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与头部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及使用其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头枕与头部间的距离测定方法及使用其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904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距离测定装置及方法、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及方法,不受外来噪声的影响正确地测定头枕与头部间的距离,防止头枕的不必要的移动并且自动地调整其位置。头枕位置调整装置100具备距离测定装置10以及驱动电机部30A、B。距离测定装置10具备多个检测电极11~15和检出电路20。检出电路20具备多个静电电容检测电路21~25和运算处理电路28。运算处理电路28使用静电电容值、各检测电极11~15的位置信息以及三次以上的高次函数,在以静电电容值为y轴、以检测电极的位置为x轴的二维坐标上计算高次曲线并计算其最高次的系数,基于计算出的最高次的系数来决定头枕前部43c与头部49间的距离L。头枕位置调整装置100基于测定结果使头枕前部43c向车辆的前方或者后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与汽车等车辆的座位对应地具备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并加以利用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对例如与汽车等车辆的座位对应地具备的头枕位置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装置,已知有一种头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第2 — 9页,第I 一 13图))。该头枕具有阻挡落坐在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的阻挡部和能够使该阻挡部向头部位置接近移动的驱 动单元。驱动单元具有被设置于阻挡部来检测头部的相对位置的传感器、使阻挡部相对于车辆用座椅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构成的连结机构、运行控制连结机构的控制单元。并且,其构成为控制单元使阻挡部相对地移送至传感器示出良好的检测灵敏度的第I相对接近位置,并且基于来自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使阻挡部移送至第2相对接近位置。另外,也已知有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第I — 15页,第I —12图))。在该车辆用头枕装置使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ECU基于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头枕前部与乘员头部之间的接近后使头枕前部停止。具体而言,ECU基于针对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基准的静电电容值的绝对电容变化,判断为头枕前部与乘员头部接近。或者其构成为,基于静电电容传感器的静电电容值的变化量判断为头枕前部与乘员头部接近。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6 - 1812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18112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头枕是基于一个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容易受由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变化带来的外来噪声的影响的静电电容值的绝对值来测定与作为检测对象物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存在难以测定正确的头部与阻挡部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用头枕装置是基于在使头枕前部向前后微动时的静电电容值的变化量来测定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由此,虽然能够尽量保持不受外来噪声的影响地进行距离测定,但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经常使头枕前部继续移动。因此,头枕前部发生不必要的移动而给乘员带来不舒服,并且存在在距离测定中若乘员头部位置发生移动则不能够测定正确的距离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外来噪声影响而正确地测定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并能够防止头枕的不必要移动且自动调整上述头枕的位置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特征在于,具备至少3个以上的多个检测电极,它们被设置在与车辆的座位对应地具备的头枕上,检测坐在上述座位的人体的头部与上述头枕之间的静电电容;检出单元,其检出基于来自上述多个检测电极的静电电容的静电电容值;运算单元,其在以静电电容值为y轴、以检测电极的位置为X轴的二维坐标上,使用由上述检出单元检出的静电电容值以及表示各检测电极在上述头枕上的配置位置的位置信息和预先设定的三次以上的高次函数,来将上述静电电容值作为实际测定点而对将上述实际测定点连续地连接的高次曲线进行计算,并且计算该高次曲线的最高次的系数;距离测定单元,其基于利用上述运算单元计算出的计算结果,来测定上述头枕与上述头部之间的距离。此外,优选上述多个检测电极例如在上述头枕上沿高度方向设置。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专利技术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具备位置调整单元,该位置调整单元基于来自该距离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来使上述头枕的位置向车辆的前方或者后方移动从而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工序,利用设置在与车辆的座位对应地具备的头枕上的至少3个以上的多个检测电极,来检测坐在上述座位的人体的头部与上述头枕之间的静电电容;检出工序,检出基于利用上述检测工序检测出的静电电容的静电电容值;运算工序,在以静电电容值为y轴、以检测电极的位置为X轴的二维坐标上,使用由上述检出工序检出的静电电容值以及表示各检测电极在上述头枕上的配置位置的位置信息和预先设定的三次以上的高次函数,来将上述静电电容值作为实际测定点而对将上述静电电容值连续地连接的高次曲线进行计算,并且计算该高次曲线的最高次的系数;距离测定工序,基于利用上述运算工序计算出的计算结果,来测定上述头枕与上述头部之间的距离。此外,优选上述多个检测电极例如在上述头枕上沿高度方向设置,并且在上述运算工序之前还具备高度位置调整工序,在该高度位置调整工序中,基于在上述检出工序中检出的静电电容值以及上述位置信息,按照检出的静电电容值的最大值位于上述多个检测电极中配置于上述高度方向的最上位置的检测电极与被配置于最下位置的检测电极的中间部的方式,对上述头枕的上述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头枕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专利技术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具备前后位置调整工序,在该前后位置调整工序中基于由该距离测定方法测定出的测定结果,来使上述头枕位置向车辆的前方或者后方移动从而进行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不受外来噪声影响而正确地测定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并能够防止头枕的不必要移动且自动调整上述头枕位置。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配置有头枕位置调整装置的车辆的座位的例子的简图,该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在头枕中的配置例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框图。图5是表示该距离测定装置的检测电极的输出例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对该距离测定装置中的各检测电极与头部之间的静电电容值进行高次函数近似后的结果的图。图7是表示该距离测定装置中的各检测电极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和最高次的系数之间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的距离测定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该距离测定处理顺序的其他的例子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的头枕位置调整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配置有头枕位置调整装置的车辆的座位的例子的简图,该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在头枕中的配置例的说明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测定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框图。如图I 图3所示,头枕位置调整装置100为如下构成。S卩,头枕位置调整装置100构成为具备距离测定装置10,其与车辆等的座位40对应地具备并且例如配置于构成座位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佑一郎樱井良平大崎卓也野口雄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