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9460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泵、副液压泵和液压执行机构,液压执行机构包括左推力液压缸、右推力液压缸和至少一个多级液压缸;多级液压缸包括活塞杆和至少两级层叠套装在一起并呈伸缩结构的液压缸缸体,活塞杆套装在最内层的液压缸缸体上,位于最外层的液压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组成无杆腔,位于最内层的液压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组成活塞杆腔,相邻两级液压缸缸体之间组成分级油腔,无杆腔、活塞杆腔和分级油腔上均设有油口;主液压泵的油路上设有增压器,主液压泵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组与多级液压缸相连,副液压泵通过电磁换向阀II与所述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相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具体的为一种用于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液压机的内高压式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汽车工业也蓬勃发展。从汽车整车到部件的性能,都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业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桥壳作为汽车的重要零件之一,桥壳不仅对汽车起着支撑作用,而且还是差速器、主减速器以及驱动车轮传动装置的外壳。汽车桥壳质量对整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桥壳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而且还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质量 轻,易于拆装和维护。汽车桥壳成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优缺点如下铸造成型工艺优点易铸造成形形状复杂和壁厚不均的桥壳,刚度、强度较大;缺点控制成形流动困难,易产生裂纹、气孔,且重量大,后续加工复杂,焊接工序易产生裂纹、变形;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中、重型载重汽车的后桥壳生产。冲压-焊接成型工艺优点工艺性好,废品率较低,可靠性高,容易制造,加工余量小,质量轻,精度高,价格较低,产品改型方便,易实现生产自动化;缺点工序繁多,仅适合简单的几何形状的桥壳生产,且生产得到的桥壳强度较低,耗资大;另外还具有对焊接要求高,质量难以保证,易产生裂纹、变形、漏孔的缺陷,并且焊接区容易域疲劳断裂;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较广,一般用于轻型车、农用车。扩张成形优点扩张成型工艺是是冲压-焊接成型工艺的派生,但其工作量减少,加工效率高,密封性好,得到的桥壳的刚度和强度高、重量轻;缺点纵向开缝处易产生横向裂纹,琵琶包处翻边宽度不均匀,侧面易起皱拉伤;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小轿车,轻、中型载重汽车。机械胀形优点工作量减少,加工效率高,得到的后桥重量轻,可生产尺寸较高、形状复杂的桥壳,且坯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后桥的综合力学性能高;缺点胀形力难以控制,胀形机理和过程复杂,易产生裂纹;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乘用车和轻中型载货汽车。液压胀形优点材料利用率高,工序少,生产效率高,得到的桥壳强度和刚度高、且重量轻,易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缺点工艺仍不太成熟,对高压液压源要求高,易漏油和污染环境,投资初期耗费时间和资金;适用范围轿车、轻型和中型载重汽车。综上,桥壳的实际生产要求尽量降低成本,保证其机械性能,同时还要尽量缩短研发周期,这就需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来推动桥壳成形方法的快速发展。针对现有汽车桥壳成形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实际应用现状,现有的汽车驱动桥后桥壳的加工成型工艺主要有主要问题和不足I、我国实际应用的桥壳成形方法大部分为铸造成型工艺和冲压-焊接成型工艺,其它成型方法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应用较少,或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2、机械胀形的胀形力难以控制,胀形机理和过程复杂,易产生裂纹,但坯料利用率、生产效率、综合力学性能高;3、液压胀形工艺仍不太成熟,对高压液压源要求高,易漏油和污染环境,初期耗费时间和资金,但得到的桥壳强度和刚度高、重量轻,易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探索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该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能够为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液压机对桥壳工件进行内高压式复合胀形提供所需的液压力,并可以较好的控制汽车驱动桥连续胀形的全过程,具有坯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的优点,得到的汽车驱动桥壳壁厚均匀、尺寸精度较高、重量较小、强度和刚度均较高,并具有较好的疲劳寿命,能够有效保证汽车驱动桥装配、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该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能够为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生产提供所需的液压力,可以较好的控制汽车驱动桥连续胀形的全过程,能够满足汽车驱动桥胀形生产的需求。