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变壁电池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374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是由底壁(1)和侧壁构成的圆筒状电池壳体,从底壁向上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一防爆部分(2),从圆筒环口向下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二防爆部分(3),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大于位于第一防爆部分(2)和第二防爆部分(3)之间的中间侧壁(4)的厚度。其结构坚固,完全满足冲击、撞击,自由落体及针刺等安全试验要求,安全性能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的金属壳体由底壁和侧壁构成,底壁比侧壁厚O. 10 O. 15_。但是侧壁上下都是一样厚度,会存在以下问题I)在做电池自由落体试验时,发现底部R角至侧壁(5 8)mm容易变形。2)做冲击及撞击试验时,同样,底部R角至侧壁(5 8)_处钢壳容易发现漏液现象。3)环口附近的壁较薄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侧壁用变薄技术满足市场高容量需求,结·构坚固安全性能稳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是由底壁和侧壁构成的圆筒状电池壳体,从底壁向上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一防爆部分,从圆筒环口向下至侧壁5_8mm高度形成第二防爆部分,所述第一防爆部分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的壁厚度都大于位于第一防爆部分和第二防爆部分之间的中间侧壁的厚度。所述第一防爆部分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的壁厚度都比所述中间侧壁厚O. 02-0. 05mm。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如下I)满足市场容量需求,比全部采用厚侧壁的壳体要节约原料。2)完全满足冲击、撞击,自由落体及针刺等安全试验要求。3)安全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双变壁电池壳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是由底壁I和侧壁构成的圆筒状电池壳体,从底壁向上至侧壁5-8_高度形成第一防爆部分2,从圆筒环口向下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二防爆部分3,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大于位于第一防爆部分2和第二防爆部分3之间的中间侧壁4的厚度。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比所述中间侧壁4厚O. 02-0. 05mm。本技术采用的侧壁变薄技术满足市场高容量需求,比全部采用厚侧壁的壳体要节约原料。其结构坚固,完全满足冲击、撞击,自由落体及针刺等安全试验要求,安全性能稳定。避免了漏液爆 裂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是由底壁(I)和侧壁构成的圆筒状电池壳体,从底壁向上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一防爆部分(2),从圆筒环口向下至侧壁5_8mm高度形成第二防爆部分(3),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大于位于第一防爆部分(2)和第二防爆部分(3)之间的中间侧壁(4)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变壁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比所述中间侧壁(4)厚O. 02-0. 0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是由底壁(1)和侧壁构成的圆筒状电池壳体,从底壁向上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一防爆部分(2),从圆筒环口向下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二防爆部分(3),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大于位于第一防爆部分(2)和第二防爆部分(3)之间的中间侧壁(4)的厚度。其结构坚固,完全满足冲击、撞击,自由落体及针刺等安全试验要求,安全性能稳定。文档编号H01M2/02GK202772201SQ2012205434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4日专利技术者慈晟 申请人:惠州市华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变壁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是由底壁(1)和侧壁构成的圆筒状电池壳体,从底壁向上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一防爆部分(2),从圆筒环口向下至侧壁5?8mm高度形成第二防爆部分(3),所述第一防爆部分(2)和所述第二防爆部分(3)的壁厚度都大于位于第一防爆部分(2)和第二防爆部分(3)之间的中间侧壁(4)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慈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