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及立式挤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698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及立式挤压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推拉装置和导轨;所述导轨从作业位置延伸至拆卸位置;所述作业位置位于所述挤压机底座作业面的出料孔中心之上,所述拆卸位置位于所述挤压机底座外侧,所述推拉装置能驱动所述模座沿所述导轨移动至所述作业位置或拆卸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拆卸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利用推拉装置驱动模座沿导轨向外移出至挤压机外的拆卸位置,移出后的模座便能利用行车对模座内模组进行吊装,不再需要手工搬运。而且,安装新模组后的模座还能快速被推拉装置拉回到作业位置。该装置使整个模座移动过程操作方便,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并能提高换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式挤压机,特别涉及一种能利用自动设备更换模组的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及立式挤压机
技术介绍
图I所示为现有立式铝挤压机结构,包括底座I、上横梁91、立柱92、主缸93、挤压梁94、挤压筒95及主柱塞96。其中底座I固定于地面;上横梁91由数根固定于底座I上的立柱92支撑于底座I之上;上横梁91中心对应底座I的中心固定有主缸93 ;主缸93下侧通过主柱塞96连接一个挤压梁94,挤压梁94四周滑设于立柱92上;而挤压梁94下侧还设置有一个挤压筒95,挤压筒95四周也滑设于立柱92上。底座I中心通过模座2固定有模组3,其中的模座2、模组3、主缸93、挤压梁94及挤压筒95都位于同一轴线上。借 此,以主缸93驱动挤压梁94在挤压筒95中向下挤压料锭,被挤压物料经模组3穿过底座I被挤出,从而成型为一定截面形状的型材。在挤压生产过程中,挤压制品品种多种多样,因此需要更换模组3以生产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产品。由于模组3安置在上横梁91、主缸93、挤压梁94及挤压筒95下部,因此无法直接利用车间行车吊装进行更换模组。同时,模组3较重且温度较高,目前只能以人工搬运,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立式挤压机模具不能利用行车直接吊装更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模座移出进行模具更换的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模座的滑动更顺畅的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J-U ρ α装直。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模座移动装置的立式挤压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推拉装置和导轨;所述导轨从作业位置延伸至拆卸位置;所述作业位置位于所述挤压机底座作业面的出料孔中心之上,所述拆卸位置位于所述挤压机底座外侧,所述推拉装置能驱动所述模座沿所述导轨移动至所述作业位置或拆卸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拆卸模组,本专利技术能利用推拉装置驱动模座沿导轨向外移出至挤压机外的拆卸位置,移出后的模座便能利用行车对模座内模组进行吊装,不再需要手工搬运。而且,安装新模组后的模座还能快速被推拉装置拉回到作业位置。该装置使整个模座移动过程操作方便,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并能提高换模效率。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模座底部的两侧向外对称凸设两个凸块;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底座作业面上,所述导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倒L形轨道,所述轨道底部具有相对开设的导槽,所述模座滑设于所述两个轨道之间,所述两个凸块分别滑设于所述两个凸块中。模座滑设于两个轨道之间,能防止模座脱出,且更易定位;模座上的凸块和轨道上的导槽使模座滑动中定位更准确,更能保证推拉装置的安全。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凸块具有顶面、外侧面及底面,所述底面从所述凸块外侧至所述模座内侧;所述导槽内对应所述顶面、外侧面及底面装配有上滑板、侧滑板及底滑板。设置滑板能更便于调整配合精度,还能在磨损后单独更换,不必换整体轨道。根据上述构思,所述上滑板、侧滑板及底滑板为铜板或自润滑铜板。以便于减少摩擦阻力和磨损。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推拉装置装配于所述模座相反于所述导轨的另一侧。这样便于推拉装置安装于底座。 根据上述构思,还有一个辅座安装于所述底座外侧,所述辅座支撑所述导轨延伸到所述底座外的部分。以便于模座移拆卸位置时,导轨部分不至于受压变形。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推拉装置为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活塞杆、支座和固定座,通过所述支座将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作业面上,所述液压缸活塞杆前端部连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则固定在所述模座一侧。液压缸能提供更稳定的推拉力,且故障率低。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支座利用多个螺栓将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作业面上,所述支座与底座之间通过键进行定位。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模座内装配有立式挤压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立式挤压机,其具有如前所述模座移动装置。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立式铝挤压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式铝挤压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10本体、11出料孔、12作业面、13承压孔、14承压垫、2模座、20主体、21主腔、22凸块、221外侧面、222顶面、223底面、3模组、31模套、32挤压模、33模垫、34空位垫、4推拉装置、41液压缸、42活塞杆、43铰耳、44销轴、45固定座、46支座、47键、5导轨、51螺钉、52固定槽、53辅座、54螺栓、55键结构、91上横梁、92立柱、93主缸、94挤压梁、95挤压筒、96主柱塞。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安装于立式挤压机底座I之上,连接于装配模组3的模座2的一侧,其包括推拉装置4及导轨5。其中底座I、模座2及模组3为现有技术立式挤压机通用结构,模组3安装于模座2中,之后再将模座2装配于底座I上,以便进行挤压作业。如图3、图4所示,底座I包括本体10和承压垫14。本体10具有出料孔11、作业面12和承压孔13。主体10顶面为安装放置模座2的作业面12。本体10内部形成有竖向通孔式出料孔11,出料孔11用于排出经挤压成型的料件。出料孔11在靠近作业面12 —侧外扩为一个承压孔13,承压垫14安装于此承压孔13内,承压垫14顶面要与作业面12平齐,以承压垫14承托上方的模座2和模组3。如图3至图5所示,模座2包括一个方形主体20,主体20内具有一个连通顶面和底面的通孔式内腔21,本体20底部的两侧向外对称凸设两个凸块22。如图5所示,凸块22具有外侧面221、顶面222及底面223,底面223从凸块22外侧至模座2内侧。本实施例中的凸块22较佳与其所处的模座2侧面宽度相同,当然也可以小于模座2侧面宽度。挤压作 业时,模座2安装在作业位置,中心对齐挤压机底座I的作业面12上的出料孔11中心,而模座2的拆卸位置位于挤压机底座I的外侧,以便吊车可从上方拆卸和安装模座2内的模组3。如图3至图5所示,模组3可从模座2上开口吊装入内腔21中,模组3 —般包括模套31、挤压模32、模垫33、空位垫34,整体组装为圆柱形安装在模座2的内腔21中,因模组3各部件结构形式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使用中,以模具32在上,模垫33承托在下的形式,二者组装于模套31中,而模套31下则由空位垫34承托,空位垫34则压在底座I的承压垫14上。如图2、图3所示,推拉装置4固定于模座2未设凸块22的一侧,推拉装置4动力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液压缸。推拉装置4包括液压缸41、活塞杆42、铰耳43、固定座45及支座46。水平设置的液压缸41的活塞杆42通过铰耳43和销轴44铰接于固定座45,固定座45利用螺栓连接在模座2 —侧。支座46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I的作业面上,并且与底座I之间利用键47进行定位。液压缸41安装于支座46,从而固定在底座I上。推拉装置4实际还可为其它能实现推拉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挤压机的模座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推拉装置和导轨;所述导轨从作业位置延伸至拆卸位置;所述作业位置位于所述挤压机底座作业面的出料孔中心之上,所述拆卸位置位于所述挤压机底座外侧,所述推拉装置能驱动所述模座沿所述导轨移动至所述作业位置或拆卸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征宇赵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