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悬置装置,属于汽车车身减振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非承载式车身悬置装置,即用于支撑车身与车架之间的悬置结构,通过车身悬置装置支承在车架上,车架对悬置块产生轴向的切割力。为了能满足一定的刚度性能、结构的要求用于改善整车的隔振效果,车身悬置装置的设计越来越重要。现有的车身悬置由于对 于不同型号汽车对悬置块刚度的要求不同,悬置的性能和结构也不易于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悬置装置,用于缓解来自于车身与车架之间的冲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底座,缓冲块及悬置套管,悬置底座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耳板,耳板上设有第一螺栓孔,悬置底座与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套管的横截面为圆形,该悬置套管由上部、中部、下部组成,上部的上底面、上部与中部的接触面、中部与下部的接触面、下部的下底面的直径依次减小,该悬置套管内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缓冲块由上下连接的第一橡胶块与第二橡胶块组成,第一橡胶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槽,第二橡胶块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槽,该缓冲块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悬置装置,包括悬置底座(1),缓冲块(2)及悬置套管(3),悬置底座(1)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耳板(11),耳板(11)上设有第一螺栓孔(12),悬置底座(1)与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套管(3)的横截面为圆形,该悬置套管(3)由上部(31)、中部(32)、下部(33)组成,上部(31)的上底面、上部(31)与中部(32)的接触面、中部(32)与下部(33)的接触面、下部的下底面的直径依次减小,该悬置套管(3)内设有第二螺栓孔(34);所述缓冲块(2)由上下连接的第一橡胶块(21)与第二橡胶块(22)组成,第一橡胶块(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槽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臣才,束永平,程冬冬,冯娜,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