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泵、副液压泵和由所述主液压泵与副液压泵驱动的液压执行机构,所述液压执行机构包括左推力液压缸、右推力液压缸和至少一个多级液压缸;所述多级液压缸包括活塞杆和至少两级层叠套装在一起并呈伸缩结构的液压缸缸体,所述活塞杆套装在最内层的液压缸缸体上,位于最外层的液压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组成无杆腔,位于最内层的液压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组成活塞杆腔,相邻两级液压缸缸体之间组成分级油腔,所述无杆腔、活塞杆腔和分级油腔上均设有油口 ;所述主液压泵的油路上设有增压器,所述主液压泵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组与所述多级液压缸相连,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组包括分别与所述分级油腔和活塞杆腔一一对应设置并相连的电磁换向阀I,所述电磁换向阀I的另一个接口与所述无杆腔相连,所述副液压泵通过电磁换向阀II与所述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相连。进一步,所述液压执行机构还包括顶出液压缸,所述副液压泵通过电磁换向阀III与所述顶出液压缸相连。进一步,所述液压执行机构还包括提升液压缸,所述主液压泵通过电磁换向阀IV与所述提升液压缸相连。进一步,所述增压器和主液压泵之间设有电磁换向阀V,所述增压器与副液压泵之间通过单向阀相连。进一步,相邻两级液压缸缸体之间以及活塞杆与最内层液压缸缸体之间,位于外层的液压缸缸体的顶部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内挡环,位于内层的液压缸缸体/活塞杆的底部设有径向向外延伸并与内挡环配合的外挡环,所述内挡环与内层液压缸缸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外挡环与外层液压缸缸体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活塞杆腔和分级油腔上的油口设置在所述内挡环上。进一步,所述左推力液压缸或右推力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快速拆卸连接结构。进一步,未设置快速拆卸连接结构的所述左推力液压缸或右推力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中通的中心孔,且该推力液压缸的缸体上设有与中心孔同轴的通孔,所述中心孔和通孔内设有用于安装液压油管的中空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分别安装在液压机工作台的两端,用于向胀形内模施加胀形变形所需的平行于桥壳工件轴向方向的推力,多级液压缸设置在桥壳工件胀形变形区内,用于向胀形内模施加垂直于桥壳工件轴向方向的垂直液压力;由于主液压泵与多级液压缸相连,即由多级液压缸提供的垂直液压力为桥壳工件胀形变形所需的主要的力,由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提供的推力为桥壳工件胀形变形所需的辅助力,通过连杆机构的转换,可将由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产生的推力分解为垂直于桥壳工件轴向方向的推力垂直分力和平行于桥壳工件轴向方向的推力平行分力,在以垂直液压力为主的胀形力的作用下,当桥壳工件胀形变形区受到的应力大于其屈服强度时,桥壳工件开始胀形变形;推力平行分力可用于保持胀形内模位置不动,保证桥壳工件变形后得到的桥壳琵琶包的形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图;图2为多级液压缸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实施例液压系统的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液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胀形内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液压图;图6为采用本实施例液压系统的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液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液压图;图8为采用本实施例液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液压泵、副液压泵和由所述主液压泵与副液压泵驱动的液压执行机构,所述液压执行机构包括左推力液压缸、右推力液压缸和至少一个多级液压缸;所述多级液压缸包括活塞杆和至少两级层叠套装在一起并呈伸缩结构的液压缸缸体,所述活塞杆套装在最内层的液压缸缸体上,位于最外层的液压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组成无杆腔,位于最内层的液压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组成活塞杆腔,相邻两级液压缸缸体之间组成分级油腔,所述无杆腔、活塞杆腔和分级油腔上均设有油口;所述主液压泵的油路上设有增压器,所述主液压泵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组与所述多级液压缸相连,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组包括分别与所述分级油腔和活塞杆腔一一对应设置并相连的电磁换向阀I,所述电磁换向阀I的另一个接口与所述无杆腔相连,所述副液压泵通过电磁换向阀II与所述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复元龚仕林徐明雷亚肖大志周雄林顺洪陈超欧忠文杨治明胡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龚仕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