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2932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包括底架、顶部平台、设于底架和顶部平台之间的主升降机构,以及PLC,底架两端设有备用升降气缸,备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顶部平台连接,所述的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还包括用于实现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互锁的互锁系统。当主升降机构因故不能正常工作时,可切换动力供应状态,用备用升降气缸来升降顶部平台,所述的互锁系统用来限制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同时使用,避免两套机构互相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应急动力储备,可确保白车身升降作业台运行不中断,从而可大大减少停机时间,利于紧跟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
技术介绍
白车身升降作业台是汽车制造企业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生产设备,白车身可通过白车身升降作业台进行直线运输,还可以垂直升降,以在作业工位上进行销定位。现有的白车身升降作业台通常使用电机驱动实现升降,且仅有单一升降电机,一旦电机或电机动力传动系统出现故障,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相应零部件更换和调试,而在高节奏、长流程的汽车生产线上,分秒钟的停机都会造成局部流程中断,打乱原有的生产节拍,相衔接的前后 道工序中都会立刻积聚巨大压力,最终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公告号为CN101408481B的专利技术于2010年6月9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白车身性能检测的多适应性升降平台,包括底板、安装平台、顶升机构和多件支撑螺杆,所述顶升机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上端与安装平台相接,所述多件支撑螺杆布置于顶升机构周边且下端安装于底板上,支撑螺杆上段设有螺纹,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与支撑螺杆对应的通孔,该通孔套于支撑螺杆上段,各支撑螺杆上均装设有位于安装平台上下两端的、用于固定安装平台的螺母。该专利技术主要在产品抽样检测时使用,不需频繁动作以适应生产节拍,对动力要求不高,因此其动力配置及工作方式决定了该专利技术不适于用在生产线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白车身升降作业台升降动力配置单一,遇动力故障时会耗费大量维修时间导致严重产量损失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上增设了备用升降动力装置,具有应急动力储备,可确保白车身升降作业台运行不中断的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包括底架、顶部平台、设于底架和顶部平台之间的主升降机构,以及PLC,底架两端设有备用升降气缸,备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顶部平台连接,所述的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还包括用于实现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互锁的互锁系统。运载白车身的滑橇可在顶部平台上滑动以水平移动白车身,顶部平台可升降,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都可为顶部平台提供升降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主升降机构来升降顶部平台,一旦主升降机构因故不能正常工作,可切换动力供应状态,用备用升降气缸来升降顶部平台。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都需要供电或供气作为动力源,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不能同时使用,否则不仅会有同步协调的难题,还会加大能耗,所述的互锁系统用来限制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同时使用,使得二者当中任一个处于使用状态时,另一个被切断动力输出。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主动臂和从动臂,主动臂的中部和从动臂的中部铰接,主动臂的下方设有驱动丝杠,主动臂的底端连有推杆,所述推杆与一驱动丝杠螺纹连接,驱动丝杠的端部经一传动轴与一升降电机连接,主动臂的顶端设有可转动的顶辊,顶辊与顶部平台的底部接触,从动臂的底端固连在底架上。升降电机带动驱动丝杠转动,通过驱动丝杠与推杆间的螺旋副,驱动丝杠的转动转换为推杆的直线移动,推杆带动主动臂的底端进退,改变主动臂与从动臂的夹角,从而实现顶部平台的升降。剪叉式升降机构升降平稳,承载力大。