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包括穿刺器、分液袋、四通件和输液针,所述穿刺器连接在分液袋的进液端,输液针与四通件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件包括主管和支管,支管连接在主管的侧面,其该支管上设有加药件;所述主管上端为连接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一进液管,下端为出液管,所述支管上还设有连接另一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二进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三通件或三叉换成四通件,从而大幅降低导管的使用,同时该输液器将原来接在分液袋或滴斗上的乳胶帽接到该四通件上,因此同时减少了输液器的制作工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竞争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双插双袋输液器已成为目前在临床上十分普遍的使用的输液器,这类输液器主要克服原有输液器不能将两种不同药液彻底分开,药液易发生药物反应,医务人员的换药工作量大的不足。这类输液器主要是由穿刺器、流量调节器、分液袋、普通过滤器和输液针组成。但是这类输液器的不足是在分液袋与滴斗之间采用三通管或三叉连接,如果一旦发生失误需要立刻阻止药液输入时,需要对流量调节器进行调节,这样操作时间久相对较长不够快捷,从而影响到病人。再者现有的输液器各个主要部件之间都是通过导管连接,故一个输液器中导管的使用量相对较大。现有连接分液袋和滴斗的四通件下方为一主管,主管顶端接两根与主管相同的且开口向上的支管用于连接穿刺器,在侧面连接一侧管,用·于连接乳胶帽。但是这类结构的四通件主要存在的缺陷是,由开口向上的两支管同时连接在主管的顶端,因此两管紧邻,这样当连接好穿刺器后,由于两支管之间距离很小甚至没有距离,因此使得整个输液器四通件上方的部件过于紧凑,不便于操作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双插袋式输液器进行改进,从而对病人的身体加以保护,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且结构设计合理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包括穿刺器、分液袋、四通件和输液针,所述穿刺器连接在分液袋的进液端,输液针与四通件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件包括主管和支管,支管连接在主管的侧面,其该支管上设有加药件;所述主管上端为连接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一进液管,下端为出液管,所述支管上还设有连接另一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二进液管。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液过滤器,所述药液过滤器位于四通件与输液针之间,该药液过滤器为普通药液过滤器或精密药液过滤器。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进入分液袋药液流量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设置在第一软管上且位于分液袋与穿刺器之间。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其且位于四通件与药液过滤器之间。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滴斗,该滴斗位于四通件与第二开关之间。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件的出液管连接在滴斗的进液口上或通过软管连接滴斗的进液口。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袋上还设有用于加药用的二通管,该二通管上盖有平头橡胶帽。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PVC材料或避光材料或是TPU和PVC的复合材料构成。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穿刺器上还接有空气过滤器。本技术将原有的三通件或三叉换成四通件,从而大幅降低导管的使用,同时该输液器将原来接在滴斗上的乳胶帽接到该四通件上,因此同时减少了输液器的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故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四通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穿刺器,2-第一开关,3-分液袋,4-四通件,4. 1_主管,4. 2_出液管,4.3-第一进液管,4. 4-第二进液管,4. 5-支管,5-第一软管,6-药液过滤器,7-输液针,8-空气过滤器,9-第二开关,10-滴斗,11- 二通管,12-加药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包括穿刺器I、分液袋3、四通件4和输液针7,所述穿刺器I连接在分液袋3的进液端,输液针7与四通件相通,这样就形成一个最为简单的双插袋式输液器。如图2所示所述四通件包括主管4. I和支管4. 5,支管4. 5连接在主管4. I的侧面,大致呈一个Y型。所述主管4. I上端为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一进液管4. 3,下端为连接滴斗的出液管4. 2,所述支管4. 5上设有连接另一分液袋出液口的第二进液管4. 4,且该第二进液管4. 4与第一进液管4. 3开口同向(向上)且平行,这样就使得整个输液器更加紧凑,便于操作。本技术为了操作在第一进液管4. 3和出液管4. 2的管径小于主管4. I的管径,第二进液管4. 4的管径小于支管4. 5的管径。这样就更加便于装配穿刺器或分液袋。如图I所示上述的第一开关2和第二开关9主要是为了调节药液的流量,同时起到开关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时可采用管卡、流量调节器等具有调节液体流量的器件均可。其中穿刺器可分为瓶塞穿刺器和圆盘穿刺器,且其中瓶塞穿刺器上设有空气过滤器8。具体的是将四通件4其中两个端口通过第一软管5分别与两分液袋3连接,四通件4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通滴斗10或加药件12 ;或将滴斗上端(进液口)和加药件12直接安装在四通件4的两个端口上。然后将第一开关2设置在第一软管5上且位于分液袋3与两穿刺器I之间。输液针7通过软管连接到药液过滤器上,然后在药液过滤器6与四通件3之间的软管上再连接滴斗10和第二开关9,且第二开关9位于药液过滤器6与滴斗10之间。为了方便在操作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药,因此在分液袋3上再设置用于加药用的二通管11,并在该二通管11上盖有平头橡胶帽。为了方便挂放分液袋,本技术还在分液袋3上增设一个挂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观看药液使用情况,还可以在分液袋的袋体上设置刻度值,这样更加直观准确的判定药液的使用情况。本技术还在分液袋3与四通件4之间分别还设有,用于调节药液的进液量和进液速度。本技术中的软管都是采用的避光材料或PVC材料或TPU和PVC的复合材料构成,所述的药液过滤器可采用普通药液过滤器或精密药液过滤器,这些都可以更加实际使用进行调制。本技术中的一个穿刺器、一个第一开关和一个分液袋就组成一组进液机构,在实际生产需要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地增加进液机构的数量,从而相应的将四通件变更为多通件即可。·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等同替换或简单的增减,以及未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衍生出的技术方案均因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包括穿刺器(I)、分液袋(3)、四通件(4)和输液针(7),所述穿刺器(I)连接在分液袋(3)的进液端,输液针(7)与四通件(4)相通,所述四通件包括主管(4. I)和支管(4. 5),支管(4. 5)连接在主管(4. I)的侧面,其该支管(4. 5)上设有加药件(12);所述主管(4. I)上端为连接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一进液管(4. 3),下端为出液管(4. 2),所述支管(4. 5)上还设有连接另一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二进液管(4. 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液过滤器(6),所述药液过滤器(6)位于四通件(4)与输液针(7)之间,该药液过滤器(6)为普通药液过滤器或精密药液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双插袋式输液器,包括穿刺器(1)、分液袋(3)、四通件(4)和输液针(7),所述穿刺器(1)连接在分液袋(3)的进液端,输液针(7)与四通件(4)相通,所述四通件包括主管(4.1)和支管(4.5),支管(4.5)连接在主管(4.1)的侧面,其该支管(4.5)上设有加药件(12);所述主管(4.1)上端为连接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一进液管(4.3),下端为出液管(4.2),所述支管(4.5)上还设有连接另一分液袋出液端的第二进液管(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合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