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具有减少的排放物的排气后处理的方法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1年8月26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No.102011081644.5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的目的该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参考结合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进的车辆排放物。在一个例子中,电栅格加热器用来将在冷启动之后流进后处理系统中的排气快速加热到催化剂熄灯温度。这种方法对减少发动机起动之后的NOx排放物特别有用。
技术介绍
现代车辆发动机具有排气后处理装置,该排气后处理装置用来将有害的排气污染物(例如,NOx、CO、碳氢化合物等)转化成诸如水蒸气和氮气的惰性气体或环境友好的气体,因而防止它们释放到环境中。这种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一些例子包括柴油机微粒滤清器(DPF)、柴油氧化型催化剂(DOC)、稀NOx收集器(LNT)、以及选择性催化剂还原装置(SCR)。但是,排气后处理装置在比较窄的温度窗口内具有高转化效率,该温度窗口取决于,例如,所用催化剂的金属载体或类型。当包含污染物的排气流过其工作温度超过最佳温度窗口的排气后处理装置时,转化效率低并且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从车辆排出。例如,在冷发动机起动之后的一段时间期间,动DOC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装置,该排气再循环装置包括:涡轮,其中涡轮进气口连接于排气歧管,并且其中所述涡轮构造成将包含在通过所述排气歧管的排气流中的动能转换成旋转能量;和排气后处理装置,其中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涡轮的出气口,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构造成减少排气流中的污染物含量,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涡轮的出气口和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进气口之间并且构造成加热所述排气流的电栅格加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26 DE 102011081644.5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装置,该排气再循环装置包括:涡轮,其中涡轮进气口连接于排气歧管,并且其中所述涡轮构造成将包含在通过所述排气歧管的排气流中的动能转换成旋转能量;排气后处理装置,其中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涡轮的出气口,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构造成减少所述排气流中的污染物含量;设置在所述涡轮的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并且构造成加热所述排气流的电栅格加热器;中等压力排气再循环回路,其中所述中等压力排气再循环回路具有连接于所述电栅格加热器的出气口的进气口,并且设置在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上游,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栅格加热器的下游和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上游,并且测量所述排气流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再循环装置,其中所述电栅格加热器输出小于1100瓦的加热功率,并且其中所述涡轮具有固定的几何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再循环装置,还包括:高压排气再循环回路,所述高压排气再循环回路包括位于所述涡轮上游的进气口、压缩机上游的出气口、高压排气再循环阀、排气再循环冷却器和排气再循环冷却器阀,其中所述高压排气再循环回路与所述中等压力排气再循环回路流体连通。4.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排气再循环装置和连接于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内燃发动机,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包括:涡轮,其中所述涡轮具有连接于排气歧管的进气口,并且其中所述涡轮构造成将包含在通过所述排气歧管的排气流中的动能转换成旋转能量;排气后处理装置,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具有连接于所述涡轮的出气口的进气口,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构造成减少所述排气流中的污染物含量;设置在所述涡轮的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并且构造成加热所述排气流的电栅格加热器;中等压力排气再循环回路,所述中等压力排气再循环回路包括位于所述电栅格加热器下游和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上游的进气口,压缩机上游的出气口和中等压力排气再循环阀;高压排气再循环回路,其包括位于所述涡轮上游的进气口、所述压缩机上游的出气口、高压排气再循环阀、排气再循环冷却器和排气再循环冷却器阀;以及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电栅格加热器的下游和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上游,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所述排气流的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具有控制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彼德洛维奇,C·W·维吉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