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滴注装置,包括管路,管路一端用于与储液袋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滴注针连接,管路上设有以变容积的方式向管路供液的供液装置,用于驱动供液装置容积变化的点压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供液装置和点压驱动装置,可以自动提供连续的液滴,经过管路和滴注针注入到人体,从而不用将储液袋悬挂在高处,以利于患者的移动。设置的安全单向阀具有一个安全阀座,当储液袋受压时,安全单向阀内阀芯和安全阀座的配合可以阻止更多的液体进入到管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储液袋,更换时,仅需抛弃管路及供液装置,其余部分可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机械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中的滴注给药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滴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滴注装置,需要将液体悬挂在高处,利用液体的自重滴注进入人体,使用不便利。中国专利02810203. 7,公开了一种流体泵的滴注装置,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供液的滴注泵,其采用了活塞的方式实现供液,液体都装在类似活塞缸的容器内,存在的问题是,液体储量通常不宜太多,也不利于药液的更换,或者整体更换的话,其他配件均需抛弃,浪费较大。机械结构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滴注装置,可以形成自动供应的液滴,且结构与现有的滴注装置的整体结构差别不大,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储液袋、管路等装置,且机械结构较为简单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滴注装置,包括管路,管路一端用于与储液袋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滴注针连接,管路上设有以变容积的方式向管路供液的供液装置,用于驱动供液装置容积变化的点压驱动装置。所述的供液装置中,壳体上设有柔性瓣,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壳体两端设有单向阀。所述的供液装置中,壳体上设有柔性瓣,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另一端设有安全单向阀。所述的供液装置中,壳体上设有柔性瓣,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壳体的两端设有安全单向阀。所述的安全单向阀中,安全单向阀阀芯的另一侧还设有与单向阀阀芯配合形成阻塞的安全阀座。所述的安全单向阀阀芯的一端与安全单向阀阀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安全阀座倾斜设置。所述的供液装置中,阀体上设有柔性瓣,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阀体内通过导向座安装有阀芯杆,阀芯杆上端设有与上阀座密封配合的上阀芯,阀芯杆下端设有与下阀座密封配合的下阀芯,阀芯杆上还安装有弹簧;在柔性瓣内设有挠性撑杆,挠性撑杆的一端与柔性瓣连接,另一端与阀芯杆连接。所述的下阀芯与下阀座之间为常闭状态。所述的点压驱动装置中,定铁芯与动铁芯配合,定铁芯的线圈与电控装置连接,动铁芯与供液装置的柔性瓣配合。所述的点压驱动装置中,定铁芯与动铁芯配合,定铁芯的线圈与电控装置连接,动铁芯通过传动杆与压杆连接,传动杆的中部设有可移动支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滴注装置,通过设置的供液装置和点压驱动装置,可以自动提供连续的液滴,经过管路和滴注针注入到人体,从而不用将储液袋悬挂在高处,以利于患者的移动。设置的安全单向阀具有一个安全阀座,当储液袋受压时,安全单向阀内阀芯和安全阀座的配合形成阻断,可以阻止更多的液体进入到管路中。进一步优化的,在两端都设置安全单向阀时,则保护效果更为可靠。优化的方案中,设置的由挠性撑杆驱动的阀芯杆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由此结构,每次阀体只能通过微量的液体,且几乎不会受到储液袋内压力的影响,例如,当储液袋压力较大时,该阀的结构就变成了一个微量导通的开关,设置的点压驱动装置机械结构简单可靠,利于控制。进一步优化的,采用了可移动支点的结构,从而可以控制压杆的行程,由此可以控制液滴的大小。本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储液袋,更换时,仅需抛弃管路及供液装置,其余部分可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机械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采用另一点压驱动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供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供液装置优化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供液装置进一步优化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中供液装置再进一步优化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储液袋I,第一转接头2,图中管路3,点压驱动装置4,定铁芯41,动铁芯42,电控装置43,传动杆44,可移动支点45,压杆46,供液装置5,阀体501,阀芯杆502,导向座503,上阀座504,上阀芯505,弹簧506,挡块507,滑槽508,下阀芯509,下阀座510,柔性瓣511,挠性撑杆512,第一单向阀513,安全单向阀514,安全阀座515,壳体516,滴注针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如图I、图2中,一种自动滴注装置,包括管路3,管路3 —端设有第一转接头2,以用于与储液袋I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滴注针连接,管路3上设有以变容积的方式向管路3供液的供液装置5,用于驱动供液装置5容积变化的点压驱动装置4。所述的供液装置5中,壳体516上设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所述的柔性瓣511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在壳体516两端设有单向阀。由点压驱动装置4驱动柔性瓣511变形,从而改变壳体516的容积,在两端的单向阀的作用下,形成了向滴注针6流动的液滴。由此实现自动滴注,而不用依赖于液体的自重,从而便于患者在滴注过程中移动。实施例2 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优化的方案中,如图3中所示,所述的供液装置5中,壳体516上设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壳体516的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513,另一端设有安全单向阀514。如图4中,所述的安全单向阀514中,安全单向阀阀芯的另一侧还设有与单向阀阀芯配合形成阻塞的安全阀座515。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设置的安全阀座515可以避免由于储液袋I承压,而使供液装置5两端的单向阀始终处于常开状态。当储液袋I承压时,液体使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与安全阀座515之间闭合,以阻止液体的通过。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化的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供液装置5中,壳体516上设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壳体516的两端设有安全单向阀514。所述的安全单向阀514中,安全单向阀阀芯的另一侧还设有与单向阀阀芯配合形成阻塞的安全阀座515。由此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避免因过大的压力而损坏到柔性瓣511。而且即便在较小压力的承压状况下,供液装置5也可以运行。具体如下,当储液袋I承压时,液体的压力使上端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与安全阀座515形成闭合,此时点压驱动装置4按压柔性瓣511,使上端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回位,在阀芯弹簧的作用下形成默认的闭合,即与上端阀座之前形成闭合,而液体驱动下端的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开启形成滴注的液滴;当点压驱动装置4松开时,柔性瓣511回弹,此时下端的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处于默认的闭合状态,即与该安全单向阀514的阀座形成闭合,上端的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开启,液体进入到壳体516内,直至柔性瓣511完全还原到初始状态,或者在储液袋I内压力的作用下使上端安全单向阀514的阀芯与安全阀座515形成闭合。综上,最好是避免储液袋I承压,以免影响整个装置的运行。实施例4 本例优化了实施例2和3中安全单向阀514的结构,如图7中,所述的安全单向阀阀芯的一端与安全单向阀阀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安全阀座515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安全阀座515用于与阀芯的旋转角度配合。由此结构,易于设置阀芯的弹性系数,阀芯与安全阀座515之间也更易于形成闭合,安全性能更佳。实施例5:进一步优化的结构中,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如图8中所示,所述的供液装置5中,阀体501上设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变容积的腔体;阀体501内通过导向座503安装有阀芯杆502,阀芯杆502上端设有与上阀座504密封配合的上阀芯5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滴注装置,包括管路(3),管路(3)一端用于与储液袋(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滴注针连接,其特征是:管路(3)上设有以变容积的方式向管路(3)供液的供液装置(5),用于驱动供液装置(5)容积变化的点压驱动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德喜,易凤仙,周军,杜梅林,向琼芳,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