作为优选,所述的互锁系统包括电控的离合连接板、备用升降气缸控制阀、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离合杆转换气缸及离合杆转换气缸控制阀,离合连接板铰接在从动臂的顶端,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铰接在顶部平台的底部,离合杆转换气缸的缸体铰接在顶部平台的底部,离合杆转换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上。离合连接板的工作原理与电磁铁相同,通电时产生吸合力,能紧紧吸附在顶部平台的底部,与顶部平台连为一体。由于顶部平台、滑橇以及滑橇上负载的白车身具有较大重量,主动臂和从动臂的顶端始终承受着一定的重压,且滑橇滑移时能很快得到与升降作业台衔接的后道设备的支持,因此,滑橇虽不时滑移,但一直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不会使顶部平台一端上翘,产生促使从动臂的·顶端与顶部平台分离的力矩,所以,离合连接板的电磁吸合力足以确保从动臂的顶端与顶部平台能牢固连接。离合连接板受电信号控制,可切换工作状态,一种状态是把从动臂的顶端与顶部平台连接在一起,另一种状态是把从动臂与顶部平台的连接断开。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可在离合杆转换气缸的驱动下转动,也可在“离”与“合”两种状态间切换,“离”即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与备用升降气缸活塞杆分离,顶部平台与备用升降气缸间的动力传递途径被切断;“合”即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与备用升降气缸活塞杆间建立连接,顶部平台可受备用升降气缸驱动。本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上设有模式选择开关用以决定选择主升降机构还是备用升降气缸提供升降动力。离合连接板的连接功能仅在使用主升降机构时被激活启用,而在使用备用升降气缸作升降动力源时,离合连接板的连接功能被屏蔽。离合连接板、备用升降气缸控制阀和离合杆转换气缸控制阀均受所述的PLC的输出信号控制,PLC程序确保PLC在一个选定模式下运行时仅对离合连接板和备用升降气缸控制阀当中之一输出动作指令,因而绝不会出现离合连接板和备用升降气缸同时动作的情况。作为优选,顶部平台的底部设有与离合连接板适配的连接板窝孔,离合连接板及连接板窝孔均为多边形。离合连接板嵌入连接板窝孔后在水平面内被连接板窝孔限制移动,不致发生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周向上的明显错动,从而确保离合连接板与顶部平台的连接牢固度。作为优选,备用升降气缸活塞杆端部固连有一侧立的U形卡头。U形卡头的U形凹进部可容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进入,这样备用升降气缸活塞杆便与顶部平台挂钩。顶部平台升降离合杆移出U形凹进部后,备用升降气缸活塞杆便与顶部平台脱钩。作为优选,离合连接板及连接板窝孔均为矩形。矩形为规则形状,矩形的离合连接板及连接板窝孔加工起来比较方便。作为优选,顶部平台上还设有若干滑橇限位装置,滑橇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导向滚和限位导向滚支架,限位导向滚支架固设于顶部平台两侧,限位导向滚转动连接在限位导向滚支架上。滑橇限位装置可对滑橇进行侧向限位,使滑橇始终在直线路径上滑动。作为优选,顶部平台上设有若干对支持滑橇的行走驱动滚轮。滑橇架设于行走驱动滚轮上,行走驱动滚轮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滑橇从行走驱动滚轮轮面上得到移动的动力。这是实现滑橇在顶部平台上滑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滑动方式摩损较小,噪音也低。作为优选,顶部平台上固设有滑橇固定夹具。滑橇运载着白车身滑移到位后需要保持位置,滑橇固定夹具用来夹紧到位的滑橇使之定位。作为优选,底架上固设有检测装置支架,检测装置支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超程保护开关、顶升上限检测器、顶升减速开关、下降减速开关、下降下限检测器和下超程保护开关。这些保护开关及检测器用于监测顶部平台的位置,并向PLC反馈必要的检测信号,以产生相应的PLC控制信号输出,使顶部平台的升降更为高效平稳,提高运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具有备用升降机构,可提高设备开机率。本专利技术有两套升降动力系统,两种升降模式,一旦主升降机构出现故障,可启用备用升降机构继续维持生产运行不中断,并在备用升降机构运行的同时对主升降机构进行故障排查,从而可大大减少停机时间,利于紧跟生产节拍。在低能耗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力储备。本专利技术虽有两套升降动力系统,但由于有互锁系统,一种模式下只有一套升降动力系统工作,另一套则被锁定停止工作,因此不会明显增加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其特征是包括底架(1)、顶部平台(2)、设于底架(1)和顶部平台(2)之间的主升降机构,以及PLC,底架(1)两端固设有备用升降气缸(15),备用升降气缸(15)的活塞杆自由端与顶部平台(2)连接,所述的双驱动白车身升降作业台还包括用于主升降机构和备用升降气缸(15)互锁的互锁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国峰徐淦赵广东姜庆秋程文安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