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4114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包括一次发酵隧道房、二次发酵隧道房、混料预湿池、机械化填料装置和无害化处理装置,将一次二次发酵隧道房共建,用循环回风通道将两隧道房相连,二次发酵隧道房后设带无纺布滤膜的新风通道,在一次二次发酵隧道房底部埋设不同排列密度的通风管道,并用喇叭型喷口连接至地上对应的成排凹槽中,周围墙体中间夹厚保温板,房前设有移动式保温门,地设沉井,并与排水沟相连,发酵隧道房后设有缓冲间,安放风机和智能化控制机柜,无害化装置包括酸洗塔、碱洗塔和曝气生物滤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贯彻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的思想,达到连续无害化生产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无公害栽培
,具体是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
技术介绍
我国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以农户为生产单位进行分散式的季节性生产,堆肥的发酵设施与技术较为落后。培养料的质量是决定蘑菇产量关键因素之一。食用菌培养料的发酵是将复杂有机质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成利于食用菌生长的营养物质。传统培养料发酵一般采用二次发酵.也称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在棚外进行,后发酵在消毒后的棚内进行。二次发酵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增加可溶性养分.杀灭病虫杂茵。由于料堆的通风和温度不宜控制,易形成厌氧条件,造成发酵效率低下,且产生的大量臭气扩散到大气中形成污染,传统的发酵技术有待改进。近年来,新兴的发酵隧道技术多用于二次发酵的后发酵阶段,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生产中废气的处理未作为重点来考虑,容易引起环境纠纷问题,制约了新技术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包括发酵隧道房、混料预湿地、机械化填料装置和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隧道房、混料预湿地、机械化填料装置和无害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混料预湿池设置在机械化填料装置的前端,所述机械化填料装置设置在发酵隧道房的前端,所述无害化处理装置与发酵隧道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隧道房、混料预湿地、机械化填料装置和无害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混料预湿池设置在机械化填料装置的前端,所述机械化填料装置设置在发酵隧道房的前端,所述无害化处理装置与发酵隧道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隧道房包括一次发酵隧道房、二次发酵隧道房、沉井及通风管道,其中,所述沉井上设有排水沟,并设置在一次发酵隧道房和二次发酵隧道房之间;所述通风管道为若干根,且相距一定距离并列安装在一次发酵隧道房和二次发酵隧道房底部;所述一次发酵隧道房和二次发酵隧道房连墙共建,其设置沉井的一端设有移动式保温门,其另一端设有控制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发酵隧道房和二次发酵隧道房大小均为4mX4mX8m,其墙壁均设有墙体保温层,其内部均设有相互连接的温度探头和数字化智能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保温层厚度为10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料的成套式连续无害化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设有高压风机,其另一端与沉井连通,所述连通部位设有压力调节阀门,其中,一次发酵隧道房底部的通风管道为11根,其安装间距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培支月娥毛亮徐宝树彭勇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