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0540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及制备方法,成分为:三氯蔗糖13.33~25%、异麦芽酮糖醇22~35%、木糖醇8~13%、麦芽糊精4~6%、葡萄糖10~20%、β-环糊精14~20%;制备工艺:将三氯蔗糖、木糖醇、占总量40~60%的葡萄糖和β-环糊精等辅甜味料投入多维混合机中,进行初混;将剩余的辅甜味料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水溶液;混合物料以正压从喷雾流化床的底部进入流化床中并由下向上加速流动,喷雾流化床的上部施以负压由上向下振动使混合物料在流化床内上下沸腾,形成细小的糖醇小颗粒;通过流化床侧部的多点喷枪将混合水溶液连续喷雾分散到流化床内的糖醇小颗粒上,热风干燥,获得复合甜味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品添加剂,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成为了人群中的高发病,这些高发病的产生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因此,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其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也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 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目前,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甘和索马甜等。这些高倍甜味剂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纽甜等;有的则是天然提取物,如天菊苷和罗汉甜甘等。无论是人工合成甜味剂还是天然提取甜味剂,在甜度、甜味、稳定性诸方面都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想要充分发挥这些甜味剂的最佳功效,降低成本,目前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复合。通过将各种甜味剂或甜味物质进行复合,发挥各种甜味剂之间可能存在的的协同增效作用,以期尽量接近或者满足理想甜味剂的要求安全无毒、甜味纯正与蔗糖相似(这是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甜味)、高甜度、低热值或无热值、稳定性高、不致龋、降低成本。现有技术中,有以三氯蔗糖为主甜味料、以木糖醇和麦芽糊精为辅甜味料的复合甜味剂,其缺点是这种复合甜味剂的口感与蔗糖差异比较明显,与蔗糖相比前甜较慢,后甜较重;且由于麦芽糊精需要掩盖三氯蔗糖的后甜,使得麦芽糊精的用量不能太少,而麦芽糊精的用量太大又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尤其是应用到中性饮料中时,这种复合甜味剂后甜重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也使该复合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技术中以三氯蔗糖为主甜味料的复合甜味剂,可通过简单共混的方法或是分步喷雾干燥的方法加工而成,简单共混方法制得的复合甜味剂成本低廉,但是很难保证主甜味料三氯蔗糖能够分散均匀,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复合甜味剂产品的质量。分步喷雾干燥的方法是分步将主甜味料和各辅甜味料分批溶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通过湿法喷雾干燥的方法将各成分物料分别通过喷雾而包覆在甜味剂颗粒上,这种方法制得的复合甜味剂产品甜度分散均匀,速溶性好,质量优于其他方法制得的复合甜味剂产品,但其缺点是原料损耗,尤其是主甜味料的损耗较大,机器设备耗电量太高,无形中使产品的成本大幅增加,因此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口感更好、成本更低且特别适合于在中性饮料中使用的复合甜味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三氯蔗糖13. 33 25%、异麦芽酮糖醇22 35%、木糖醇8 13%、麦芽糊精4 6%、葡萄糖10 20%、β -环糊精14 20%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①将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占总量4(Γ60%的葡萄糖和占总量40 60%的β -环糊精投入多维混合机中,以80(Tl000rpm的级数混合25 40分钟,控制混合物料的粒度在8(Γ130目,得到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葡萄糖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料; ②将剩余量的葡萄糖和环糊精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葡萄糖与环糊精的混合水溶液; ③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料投入到喷雾流化床设备内,使混合物料以正压从喷雾流化 床的底部进入流化床中并由下向上加速流动,喷雾流化床的上部施以负压由上向下振动使混合物料在流化床内上下沸腾,形成细小的糖醇小颗粒;通过流化床侧部的多点喷枪将步骤②所制得的混合水溶液连续喷雾分散到流化床内的糖醇小颗粒上,再通过热风干燥,获得所述的复合甜味剂。