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一基板、多个LED晶片、一第一胶体及一第二胶体,该基板具有至少一固定部且设置有所述LED晶片及第一胶体,而该第二胶体是设置于该第一胶体相对于基板另一侧位置处,而该透镜具有对接该固定部的至少一被固定部,以使该透镜是罩盖LED晶片及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并与基板结合一体,由此达到提升其出光效率与可快速改变色温或配光角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尤指一种将具有LED晶片的基板及胶体层及透镜通过卡固快速连接,由此可提高出光效率并可快速改变色温或配光角度的发光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新兴照明产业发展迅速,使LED在亮度、功率、寿命、耗电量、反应速率等方面已经超过或接近传统灯泡的节能光源,以使LED目前已渐渐开始取代传统灯泡,其中以大功率LED在路灯、景观、洗墙、室内照明等领域早已经大量广泛应用。并随着LED产业的发展,多晶集成式的LED模块作为光源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多晶集成式的LED封装形式的集聚使用比单颗IW封装好的LED更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且随着LED裸晶光效的进一步提升,多晶集成式LED封装模块也可呈现出许多成本上的优势。在近期的研发技术中,业界有发展出一种具有大功率的多晶元集成LED模块,使单一的LED发光模块可以提供有10W-100W之间的功率,且解决了功率大于5W的LED模块的散热及配光问题。此前有一种技术是直接将萤光粉层涂布在LED裸晶上直接以混光射出,但是大功率多晶片模块的热功率密度远远大于单颗晶元封装的LED,而中心热斑的温度则会影响晶元上面覆盖的萤光粉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因此,萤光粉层于涂布设置时应远离LED裸晶,因此,另一种技术是利用导光板导出LED裸晶产生的光线并反射到萤光粉层的出光面上,该等技术虽可降低萤光粉层的温度,但相对的其LED模块整体产生的光效也相对的降低且制造成本提高,并影响LED灯具的出光效率。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具有下列的缺点I.出光效率不佳;2.制造成本高。因此,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衍生的各项缺点,本案的专利技术人遂竭其心智,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发光二极管结构」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进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改变色温或配光角度的发光二极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萤光粉因高温而产生光衰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是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凹槽及侧边具有至少一固定部;多个LED晶片,该多个LED晶片是设置于该凹槽内;一第一胶体,该第一胶体是设置于该凹槽与该LED晶片上;一第二胶体,该第二胶体是设置于该第一胶体相对于基板另一侧位置处;一透镜,该透镜于侧边位置处具有对接该固定部的至少一被固定部,且该固定部是结合该被固定部,使该透镜是罩盖该多个LED晶片及该第一胶体及该第二胶体并与该基板结合一体。通过本专利技术其第二胶体设置于该第一胶体与透镜间,与利用固定部与被固定部组合的设计,进而达到提升其出光效率与可快速改变色温或配光角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发光二极管结构;10_基板;101-凹槽;102_固定部;11_LED晶片;12_第一胶体;13_第二胶体;14_透镜;141_被固定部;142-出光面;143_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2、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发光二极管结构I包括一基板10、一多个LED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晶片11、一第一胶体12、一第二胶体13及一透镜14 ;其基板10在一平面位置处具有一凹槽101,并于侧边具有至少一固定部102,在本实施例中,其固定部102是环绕于该基板10的侧边,所述凹槽101内容置有所述LED晶片11,而该第一胶体12是设置于该凹槽101内且披覆于该LED晶片11上,并于该第一胶体12相对于基板10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二胶体13,而该透镜14于侧边位置处具有对接该固定部102的至少一被固定部141,且该固定部102是结合该被固定部141,使该透镜14是罩盖该多个LED晶片11及该第一胶体12及该第二胶体13并与该基板10结合一体;其中该基板10是以铜材质、铝材质、陶瓷材质、石墨材质、硅材质或印刷电路板其中的一材质所制成,而其基板10于凹槽101内容设有所述LED晶片11,该多个LED晶片11是使用不同波长的LED裸晶,其可包括有多颗InGaN或GaN发光二级管裸晶与多颗AlGaInP发光二级管裸晶,并于施加偏压(Bias)时至少有450-460nm与620-660nm两个峰值波长的光谱;在本实施例中,其LED晶片11是使用红光裸晶与蓝光裸晶,但并不局限于此,其4红光裸晶是设置该基板10的中心位置处,而蓝光裸晶是分布于红光裸晶相对位置的外圈,且该多个LED晶片11以表面贴装(或粘着)技术(Surfaced Mounting Technolegy,简称SMT)与该基板10紧密接触,令该多个LED晶片11与该基板10结合成一体,且其各LED晶片11又该基板10侧边具有所述固定部102,该固定部102是与所述透镜14的被固定部141相组接;其中该透镜14的材质是选择为娃胶、娃树脂、光学PC、玻璃及亚克力其中任一,而其透镜14相对于基板10另一侧具有一出光面142,并依其出光面142的形体该透镜14是可选择为平面透镜、凸面透镜、凹面透镜、凹凸面透镜、波浪状透镜及阵列透镜其中任一,但并不局限于此,而在本实施例中,该透镜14是以平面透镜为实施方式,又该透镜14组接于所述基板10的一侧具有一凹部143,该凹部143是供第二胶体13嵌设卡固,其中该第二胶体13是利用一模具成型,且在成型时是对应该凹部143的形体成型,使该第二胶体13组接于凹部143时可紧密卡固;其中该第二胶体13为混合有萤光粉的硅胶,而在本实施例中,其第二胶体13的厚度范围是于O. 5mm 1_之间,而其萤光粉的化学成份可为铝酸盐或硅酸盐或其余可产生萤光效果的化学原料,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光谱范围值可为450nm 460nm与620nm 660nm,且其第二胶体13与LED晶片11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不同波长的LED晶片11间的最短距离;其中该透镜14内卡固有所述第二胶体13且以被固定部141组设于基板10的固定部102时,是在其第二胶体13与基板10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胶体12并披覆所述LED晶片11,其第一胶体12的折射率是小于I. 43,而该第一胶体12是选择为透明硅胶及散热液其中任一,若该第一胶体12是使用硅胶时是完全披覆所述LED晶片11,可以利用硅胶其自身特性能有效保留原有对可见光谱的高透光率与透明性,及减少了光路中的折射率变化,进而有助于提升LED晶片11的整体出光效率,如提高所述发光二极管效率10% 20%;若该第一胶体12是使用散热液时是完全披覆所述L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凹槽及侧边具有至少一固定部;一多个LED晶片,设置于该凹槽内;一第一胶体,设置于该凹槽与该LED晶片上;一第二胶体,设置于该第一胶体相对于该基板另一侧位置处;及一透镜,于侧边位置处具有对接该固定部的至少一被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强,李上宾,徐正飞,邹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大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