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015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包括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过线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转动穿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转动穿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该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连接件可以与机箱的上盖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机箱的下盖连接,由于第一连接件可以绕第一连接部转动,而第二连接件可以绕第二连接部转动,且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则使得机箱的上盖还可以绕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两个轴进行转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连接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测试、测量行业,某些测试、测量仪器、设备均集成于一个便携式的机箱内,以便于移动至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相应的测试、测量作业。现有的机箱一般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一般通过合页进行连接,这样上盖只能沿水平的轴进行转动,即上盖只能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沿一个轴进行转动。但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情况下,需要上盖还可以绕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两个轴进行转动,可见,现有的合页无法使机箱满足这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本技术提供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以使机箱的上盖可以沿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两个轴进行转动。本技术提供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包括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过线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转动穿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转动穿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本技术提供的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连接件可以与机箱的上盖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机箱的下盖连接,由于第一连接件可以绕第一连接部转动,而第二连接件可以绕第二连接部转动,且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则使得机箱的上盖还可以绕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两个轴进行转动。附图说明参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部件连接旋转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二连接件-I; 限位挡片-2; 第二连接部-3;第一连接部-4; 摩擦片-5;第一连接件-6;过渡连接件-7 ;止旋平面-8 ;外凸部-9 ;第二连接孔-10 ;过线孔-11 ;第三连接板-12 ;第四连接板-13 ;第一连接板-14 ;第二连接板-15 ;螺母-16;连接块-17;第一连接孔-18;限位凸台-19 ;螺帽-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部件连接旋转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立体图;如图I-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包括过渡连接件7,过渡连接件7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3及贯通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3的过线孔11,第一连接部4上转动穿装有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部3上转动穿装有第二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6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连接件I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这里所指的转动穿装是指,两个部件相互穿装在一起,并可进行相对的转动。上述方案的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连接件6可以与机箱的上盖连接,第二连接件I与机箱的下盖连接,由于第一连接件6可以绕第一连接部4转动,而第二连接件I可以绕第二连接部3转动,且第一连接件4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I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则使得机箱的上盖还可以绕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两个轴进行转动。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使第一连接件6在第一连接部4上转动时,可以在任意位置实现定位,则在第一连接部4上穿装有摩擦片5,摩擦片5与第一连接件6紧压配合,用于提供一个阻止第一连接件6转动的阻力。具体地,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连接部4可以是一个阶梯轴,阶梯轴的轴肩对第一连接件6进行轴向的定位,摩擦片5从阶梯轴的小径端套至阶梯轴上,并与第一连接件6相接触,在阶梯轴的小径端螺接有螺母16,通过旋转螺母16来控制摩擦片5与第一连接件6接触的正压力,进而来控制限制第一连接件6转动的摩擦力。当然,摩擦片5也可以仅设置在阶梯轴的轴肩与第一连接件6之间。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提高第一连接件6在第一连接部4上转动时,在任意位置定位的可靠性,则在第一连接件6的两侧均设置有摩擦片5。例如但不限于摩擦片5可以是蝶形弹簧、高分子材料垫片等。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防止在使用时,因部件连接旋转装置进行转动而损伤到穿设在过线孔11中的导线,则在第二连接部3上止旋穿装限位挡片2,限位挡片2上具有外凸部9 ;第二连接件I上具有能与外凸部9挡止配合的限位凸台19,通过外凸部9与限位凸台19的挡止作用,来限制过渡连接件7相对于第二连接件I的转动角度,且使该转动角度小于360°。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外凸部9为扇形外凸部,该扇形外凸部可以是一体冲压形成在限位挡片2的外边缘处。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扇形外凸部的圆心角为90°,这样在使用时,与该部件连接旋转装置链接的机箱的上盖可以进行270°的转动,在上盖旋转270°后,其仍能扣合在下盖上,此时,上盖内设置的显示屏则朝上,便于观看及操作显示屏。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连接部3为轴状部件,轴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具有止旋平面8,限位挡片2具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止旋平面8对应配合的定位面,通过定位面与止旋平面8的配合来实现第二连接部3与限位挡片2的止旋配合。另外,在第二连接部3的端部螺接螺帽20来防止限位挡片2从第二连接部3上脱落。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3均为轴状部件,且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3相互垂直。其中,过线孔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段和第二过线孔段,第一过线孔段沿第一连接部4的轴线贯通第一连接部4,第二过线孔段沿第二连接部3的轴线贯通第二连接部3。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3之间连接的强度,则在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3连接处通过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3 二者中直径较大大的一个连接块17将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3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连接件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可以通过钣金加工的方式制作,第一连接板15上均匀布设有第一连接孔18,第二连接板1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部4转动穿装于第一安装孔内。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连接件I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板12和第四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12与第四连接板13相互垂直,第三连接板12与第四连接板13可以通过钣金加工的方式制作,第三连接板12上均匀布设有第二连接孔10,第四连接板1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连接部3转动穿装于第二安装孔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过线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转动穿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转动穿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向东汪海波张金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泛华恒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