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包括底座、作业平台、电气系统及升降系统;升级系统支撑作业平台,包括带锁气缸、导向机构和由该气缸驱动的链轮升降机构;链轮升降机构为均布的多组,各组链轮升降机构通过电气系统电连接且配合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内力仅为作业平台及人员自重,相对于剪叉式费力机构系统内力小,结构得以轻型化与紧凑化,适合微行程升降作业台的操作,相对剪叉式液压升降的费力机构、其等力机构内力小故结构可以轻型化紧凑化,结构简单,牢固可靠;还具有升降到位检测开关检测升降是否到位,配合气动机械自锁气缸的选用保证了作业平台的稳定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属于工程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微行程升降作业台。
技术介绍
升降台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物的起重机械,也指在工厂、自动仓库等物流系统中进行垂直输送的设备,升降台上往往还装有各种平面输送设备,作为不同高度输送线的连接装置。现代社会升降平台产品的种类繁多,也有多个不同的分类标准。按照升降平台的结构可分为剪叉式升降平台、导轨式升降平台、铝合金式升降平台、套缸式升降平台、折臂式高空作业车、曲臂式高空作业车。剪叉式升降平台是用途广泛的高空作业专用设备。它的剪叉机械结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作业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作业。剪叉机械结构在初始举升状态属费力机构,需有较强结构承受其放大的内力,这使得其在狭小的工作空间及微行程的工作状况中结构上难以实现。升降台一般采用液压驱动,故称液压升降台。除作为不同高度的货物输送外,广泛应用于高空的安装、维修等作业。现有的液压升降台,通常包括底座、升降机构、操作平台、电液控制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防倾覆支撑机构。升降机构一般包括油缸外套、设置在油缸外套内的多级伸缩油缸,而多级伸缩油缸由分别套接在一起的多个中间缸套组成。电液控制机构将油液经滤油器、电磁换向阎、节流阀、液控单向阀进入多级伸缩油缸的下端,使伸缩油缸由粗到细逐级伸出,从而推动操作平台上升。对此,中国专利200910186170. 2提出了一种液压升降机,包括底座、具有多级伸缩油缸的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的顶部的作业平台、用于驱动升降机构的电液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底座水平的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至少3个底座平衡油缸,底座平衡油缸的缸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底座平衡油缸的活塞杆朝向地面,平衡装置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平衡装置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下,各底座平衡油缸的活塞杆着地,底座离开地面;当平衡装置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下,底座着地,各底座平衡油缸的活塞杆分别收拢在各底座平衡油缸的缸套内。其专利技术的底座平衡油缸可以支撑底座,因此能够避免施工地面不平引起的升降机偏栽的问题。而另一中国专利201020551464. 9公开了一种能够保障台面高度做适应性调节而藉以体现使作业工人操作省力、改善作业效率的升降作业台,包括支架、第一台面、第二台面、升降装置,其中升降装置固定在支架底部并与第二台面的下端面相连,第二台面能够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进行垂直升降运动,支架顶端设置有滑槽,第一台面安装在滑槽内并能在滑槽内水平移动。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升降作业台,在使用上有较好的通用性,并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高操作者工作效率,并能改善产品的品质。现有技术中均采用具有多级伸缩油缸的升降机构,从而使升降作业台进行工作,但是在狭小的工作空间及微行程的工作状况中,上面所述方案均属费力机构,无法解决结构轻型化、紧凑化问题,难以胜任该特殊工况。综上所述,现有的升降作业台,其中尤其涉及微行程升降作业台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紧凑性、平稳性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具有良好的紧凑性、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一种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包括底座、作业平台、电气系统及位于所述底座和作业平台之间的升降系统,所述升级系统支撑所述作业平台;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带锁气缸、导向机构和由所述气缸驱动的链轮升降机构;所述气缸的无杆端通过气缸支架固设于所述底 座,有杆端设有拉动架;所述拉动架设有减小所述作业平台工作时拉动阻力的托轮,使所述升降系统内力基本等于升降作业台及操作人自重;所述链轮升降机构为均布的多组,各组所述链轮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电气系统电连接且配合工作。所述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气缸设有气动机械锁。所述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拉动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的有杆端,通过所述托轮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托轮具有上下两组,可分别沿固设于所述底座的导轨往复移动。所述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链轮升降机构通过链轮支架固设于所述底座,包括下改向链轮、与下改向链轮相匹配的上承载链轮及与下改向链轮和上承载链轮相匹配的链子;所述链轮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端水平设置所述下改向链轮,另一端水平设置所述上承载链轮,与所述作业平台的内侧壁相邻;所述链子位于所述下改向链轮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的拉动架,位于所述上承载链轮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机构。所述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链轮升降机构配合工作,包括导向杆、导向套组装架、导向套、导向轴顶套和导向机构托架;所述导向套组装架一端装配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设有所述导向套;所述导向杆装配于所述导向套,端部与所述链子位于所述上承载链轮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轴顶套设置于所述导向机构端部,与所述作业平台内侧壁焊接装配;所述导向机构托架与所述链子位于上承载链轮上的部位相邻。所述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检控机构与所述电气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升降位置,发出指令控制断电、阀回到中位、气动锁锁定气缸、保证所述作业平台的稳定受控;包括分别检测所述链轮升降机构上升与下降的位置的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所述底座设有立柱和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的横梁;所述气缸支架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设于所述立柱。所述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拉动架设有发号板,所述发号板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相匹配,在对应位置触发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使之发出到位信号给电控系统。所述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升降作业台还设有铰接台;所述铰接台为合页,连接于所述作业平台端部和操作人员所站的操作平台端部。所述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其中所述作业平台的面板采用可拆装的螺接式,两端的所述铰接台人工翻转大于90°。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升降系统中的气缸固定设置于底座上,链轮连接于气缸和作业平台,气缸和链轮配合工作,适合于微行程升降作业台的操作,结构简单,牢固可靠;还具有升降到位检测开关检测升降是否到位、作业平台是否稳定,保证了该升降作业台在作业中操作人员的安全及作业平台的稳定。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局部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局部结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局部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包括底座I、作业平台3、电气系统(图未示)及位于底座I和作业平台3之间的升降系统2。底座I设有沿底座I向上径向装配的立柱11、与立柱11垂直设置的横梁12。作业平台3通过升降系统2支撑固定于底座I。升降系统2包括带锁的气缸21、气缸21驱动的链轮升降机构22、导向机构23和检控机构24 ; 该升降机构22具有多组且机械同步连接,均布于底座I和作业平台3之间;各升降机构22之间通过电气系统电连接且多组升降机构22配合工作,使得该机构所承受内力基本等于平台及人员自重,既不属于费力,又不属于省力机构。下面以其中一组升降机构22为例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行程升降作业台,包括底座、作业平台、电气系统及位于所述底座和作业平台之间的升降系统,所述升级系统支撑所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带锁气缸、导向机构和由所述气缸驱动的链轮升降机构;所述气缸的无杆端通过气缸支架固设于所述底座,有杆端设有拉动架;所述拉动架设有减小所述作业平台工作时拉动阻力的托轮,使所述升降系统内力基本等于升降作业台及操作人自重;所述链轮升降机构为均布的多组,各组所述链轮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电气系统电连接且配合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先红,王科学,李安伟,田胜昌,牟孝志,王安乐,屈正亮,杨杰,查波,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国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