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林专利>正文

环形套孔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904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是环形套孔钻头,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内孔机械套孔加工的传统工具是麻花钻头,效率较低,精度不理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结构,刀体设置有内外两种刀片,刀面上可以通冷却液冷却,金属屑有排屑槽。该钻头可以加工的圆孔直径范围大于40mm,加工效率可提高2~5倍,表面粗糙度可达Ra6.3~3.2,工件材料可节约20~40%,可大大减轻工人操作强度,可以广泛使用于各个行业的机加工。(*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名称是环形套孔钻头,属于机械加工
套孔加工,传统的工具是麻花钻头,在上作效率、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还须要改进。本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此外,还可以减少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环形套孔钻头的原理与结构如附图所示。刀体(5)呈阶梯轴状,左端直径较大,其上开有两条直排屑槽(9),一是用于来加工过程中排屑,二是用于装夹固定刀垫;其上还有冷却液孔(7),当机床冷却液通过其上冷却液接头(6)进入冷却液孔(7)再喷到内外刀片(1,2)上,以冲走切屑,同时这一端中心还有一个料芯盲孔(8),这一盲孔用于容纳料芯;刀体的右端是一莫氏锥体,锥号的大小要与所使用的机床一致,因为此锥体要安装固定在车床的尾座或钻床的主轴孔里,使刀具与机床连接起来。内刀片(1)和外刀片(2)用螺钉(3)装夹在两个刀垫(4)上,刀垫再通过螺钉(3)装夹在刀体(5)上。刀垫主要是用于保护刀体。套孔加工过程中,工件料芯与切屑分别从内、外两层通道排出,即切屑由刀体(5)左端的两条直槽排出,而料芯则被容纳在刀体左端中心的料芯盲孔里,因此要求这盲孔的深度尺寸要比工件长度尺寸大8~12mm,即工件长度一定要小于盲孔深度。须要注意和说明的是1.内、外刀片不能更换,二者材质不同。2.该钻头可直接装夹在车床尾座上使用,也可安装在钻床主轴孔里使用,但此时的钻头刀体左端应装有固定密封环,即专用夹头。3.工件端面应平整,且不需打底孔或中心孔,可一次套孔加工成功。4.冷却可采用机床本身的冷却系统。5.套孔加工时,若手动纵向进给,应均匀,钻头刚接触工件及快钻出工件时,进给应缓慢。本技术与传统麻花钻头钻孔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a.生产效率提高2~5倍;b.孔加工表面质量提高1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6.3~3.2;c.工件材料可节约20~40%;d.机床功率消耗可降低25~50%,极大减轻了工人的操劳动强度;e.工人无须刃磨刀具,刀片更换、松夹安装拆卸方便易行;f.对难加工材料的孔加工,其优异性能更突出。该技术可以在机械加工业广泛推广应用。加工的孔径直径范围可大于40mm。附图说明名称-环形套孔钻头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1-内刀片 2-外刀片 3-螺钉(6件) 4-刀垫(2件) 5-刀体6-冷却液接头 7-冷却液孔 8-排屑槽 9-料芯肓孔权利要求1.一种环形套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呈阶梯轴状的刀体、其左端设置加工刀片并且有冷却液接头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孔喷到刀片上、右端呈锥形可与机床连接所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环形套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刀体左端直径较大,其上开有两条直排屑槽,其上有冷却液孔,机床冷却液通过其上的冷却液接头进入冷却液孔再喷到刀片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环形套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刀体左端中心还有一个料芯肓孔。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环形套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刀片分为内刀片和外刀片。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名称是环形套孔钻头,属于机械加工
,现有技术中,内孔机械套孔加工的传统工具是麻花钻头,效率较低,精度不理想。本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结构,刀体设置有内外两种刀片,刀面上可以通冷却液冷却,金属屑有排屑槽。该钻头可以加工的圆孔直径范围大于40mm,加工效率可提高2~5倍,表面粗糙度可达Ra6.3~3.2,工件材料可节约20~40%,可大大减轻工人操作强度,可以广泛使用于各个行业的机加工。文档编号B23B51/06GK2316071SQ98200580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林, 柴德明 申请人:李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套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呈阶梯轴状的刀体[5]、其左端设置加工刀片[1、2]并且有冷却液接头[6]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孔[7]喷到刀片上、右端呈锥形可与机床连接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柴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