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增进钻孔准确度、钻削能力、及排屑能力的钻头。所述钻头由一切削部的钻尖与具有至少两径向相反的螺旋凹槽的钻身所构成,该钻身更包含一延伸的夹持部;该钻尖的切削部设二个较尖的正面尖锥柱状、侧面楔形锥的对称面,两对称面的钻尖中心钻点呈一点,该对称面的一面为锥面,另一螺入面为刮面,该刮面的一边为一前端外侧稍大于钻身,且其刮面外侧设有刀锋口;另外在刮面与钻尖间设一由钻尖延伸到切削部底部的排屑斜面,并据此增加钻孔准确度、钻削能力及排屑能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头的切削部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修正为较尖、钻点呈一点(而非一线)的钻尖,以改进钻头的钻孔定位力、切削力与排屑力等钻孔性能。
技术介绍
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钻削作业的钻头,所述钻头10a包含一圆柱型的切削部20a与钻身30a,钻身30a提供一对螺旋凹槽40a及一夹持部50a。所述夹持部50a供钻孔工具的夹头来固定。钻头10a的切削部20a一般为圆锥形,尖端呈一陵线21a,并由此延伸出一对径向相反的刀刃22a,所述刀刃22a的延伸部位与螺旋凹槽40a相接。上述的一般钻头10a由于切削部20a为圆锥形,且钻尖角度大于九十度,使得在凿入工件时形成较大的钻孔阻力,使钻孔效率不好,加上排屑设计地不好,使钻孔切削部20a凿出的残屑无法有效排出而留在钻孔内造成更大的阻力,并对钻孔作业造成二次阻力;又由于现有的与工件接触的钻尖呈一陵线21a,以此陵线21a在接触工作时,其钻孔施工的定位不易准确,常造成钻孔位置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钻头的切削部采用侧面楔形锥的切削部钻尖,以减少切削部与工件的摩擦力,并增加刮面的凿挖力;以刮面的刀锋口开凿并刮除工件残屑;以刮面旁的排屑斜面将残屑导出孔外;以点状钻尖对工件准确定位。本技术利用设于钻头领域中独创的结构,即切削部所设较尖的钻尖及正面尖锥柱状、侧面楔形锥的对称面、对称面上的前端外侧稍大且后端缩小的刮面,及钻尖呈一钻点等,而达钻孔定位精确,钻入工件能力与排屑能力的提升,确实改进现有钻头钻削工件过慢及排屑不足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钻头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主视图。图6为图3的左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钻孔排屑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现有钻头 10a切削部20a陵线 21a刃22a钻身 30a螺旋凹槽 40a夹持部50a本技术钻头 10 切削部20钻尖 21 钻点 22刮面 23 前端外侧 231刀锋口24 排屑斜面 25 钻身 30 螺旋凹槽40夹持部 50 防滑齿 51工件 60 钻孔61残屑 具体实施方式现配合附图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图6所示。本技术钻头10主要包含有一钻尖21与一钻身22;所述钻身22包含一延伸的夹持部50与具有至少两径向相反的螺旋凹槽40,所述螺旋凹槽40向夹持部50伸至一适当长度;所述钻尖21的切削部20设有至少两个小于九十度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的正面为尖锥柱状、侧面为楔形锥,两对称面的钻尖21中心呈一钻点,所述对称面的一个非钻削边为锥面;所述对称面的另一螺入面的一边为前端外侧231大于钻身30的刮面23,且所述刮面23外侧设有刀锋口24,所述刮面23底部与钻身30的收尾为倒勾;另外在刮面23与钻尖21之间设有一条由钻尖21延伸至切削部20底部的排屑斜面25。请同时参照图7,根据上述结构,在使用本技术的钻头10钻削工件60时,由于所述钻头10切削部20的钻尖21呈一钻点22,因而可准确地在工件60定位钻孔61的位置,所述钻尖21的切削部20的楔形锥侧面及刮面23前端外侧231大于钻身30的结构设计,可令正面的刮面23获得更大的凿刮能力,且在刮面23外缘所设的刀锋口24更能增加其凿刮效率,而刮面23所刨起的工件60残屑62更可被刮面23旁的排屑斜面25引至切削部20后端以排离切削部20,更可由钻身30上的螺旋凹槽40排出至工件60的表面。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利用设于钻头10领域中独创的结构,即切削部20所设较尖的钻尖21及正面尖锥柱状、侧面楔形锥的对称面、对称面上的前端外侧231稍大且后端缩小的刮面23,及钻尖21呈一钻点22等,而达钻孔定位精确,钻入工件能力与排屑能力的提升,确实改进现有钻头钻削工件过慢及排屑不足的缺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钻头的切削部锥面导角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切削部的钻尖与具有至少两径向相反的螺旋凹槽的钻身,所述钻身包含一延伸的夹持部;所述钻尖的切削部设有至少两个小于九十度的正面尖锥柱状与侧面楔形锥的对称面,两对称面的钻尖中心呈一钻点,所述对称面的一非钻削边为斜面;所述对称面的另一螺入面的一边为前端外侧大于钻身的刮面,且刮面外侧设有刀锋口,所述刮面底部与钻身的收尾为倒勾;在刮面与钻尖之间设有一条由钻尖延伸至切削部底部的排屑斜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的切削部锥面导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身的夹持部具有非圆形断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的切削部锥面导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身的夹持部上设有防滑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可增进钻孔准确度、钻削能力、及排屑能力的钻头。所述钻头由一切削部的钻尖与具有至少两径向相反的螺旋凹槽的钻身所构成,该钻身更包含一延伸的夹持部;该钻尖的切削部设二个较尖的正面尖锥柱状、侧面楔形锥的对称面,两对称面的钻尖中心钻点呈一点,该对称面的一面为锥面,另一螺入面为刮面,该刮面的一边为一前端外侧稍大于钻身,且其刮面外侧设有刀锋口;另外在刮面与钻尖间设一由钻尖延伸到切削部底部的排屑斜面,并据此增加钻孔准确度、钻削能力及排屑能力。文档编号B23B51/02GK2792664SQ20042011768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林启津 申请人:小博士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的切削部锥面导角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切削部的钻尖与具有至少两径向相反的螺旋凹槽的钻身,所述钻身包含一延伸的夹持部;所述钻尖的切削部设有至少两个小于九十度的正面尖锥柱状与侧面楔形锥的对称面,两对称面的钻尖中心呈一钻点,所述对称面的一非钻削边为斜面;所述对称面的另一螺入面的一边为前端外侧大于钻身的刮面,且刮面外侧设有刀锋口,所述刮面底部与钻身的收尾为倒勾;在刮面与钻尖之间设有一条由钻尖延伸至切削部底部的排屑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启津,
申请(专利权)人:小博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