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蓄电装置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包括蓄电装置而构成的以往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驱动控制装置。在该车用驱动控制装置中包括:逆变器,将来自架线或/和蓄电装置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对电动机进行驱动;以及DC/DC转换器,用于对来自架线的直流电压或者来自电动机的再生电力进行转换并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实施与蓄电装置的充电深度和车辆的状态(牵引时、停车时、蛇行时、再生时)相应的控制(从蓄电装置向电动机供电、蓄电装置的充电、放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82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以往的车用驱动控制装置中,由于装载了将来自架线的直流电压转换为蓄电装置的直流电压的DC/DC转换器、和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对电动机进行驱动的逆变器这2个电力转换装置,因此存在成本、质量、尺寸较大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低成本化、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为了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30 JP PCT/JP2010/0629461.一种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具有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力转换部,能进行双向的电力流控制,在来自所述蓄电装置的直流电从第一端子侧输入的情况下,将该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交流电并从第二端子侧输出,在来自除了所述蓄电装置之外的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的情况下,将该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并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在来自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入的情况下,将该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并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出;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
在将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的来自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交流电,并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时,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逆变器进行动作,
在将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的来自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并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时,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降压斩波器进行动作,
在将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入的来自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并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出时,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升压斩波器进行动作,
在将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的来自所述蓄电装置的直流电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并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时,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逆变器进行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所述第二端子侧设置有电抗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电压比所述蓄电装置的蓄电电压高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电抗器使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
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出的直流电,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所述第二端子侧设置有电抗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电压比所述蓄电装置的蓄电电压低的情况下,使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
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二端子侧经由所述电抗器输出的直流电,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蓄电装置的直流电作为所述电车的动力来使用的情况下,使该蓄电装置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
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的交流电,对所述电车进行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作为所述电车的动力来使用的情况下,使该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
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的交流电,对所述电车进行驱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部在来自交流电供给源的交流电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入的情况下,将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出,
所述控制部在将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入的来自所述交流电供给源的交流电转换为期望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出时,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转换器进行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用所述交流电供给源的交流电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使该交流电供给源的交流电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
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出的直流电,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包含交流电发电机作为所述交流电供给源时,
所述控制部在使用所述蓄电装置的直流电来起动所述交流电发电机的动力源即发动机的情况下,使该蓄电装置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的交流电来驱动所述交流电发电机,并起动所述发动机。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包含交流电发电机作为所述交流电供给源时,
所述控制部在使用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来起动所述交流电发电机的动力源即发动机的情况下,使该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使用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的交流电来驱动所述交流电发电机,并起动所述发动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包含交流架线作为所述交流电供给源时,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交流架线的情况下,使该直流电供给源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将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的交流电供给至所述交流架线。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包含交流架线作为所述交流电供给源时,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供给至所述交流架线的情况下,使该蓄电装置的直流电从所述第一端子侧输入至所述电力转换部,将从所述第二端子侧输出的交流电供给至所述交流架线。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电供给源包含交流架线或者交流发电机中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2~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供给源包含直流架线、燃料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池中的至少一个。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辅助电源装置,所述辅助电源装置将所述蓄电装置或者所述直流电供给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供给至辅机,在利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向所述辅助电源装置的电力供给切换至所述直流电供给源侧的状态下,向所述辅助电源装置的电力供给从所述直流电供给源切换至所述蓄电装置时,
所述控制部
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升压斩波器进行动作,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升压比,使从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压升压,使得从所述第一端子输出的电压与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输出电压大致相等,
将所述直流电供给源与所述电力转换部的连接切断,使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升压比下降,使得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所述第一端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电压大致相等,
在所述第一端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端子电压大致相等的时间点,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外部导通,使所述辅助电源装置与所述蓄电装置导通,并且对所述电力转换部的上侧臂元件进行接通控制,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内部也导通,
维持所述辅助电源装置与所述蓄电装置的导通,进行控制以解除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外部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导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辅助电源装置,所述辅助电源装置将所述蓄电装置或者所述直流电供给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供给至辅机,在利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向所述辅助电源装置的电力供给切换至所述蓄电装置侧的状态下,向所述辅助电源装置的电力供给从所述蓄电装置切换至所述直流电供给源时,
所述控制部
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外部导通,对所述电力转换部的上侧臂元件进行接通控制,在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内部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导通后,解除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外部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导通,
使所述电力转换部作为升压斩波器进行动作,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升压比,使从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压升压,使得从所述第一端子输出的电压与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输出电压大致相等,
在从所述第一端子输出的电压与所述直流电供给源的输出电压大致相等的时间点,将所述直流电供给源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并且进行控制以切断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蓄电装置的连接。
16.一种电车的推进控制装置,具有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在架线、与成为从架线输入的直流电压的供给目的地的电力转换部之间对电路进行通断;
第二开关,在所述电力转换部、与产生电车的动力的电动机之间对电路进行通断;
切换部,选择所述电力转换部的连接有所述第一开关一侧的端子、或者所述电力转换部的连接有所述第二开关一侧的端子,并与所述蓄电装置连接;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切换部,根据所述电车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