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06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29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上、下导液槽和插设在所述上、下导液槽之间的换热管,所述上导液槽和下导液槽通过所述换热管彼此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下导液槽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换热管端部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换热管包括刚性换热管和柔性换热管:所述刚性换热管的外部设置有轴向加强筋,内部沿轴向设置有波浪形翅片;所述柔性换热管管壁上设置有凸起和凹坑结构;所述上、下导液槽和刚性换热管由铜合金B7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提供了可靠的热接触,强化热交换效果,还避免了金属结构易被腐蚀的缺陷,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介质间进行热量交换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在不同温度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装置,其为化工、石油、动力等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常用的热交换器包括多管型热交换器、蛇管型热交换器、螺管型热交换器和板型热交换器。在这些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过程都是在管子、板或叶片的表面上进行的,因此长期以来,为提高热效率,通常采用增加热交换的传热面积的方式解决。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一些精巧的设备或产品进行换热时,仅仅依靠增加管子、波纹板或叶片的换热面积来提高热交换效果是不够的,往往由于待冷却设备过于精巧而无法显著地增加换热面积,且通常由于设备之间的热接触差而无法获得期望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改善了热接触,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上、下导液槽和插设在所述上、下导液槽之间的换热管,所述上导液槽和下导液槽通过所述换热管彼此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下导液槽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换热管端部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导液槽和插设在所述上、下导液槽之间的换热管,所述上导液槽和下导液槽通过所述换热管彼此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管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下导液槽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换热管包括刚性换热管和柔性换热管:所述刚性换热管的外部设置有轴向加强筋,内部沿轴向设置有波浪形翅片;所述柔性换热管内管壁上设置有凸起和凹坑结构;所述上、下导液槽和刚性换热管由铜合金B7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俊郑康饶徐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瑞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