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多个次像素单元及多个白色发光单元。次像素单元配置于基板的一表面上。每一次像素单元包括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第一透光电极以及第二透光电极。白色发光单元配置于基板的另一表面上且与次像素单元重迭。每一白色发光单元包括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第三透光电极以及反射电极。当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多亮区模式时,一部份之白色发光单元被致能,而与被致能之部分白色发光单元重迭的次像素单元则不被致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省电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技术介绍
信息通讯产业已成为现今的主流产业,特别是可携带式的各种通讯显示产品更是发展的重点。而由于平面显示器是人与信息之间的沟通接口,因此其发展特别显得重要。目前应用在平面显示器的技术包括有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Panel)、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无机电激发光显示器(In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真空突光显不器(Vacuum Fluorescence Display)、场致发射显不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以及电变色显不器(Electro-Chromic Display)等等。相较于其它平面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具有自发光、无视角限制、省电、制程简易、低成本、操作温度范围广、高应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等的优点,使其可望成为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主流。公知的全彩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以及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然而,由于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的光电转换效率极低,而使得公知的全彩有机发光显示器较为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具有省电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基板、多个次像素单元、以及多个白色发光单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次像素单兀配置于第一表面上。每一次像素单元包括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第一透光电极、以及第二透光电极。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配置于第一透光电极与第一表面之间。第二透光电极配置于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与第一表面之间。白色发光单元配置于第二表面上且与次像素单元重迭。每一白色发光单元包括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第三透光电极、以及反射电极。第三透光电极配置于第二表面与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之间。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配置于第三透光电极与反射电极之间。当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多亮区模式时,一部份的白色发光单元被致能,而与被致能的部分白色发光单元重迭的一部分的次像素单元不被致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多亮区模式时,另一部份的白色发光单元不被致能,而与不被致能的另一部分白色发光单元重迭的另一部分的次像素单元用以显示多个图样画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多暗区模式时,所有的白色发光单元不被致能,而所有的次像素单元用以显示多暗区画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次像素单元用以发出多道色光。这些色光朝向远离反射层的方向传递。白色发光单元用以发出多道白光。这些白光穿过基板以及次像素单元而朝向远离反射层的方向传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次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主动组件。第一主动组件与第二透光电极电性连接。每一白色发光单元不包括第二主动组件。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单位面积的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的光电转换效率大于单位面积的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次像素单元划分为多个红色次像素单元、多个绿色次像素单元以及多个蓝色次像素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白色发光单元与至少四个子像素单元重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透光基板。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次像素单元与第一表面接触,而白色发光单元与第二表面接触。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利用白色发光单元取代多个次像素单元来显示白色的区块画面,而使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的优点。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示意 图2绘示图I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多亮区模式的情形; 图3绘示图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次像素单元与白色发光单元的间的相对位置; 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多暗区模式的情形; 图5是对应图4的线段C-C’与D-D’所绘的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110:基板 IlOa ■ 第一表面 IlOb :第二表面 120、120E、120U :次像素单元 120R :红色次像素单元 120G :绿色次像素单元 120B :蓝色次像素单元 122 :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 124 第一透光电极 126 :第二透光电极 130、130E、130U :白色发光单元 132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134 :第三透光电极 136 :反射电极 LI :色光 L2 :外界环境光 LW:白光 LR :红光 LG :绿光 LB :蓝光 R :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 G :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 B :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 RC:显示图样的区块 RW:显示为白色的区块 RB :显示为黑色的区块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包括基板110、多个次像素单元120、以及多个白色发光单元13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为透光基板。基板110的材质可为软性或硬质材料,其中软性材料例如为有机聚合物,硬质材料例如为玻璃或石英,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基板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IlOa与第二表面110b。次像素单元120是配置于第一表面IlOa上。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像素单元120可与第一表面IlOa接触。每一次像素单元120包括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122、第一透光电极124、以及第二透光电极126。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122配置于第一透光电极124与第一表面IlOa之间。第二透光电极126配置于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122与第一表面IlOa之 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电极124可做为阴极使用,而第二透光电极126可做为阳极使用。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电极124亦可做为阳极使用,而第二透光电极126亦可做为阴极使用。第一透光电极124与第二透光电极126的材质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招锡氧化物、招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栈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次像素单元120的第一透光电极124可连成一整块的透光电极。换言之,所有次像素单元120可是共阴极的。但每一次像素单元120的第二透光电极126是彼此分离且可独立驱动的。详言之,每一次像素单元120进一步包括与第二透光电极126电性连接的主动组件(未绘示)。主动组件例如为薄膜晶体管。透过所述的主动组件,每一次像素单元120可发出亮暗程度不一的光束,进而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100可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次像素单元120是用以发出多道色光LI。这些色光LI可朝向远离反射电极136的方向传递,而这些色光LI可组成彩色画面。详言之,本实施例的次像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基板,具有相对之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多个次像素单元,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上,每一次像素单元包括:一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一第一透光电极,该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配置于该第一透光电极与该第一表面之间;以及一第二透光电极,配置于该有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与该第一表面之间;以及多个白色发光单元,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上且与该些次像素单元重迭,每一该白色发光单元包括:一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一第三透光电极,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与该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之间;以及一反射电极,该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图案配置于该第三透光电极与该反射电极之间,其中当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处于一多亮区模式时,一部份的该些白色发光单元被致能,而与被致能的该部分的该些白色发光单元重迭的一部分的该些次像素单元不被致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乐,蔡耀仁,林智豪,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