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0139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4 12:20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切换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切换面板与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切换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之间的第一电极层及配置于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划分为彼此分离且电性独立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此外,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亦被提出。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A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omprises a backlight module, a display panel and a switching panel. The backlight module comprises a light source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The display panel is arranged on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switch panel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display panel. The switch panel includes a first substrate, a second substrate, a first configuration relative to the polymer substrate between the firs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substrate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layer,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bstrate and the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layer between the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first electrode pattern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are electrically independent. In addition, another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is also presen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领域的发展,透明显示装置已经逐渐被开发。透明显示装置是指透明显示装置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以让使用者能够清楚观看到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画面。透明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建筑物窗户、汽车车窗、商店橱窗等多种应用,因而备受市场关注。然而,在公知技术中,透明显示装置所有的显示区皆用于透明显示,即透明显示装置所有的显示区皆是同时显示背景画面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而无法切换至显示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而不易显示背景画面的非透明显示模式、或部份透明部分非透明显示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其能够切换至部份透明部分非透明显示模式。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其亦能够切换至部份透明部分非透明显示模式。本专利技术的透明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切换面板。背光模组包括用以发出照明光束的至少一光源以及导光板。导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以及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入光面。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照明光束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且由出光面离开导光板。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切换面板与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切换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高分子分散液晶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之间且划分为彼此分离且电性独立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层配置于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当透明显示装置处于一部份透明部份非透明显示模式时,至少一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实质上存在一电位差,以使与至少一第一电极图案重迭的部份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呈透明态。部份的背景光束穿过呈透明态的部分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导光板以及显示面板,而形成一背景画面光束。另一个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实质上不存在电位差,以使与此另一个第一电极图案重迭的另一部份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呈散射态。呈散射态的另一部份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阻挡另一部份的背景光束传递至显示面板。照明光束穿过显示面板而转换为一显示画面光束。本专利技术的透明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切换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光源、第一导光板、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切换面板。第一光源用以发出第一照明光束。第一导光板具有第一出光面、相对于第一出光面的第一底面、连接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底面的第一入光面。第一光源配置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旁。第一照明光束自第一入光面进入第一导光板且由第一出光面离开第一导光板。第一导光板划分为至少一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以及位于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外的至少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第一光学微结构配置于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上而暴露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第二光学微结构配置于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而暴露第一光学微结构。任一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光透过率大于任一第一光学微结构的光透过率。显示面板配置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上。切换面板与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且与第二光学微结构重迭。切换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高分子分散液晶之间的第一电极层以及配置于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电极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处于一全画面显示模式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实质上不存在电位差。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呈散射态。呈散射态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阻挡部份的背景光束传递至显示面板。照明光束穿过显示面板而转换为显示画面光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处于一全透明显示模式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实质上存在一电位差,以使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呈透明态。背景光束穿过呈透明态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导光板以及显示面板,而形成背景画面光束。照明光束穿过显示面板而转换为显示画面光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配置于切换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切换面板配置于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层划分为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与第一电极图案实质上对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层全面性覆盖第二基板且涵盖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更包括触控感测组件。显示面板配置于触控感测组件与导光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板配置于切换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切换面板配置于第一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固定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第一导光板位于第二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光板位于第二光学微结构与第一导光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更包括透明光学胶。第二导光板透过透明光学胶黏着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光板具有面向第一底面的第二出光面、相对于第二出光面的第二底面以及连接第二出光面与第二底面的第二入光面。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以发出第二照明光束的至少一第二光源。第二光源配置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旁。第二照明光束自第二入光面进入第二导光板且由第二出光面离开第二导光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处于一部份透明部份非透明显示模式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实质上存在一电位差。至少部份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呈透明态。背景光束穿过呈透明态的部份高分子分散液晶层、第二光学微结构以及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来自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的背景光束穿过部分的显示面板,以形成背景画面光束。第一光源开启以发出第一照明光束。部分的第一照明光束被第一光学微结构引导并通过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来自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的第一照明光束穿过另一部分的显示面板,以形成第一显示画面光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处于一部份透明部份非透明显示模式时,第二光源关闭而不发出第二照明光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处于一全画面显示模式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实质上不存在电位差,而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呈散射态。呈散射态的高分子分散液晶层散射背景光束,以阻挡部份的背景光束穿过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以及显示面板。第一光源开启以发出第一照明光束。部分的第一照明光束被第一光学微结构引导并通过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来自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的第一照明光束穿过部分的显示面板,以形成第一显示画面光束。第二光源开启并发出第二照明光束。第二照明光束被第二光学微结构引导并穿过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以及显示面板,以转换为第二显示画面光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显示装置更包括与第一光源电性连接的第一光源控制器以及与第二光源电性连接的第二光源控制器。当透明显示装置处于全画面显示模式时,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照明光束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上具有第一光强度。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照明光束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明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配置于一背景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透明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光源,用以发出一第一照明光束;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相对于该第一出光面的一第一底面、连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的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光源配置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旁,该第一照明光束自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第一导光板且由该第一出光面离开该第一导光板;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该第一导光板划分为至少一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以及位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外的至少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该些第一光学微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上而暴露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而暴露该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其中任一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光透过率大于任一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光透过率;一显示面板,配置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出光面上;以及至少一切换面板,与该背光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同一侧且与该些第二光学微结构重迭,该切换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对于该第一基板;一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一第一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极层,配置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显示装置,配置于一背景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透明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光源,用以发出一第一照明光束;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相对于该第一出光面的一第一底面、连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的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光源配置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旁,该第一照明光束自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第一导光板且由该第一出光面离开该第一导光板;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该第一导光板划分为至少一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以及位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外的至少一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该些第一光学微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上而暴露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以及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而暴露该些第一光学微结构,其中任一该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光透过率大于任一该第一光学微结构的光透过率;一显示面板,配置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出光面上;以及至少一切换面板,与该背光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同一侧且与该些第二光学微结构重迭,该切换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对于该第一基板;一高分子分散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一第一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极层,配置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切换面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面板配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光学微结构为多个网点,而该些第二光学微结构为朝向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方向凸起的多个透光凸起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划分为彼此分离且电性独立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触控感测组件,该显示面板配置于该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一导光板之间,该触控感测组件覆盖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学微结构设置区且暴露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导光板,固定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该第一导光板位于该第二导光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板位于该些第二光学微结构与该第一导光板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一透明光学胶,该第二导光板透过该透明光学胶黏着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学微结构无设置区上。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板,具有面向该第一底面的一第二出光面、相对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第二底面以及连接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的一第二入光面,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光源,用以发出一第二照明光束,该第二光源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林纪年苏峻纬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