件移动到所述杯形密封件的插入极限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制造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主视图。图4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导向环,(a)是俯视图、(b)是侧剖面图。图5是图3的X-X剖面图。图6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一个插入工具,(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侧剖面图。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另一个插入工具,(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侧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A)表示初始状态、(B)表示上升工序后的状态、(C)表示临时保持工序后的状态。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检查工序中途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A)表示倾斜配置工序后的状态、(B)表示中心芯棒工具下降工序后的状态、(C)表示缸主体配置工序中途的状态。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A)表示缸主体配置工序后的状态、(B)表示径向一侧移动工序后的状态、(C)表示径向另一侧移动工序后的状态。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A)表示拆卸工序中途的状态、(B)表示拆卸工序后的状态。图13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一个插入工具,(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A)表示缸主体及导向部件配置工序后的状态、(B)表示径向一侧移动工序中途的状态、(C)表示径向一侧移动工序后的状态。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侧剖面图,(A)表示径向另一侧移动工序后的状态、(B)表示拆卸工序中途的状态。图16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密封组装装置的插入工具,(a)是俯视图、(b)是侧剖面图、(c)是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缸主体2杯形密封件3密封组装装置16密封槽62中心芯棒工具85、86半筒状体87、87A插入工具87B插入工具(筒状部件)93、100前端部136倾斜面137台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将杯形密封件2组装到主缸的缸主体1内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密封组装装置3。包含缸主体1及杯形密封件2的主缸构成为,产生与省略图示的制动踏板的操作量相应的工作液压,并将其供给到设置于车轮的盘式制动器或鼓式制动器的轮缸。如图2所示,缸主体1具有底部11和自底部11的周缘部沿其轴向延伸的筒部12,该缸主体1构成为筒部12的与底部11相反的一侧成为开口部13的有底筒状。缸主体1通过铝合金等金属的铸造而一体成形为如上所述的形状。在缸主体1中插入有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相应地前进的省略图示的活塞。因此,在缸主体1的筒部12的内周部,形成有使活塞能够滑动地嵌合的滑动引导部14。滑动引导部14的中心轴线方向成为缸主体1的轴向。筒部12的开口部13侧的端面15与缸主体1的轴向正交。另外,在缸主体1中,自底部11侧依次形成有比滑动引导部14更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为四个环状密封槽16~19。上述密封槽16~19形成为与滑动引导部14同心的圆环状,换言之,相对缸主体1的轴向未倾斜而使中心一致。与各个密封槽16~19在轴向上邻接地配置有上述滑动引导部14。各个密封槽16~19在包含中心轴的面上的截面构成矩形。另外,密封槽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其根据主缸的类型来确定,也可以形成在两个部位或六个部位。而且,在上述密封槽16~19内,如最底部11侧的密封槽16所例示的那样,以嵌合状态组装有圆环状的杯形密封件2。杯形密封件2将橡胶材料作为主体而形成,并形成为直径不同的多个筒状唇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为三个部位的筒状唇部22自圆环状的基部21向轴向相同侧延伸的形状。另外,杯形密封件的形状并不限于如上所述具有三个部位的筒状唇部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在内径侧和外径侧的两个部位具有唇部的形状。在此,在缸主体1内具体插入有两个活塞。而且,配置于最底部11侧的密封槽16内的杯形密封件2及在与该底部11相反的一侧配置在相邻密封槽17内的省略图示的杯形密封件,与底部11侧的一个活塞滑动接触并对其进行密封。另一方面,分别配置在开口部13侧的两个部位的密封槽18、19内的省略图示的杯形密封件,与开口部13侧的另一个活塞滑动接触并对其进行密封。密封组装装置3具体用于将圆环状的杯形密封件2组装到最底部11侧的密封槽16内。在此,作为组装对象,对将杯形密封件2组装到密封槽16内的密封组装装置3进行说明,但在将杯形密封件组装到其他的各密封槽17~19内时,也使用具有后述不同点的同样的密封组装装置。密封槽16具有槽底面24、槽壁面25和槽壁面26。槽底面24是圆筒面,沿着缸主体1的轴向延伸。槽壁面25自槽底面24的底部11侧的端缘部沿着与轴正交的方向朝径向内侧延伸并与滑动引导部14相连。槽壁面26自槽底面24的开口部13侧的端缘部沿着与轴正交的方向朝径向内侧延伸并与滑动引导部14相连。杯形密封件2在处于被组装到密封槽16之前的自然状态时,其外径成为比密封槽16的槽底面24大的大径。若杯形密封件2被嵌合到密封槽16,则在该杯形密封件2的外周部能够与槽底面24紧贴。杯形密封件2在被嵌合到密封槽16的状态下,其内径成为比滑动引导部14稍小的小径。因此,上述活塞能够滑动地嵌合在杯形密封件2的内周部。如图1及图3所示,密封组装装置3具有:基台28、主台29、下部框架30和上部框架31。基台28水平配置,在其中间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32。主台29以覆盖该开口部32的方式载置在基台28上。下部框架30的上部与主台29的水平方向的作业者侧(图1的左侧)连结,并且,该下部框架30穿过基台28的开口部32向下方延伸。上部框架31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在环状地形成于有底筒状的缸主体内的密封槽内,组装对滑动在所述缸主体内的活塞进行密封的杯形密封件,所述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使所述杯形密封件以相对所述缸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式插入所述缸主体内,并利用对所述杯形密封件的插入极限进行限定的中心芯棒工具,使所述杯形密封件组装到所述密封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31 JP 2011-1901061.一种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在环状地形成于有底筒状的缸主体内的密封槽内,组装对滑动在所述缸主体内的活塞进行密封的杯形密封件,所述主缸的密封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杯形密封件以相对所述缸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式插入所述缸主体内的工序;利用由一对半筒状体构成的插入工具的一对半筒状体中的一个半筒状体使所述杯形密封件中的靠近所述密封槽的径向一侧移动到所述杯形密封件的插入极限的工序;在使所述一个半筒状体上升至上限位置的状态下,利用一对半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昌岳,保坂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