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秆氨化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6166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秆氨化的装置,本装置包括发酵装置和氨化处理系统,其中氨化处理系统包括氨气吸收槽、氨液输送泵和氨化装置;氨化装置包括氨液池、喷头、氨化区、氨液回收挡板、氨液回收池、出料口和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处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实现堆肥中散失的氨气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杆氨化的装置,为解决堆肥中散失的氨气资源化利用提供新装置。
技术介绍
尽管牛粪和农业秸杆的好氧堆肥化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氮素的损失是牛粪和农业秸杆好氧堆肥化技术最大的负面影响。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为铵态氮以氨气的形式挥发,其中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是氮素损失的主要时期。一般畜禽粪/秸杆、污泥/秸杆、畜禽粪/锯屑联合堆肥时,各组混合废物在堆肥过程中的氮损失量约为进料总氮的16% 76%。对于含氮量较高的畜禽粪便类废弃物堆肥,其氮损失更加严重,可达到33% 62%的氮素被损失。 目前,国内外堆肥过程中的氮损失控制方法主要有2大类。一类是改变工艺条件。如堆肥过程中保持适中的温度和通气速率;二是在堆肥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加入的物质主要有4大类①富含碳的物质,如秸杆、泥炭等,目的是使物料C /N质量比升高,减少氮损失添加化学物质;③加入吸附性物质加入微生物。但是,由于高水分量(湿度大于60%)、高pH和不断上升的温度是堆肥的主要特点,因此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挥发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减少其挥发损失。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氨气是堆肥过程中恶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氨散失会污染空气,影响人体健康;另外,氮是植物营养所需的最大量元素,堆肥产品中氮含量的降低直接导致堆肥品质的下降,影响其农业利用价值。因此,堆肥中的氨气散失问题正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秸杆是一种廉价的饲料资源,秸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效益高、效果好。但秸杆直接用作饲料,效果差。常常将秸杆氨化处理,在用作饲料。农业秸杆的氨化处理技术是指用液氨、尿素、碳铵作氨源,处理玉米、稻草、麦草之类的农作物秸杆等低值粗饲料,使秸杆木质素彻底变性。氨化后的秸杆质地松软,气味糊香。氨化改变了秸杆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其营养成分,使之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从而提高粗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其适口性,使其成为牛羊等反刍家畜的良好粗饲料。本技术提出一种将堆肥产生的氨气用于农业秸杆的氨化处理从而达到恶臭氨气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杆氨化的装置,该装置是将堆肥产生的氨气用于农业秸杆的氨化处理从而达到恶臭氨气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技术装置包括发酵装置I和氨化处理系统2,其中氨化处理系统包括氨气吸收槽3、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发酵装置I与氨气吸收槽3连接,氨气吸收槽3通过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连接;氨气吸收槽3中设置有曝气管13。本技术所述氨化装置5包括氨液池6、喷头7、氨化区8、氨液回收挡板9、氨液回收池10、出料口 11和底板12,其中氨液池6通过输送泵与喷头7连接,喷头7设置于氨化区8内,氨化区8通过底板12和氨液池6相隔,氨液回收挡板9位于底板12下及氨液池6上方,出料口 11设置在氨化装置5上,氨液回收挡板9回收的氨液进入氨液回收池10,氨液回收池10通过输送泵和氨气吸收槽3连接。本技术中发酵装置I为堆肥发酵和产生氨气的场所,如专利ZL201020529869. 2中所示的堆肥产生氨气的装置。本装置使用流程如下堆肥在发酵装置I中发酵并产生氨气,堆肥产生的氨气通过抽风机进入氨气吸收槽3,并通过氨气吸收槽3中的曝气管13溶解于氨气吸收槽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通过氨液输送泵4输送到氨液池6中,然后通过泵输送到氨化处理系统2的顶部,通过喷头7喷洒在氨化区8的秸杆上;多余的氨水通过带孔的秸杆氨化区底板12,进而被氨液回收挡板9收集汇入氨液回收池10 ;氨液回收池10中的氨水再通过泵回到氨气吸收槽3;整个氨化处理装置处于封闭状态,对于挥发的氨和少量未溶于水中的氨气可以直接与潮湿的秸杆接触而进一步溶解于秸杆上吸附的水中;氨水的浓度可以通过氨气吸收·槽进行监测和调节;完成氨化处理后的秸杆可以由出料口 11出料。