本专利技术一种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①将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占总量4(Γ60%的葡萄糖和占总量40 60%的β -环糊精投入多维混合机中,以80(Tl000rpm的级数混合25 40分钟,控制混合物料的粒度在8(Γ130目,得到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葡萄糖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料; ②将剩余量的葡萄糖和环糊精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葡萄糖与环糊精的混合水溶液; ③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料投入到喷雾流化床设备内,使混合物料以正压从喷雾流化床的底部进入流化床中并由下向上加速流动,喷雾流化床的上部施以负压由上向下振动使混合物料在流化床内上下沸腾,形成细小的糖醇小颗粒;通过流化床侧部的多点喷枪将步骤②所制得的混合水溶液连续喷雾分散到流化床内的糖醇小颗粒上,再通过热风干燥,获得所述的复合甜味剂。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③中,流化床的进风温度控制在5(Tl00°C。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③中,混合水溶液喷雾分散时,控制流化床的进风温度在5(T80°C,热风干燥时控制流化床的进风温度在7(Tl00°C。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料配方中加入异麦芽酮糖醇,能够与木糖醇协同增效,有效地将复合甜味剂的前甜提前,使复合甜味剂的口感更加接近蔗糖;通过在原料配方中引入β-环糊精,一方面可以减少麦芽糊精的用量,减弱麦芽糊精对最终产品口味的影响,同时β -环糊精也能够协同麦芽糊精掩盖三氯蔗糖的后甜。本专利技术原料配方中的成分搭配科学合理,各成分的比例分配在最佳范围,使得本专利技术高倍复合甜味剂的口感、风味更加接近消费者的甜味需求,特别适合中性饮料中使用。本专利技术先将复合甜味剂主甜味料和部分辅甜味料投入多维混合机中进行初步地混合,然后将剩余的辅甜味料溶解成水溶液,并通过先进的负压流化床设备一次性湿法喷雾分散干燥,使之包覆在初混的混合物料表面,获得蓬松粉粒状复合甜味剂产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简单共混的方法相比,所获得的产品速溶性、甜度分散性等都有大幅提升,质量上乘;而与现有技术中分批喷雾干燥的方法相比,又能大大缩短加工周期,减小原料尤其是主甜味料的损耗,节省耗电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复合甜味剂,其成分为三氯蔗糖13. 33 25%、异麦芽酮糖醇22 35%、木糖醇8 13%、麦芽糊精4 6%、葡萄糖1(Γ20%、β -环糊精14 20% ;理想配方是三氯蔗糖18. 33%、异麦芽酮糖醇31%、木糖醇12%、麦芽糊精5%、葡萄糖16. 67%、β -环糊精17%。复合甜味剂的制备工艺先将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占总量40 60%的葡萄糖和占总量40 60%的β -环糊精投入多维混合机中,以80(Tl000rpm的级数混合25 40分钟,控制混合物料的粒度在8(Γ130目,得到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 醇、麦芽糊精、葡萄糖与环糊精的混合物料;再将剩余量的葡萄糖和环糊精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葡萄糖与环糊精的混合水溶液;将所得的混合物料投入到喷雾流化床设备内,使混合物料以正压从喷雾流化床的底部进入流化床中并由下向上加速流动,喷雾流化床的上部施以负压由上向下振动使混合物料在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中性饮料使用的复合甜味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三氯蔗糖13.33~25%、异麦芽酮糖醇22~35%、木糖醇8~13%、麦芽糊精4~6%、葡萄糖10~20%、β?环糊精14~20%;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①将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占总量40~60%的葡萄糖和占总量40~60%的β?环糊精投入多维混合机中,以800~1000rpm的级数混合25~40分钟,控制混合物料的粒度在80~130目,得到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糊精、葡萄糖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料;②将剩余量的葡萄糖和β?环糊精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葡萄糖与β?环糊精的混合水溶液;③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料投入到喷雾流化床设备内,使混合物料以正压从喷雾流化床的底部进入流化床中并由下向上加速流动,喷雾流化床的上部施以负压由上向下振动使混合物料在流化床内上下沸腾,形成细小的糖醇小颗粒;通过流化床侧部的多点喷枪将步骤②所制得的混合水溶液连续喷雾分散到流化床内的糖醇小颗粒上,再通过热风干燥,获得所述的复合甜味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历冠廷马力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尚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