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I、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本装置将堆肥产生的恶臭气体——氨气合理利用,降低秸杆氨化的成本;3、本装置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发酵装置;2是氨化处理系统;3是氨气吸收槽;4是氨液输送泵;5是氨化装置;6是氨液池;7是喷头;8是氨化区;9是氨液回收挡板;10是氨液回收池;11是出料口 ; 12是底板;13是曝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本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杆氨化的装置,包括发酵装置I和氨化处理系统2,其中氨化处理系统包括氨气吸收槽3、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发酵装置I与氨气吸收槽3连接,氨气吸收槽3通过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连接;氨气吸收槽3中设置有曝气管13 ;其中氨化装置5包括氨液池6、喷头7、氨化区8、氨液回收挡板9、氨液回收池10、出料口 11和底板12,其中氨液池6通过输送泵与喷头7连接,喷头7设置于氨化区8内,氨化区8通过底板12和氨液池6相隔,氨液回收挡板9位于底板12下及氨液池6上方,出料口 11设置在氨化装置5上,氨液回收挡板9回收的氨液进入氨液回收池10,氨液回收池10通过输送泵和氨气吸收槽3连接。(见图I)本装置使用流程如下堆肥在发酵装置I中发酵并产生氨气,堆肥产生的氨气通过抽风机进入氨气吸收槽3,并通过氨气吸收槽3中的曝气管13溶解于氨气吸收槽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通过氨液输送泵4输送到氨液池6中,然后通过泵输送到氨化处理系统2的顶部,通过喷头7喷洒在氨化区8的秸杆上;多余的氨水通过带孔的秸杆氨化区底板12,进而被氨液回收挡板9收集汇入氨液回收池10 ;氨液回收池10中的氨水再通过泵回到氨气吸收槽3;整个氨化处理装置处于封闭状态,对于挥发的氨和少量未溶于水中的氨气可以直接与潮湿的秸杆接触而进一步溶解于秸杆上吸附的水中;氨水的浓度可以通过氨气吸收槽进行监测和调节;完成氨化处理后的秸杆可以由出料口 11出料。实施例2 :堆肥散失的氨气对玉米秸杆的氨化将玉米秸杆粉碎,随即放入本装置的氨化区8,启动氨水外部循环。氨水与秸杆的重量比为1:15,氨化的温度为20 30°C,玉米秸杆的湿度控制在20 25%间,湿度上升停止氨水外部循环;通过氨气的挥发进行玉米秸杆的氨化;氨化持续时间13天,获得氨化的玉米秸杆;玉米秸杆变为褐色,质地柔软蓬松,秸杆有糊香味,秸杆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3.1%。 实施例3 :堆肥散失的氨气对水稻秸杆的氨化将水稻秸杆切成2 3cm间大小,随即放入本装置的氨化区8,启动氨水外部循环且间歇运行;氨水与秸杆的重量比为1:17,氨化的温度为20 30°C,水稻秸杆的湿度控制在15 25%间,湿度上升停止氨水外部循环,通过氨气的挥发进行水稻秸杆的氨化,氨化持续时间9天,获得氨化的水稻秸杆,氨化后,水稻秸杆变为得质地柔软蓬松,呈深黄色、褐色或黄褐色,秸杆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 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秆氨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发酵装置(1)和氨化处理系统(2),其中氨化处理系统包括氨气吸收槽(3)、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发酵装置(1)与氨气吸收槽(3)连接,氨气吸收槽(3)通过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杆氨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发酵装置(I)和氨化处理系统(2),其中氨化处理系统包括氨气吸收槽(3)、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发酵装置(I)与氨气吸收槽(3)连接,氨气吸收槽(3)通过氨液输送泵(4)和氨化装置(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杆氨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氨气吸收槽(3)中设置有曝气管(1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收集堆肥散失氨气用于秸杆氨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氨化装置(5)包括氨液池(6)、喷头(7)、氨化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