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8198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料高效发酵工艺;适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养料配方;预堆:前发后发酵等步骤。其中培养料配方:采用70%水产养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制作的覆土材料,发酵,每40m2的栽培面积:稻草600kg,苜蓿草275kg,牛粪375kg,菜籽饼100kg,过磷酸钙50kg,石膏粉50kg,石灰40kg,尿素15kg,碳酸铵5kg含水量70%,pH值调到7.5。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提升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科学水平和促进蘑菇栽培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意义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料高效发酵工艺;适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养料配方;预堆:前发后发酵等步骤。其中培养料配方:采用70%水产养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制作的覆土材料,发酵,每40m2的栽培面积:稻草600kg,苜蓿草275kg,牛粪375kg,菜籽饼100kg,过磷酸钙50kg,石膏粉50kg,石灰40kg,尿素15kg,碳酸铵5kg含水量70%,pH值调到7.5。本专利技术对提升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科学水平和促进蘑菇栽培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意义和作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黄瓜蔬菜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室黄瓜蔬菜种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都市型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的兴起,设施农业、深加工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食用菌生产将成为继蔬菜之后的第二大设施生产的农作物。蘑菇是最适宜设施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又具有生产效益高、产品市场广阔的优势,同时还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本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实现企业自身发展,而且可带动周边乡镇菇农分散种植,将有力地推进设施农业、深加工农业的发展。同时,设施农业的建设,也促进了鲜菇保鲜、加工等相关材料和装备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建设进程。中国食用菌市场在未来3~5年将逐渐普及“规模型食用菌工厂化高产技术”,将运行数以万计的家庭式食用菌高产菇场,伴随应运而生的将会是“堆肥生产的专业化企业”,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市场分工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将培养料制作与食用菌生产彻底区分开来,催生食用菌培养料生产专业化企业,种菇户购进发酵好的堆肥,甚至发好菌的料块,只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就把大公司的资本、技术优势与家庭小菇场的灵活高效结合起来,实现培养料的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将成倍提高生产效率。随着国内“规模型食用菌工厂化高产技术”的普及以及数以万计的家庭式食用菌高产菇场的运行,发酵好的高质量的培养料市场需求量必将出现几何级数的翻倍增长,3~5年内现代化蘑菇种植工业的雏形即将展现。目前,食用菌栽种在长江以南得以大面积推广,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食用菌种植和出口大国,市场消费需求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群体和消费数量仍不断增加,由于我国出口食用菌产品质优价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出口量也在逐步快速增长,故而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外专家预测:21世纪菌类食品将和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呈鼎立之势,是新兴的第三类食品。近年来已形成“食菌热”,一些发达国家将鲜食用菌作为无公害蔬菜倍受青睐。如何以低能耗、夺高产、实现食用菌生产供应淡季不淡周年供应,均衡上市,一直是食用菌生产者追求的目标。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多酶类和无机盐,以及各种多糖体的高级食品,被誉为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有极高的营养和药效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不断增大,发达国家目前人均食用菌食用量高达6公斤;我国不足0.5公斤,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山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菇类蛋白质的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和多种活性矿物元素。目前,食用菌栽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得以大面积推广,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食用菌种植和出口大国,市场消费需求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食品消费需求正从消费鱼肉类型转向蔬菜类型,注重健康饮食、卫生安全已被人们认为是首要前提。培养料对食用菌的栽培很重要,培养料的优劣是食用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食用菌培养料集中发酵技术,利用牛粪、秸杆等农业废弃物来实现蘑菇培养料工厂化、专业化生产,解决食用菌种植生产过程中,培养料养分配比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发酵不均匀,培养料成熟度差以及杂菌、虫卵污染严重等问题,改变小而全落后的培养料制备方式,可将制备好的培养料供应给农户,并大力推广蘑菇高产栽培技术,对减轻农民栽培蘑菇的劳动强度,提高培养料的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鲜菇的品质,改变蘑菇生产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增强农民栽培蘑菇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效果。用发酵好的培养料种植食用菌,项目以种植双孢蘑菇为重点。双孢蘑菇是一种典型的草腐生真菌,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靠自身分解有机物质而从中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人工培养双孢蘑菇基质的主要原材料为粪、草和加工业的废弃物质。双孢蘑菇可将这些工、农业的废料,分解转化为可供人们食用的菇体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从社会意义上来讲它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从整个自然界来看,它同时起到平衡自然生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大循环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若将秸杆1/2的数量用来栽培蘑菇,也可产菇0.58亿吨,这个数字是极其可观的。利用秸杆及农业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一般农村条件下均可以推广普及,而且双孢蘑菇可以立体种植,节约土地。根据我国国情,利用农林副产品生产双孢蘑菇既不占用大量土地,又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而且原料广泛,可就地取材,利用农闲季节,不影响农业生产,还可促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一条捷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出路。食用菌的废弃培养料、废菌棒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再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实行高水平、高效率的回收综合利用,制作成有机生物复合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在传统的处理方式中,废菌棒、栽培废料以及残留的沼渣等废弃物处理不当,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堆肥等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本项目应用这些废弃料为载体,通过固氮解磷溶钾等功能菌群的酶解技术,对有机废弃物实行高水平、高效率的回收综合利用,开发新型有机生物复合肥等无公害、无污染产品,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着其附属产业,利用食用菌种植的废弃培养基和废菌棒制作有机生物复合肥。有机生物复合肥近几年发展很快,目前在国家农业部获得产品登记证的生产企业120多家,年产量约200多万吨,成为农资产品市场一个新的亮点。世界各国鉴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正在加大有机生物复合肥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力度。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机生物复合肥料已占到化肥总量的40%以上,而我国按有机生物肥料占化肥总用量10%测算,其市场容量在1400万吨。目前年产量仅200多吨与占化肥总量10%预测数量相差甚远,远不能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但由于有机生物肥料生产厂家规模较小,提高了生产成本,目前多在果蔬、药材、花卉等高产值经济作物上应用;再由于我国有机生物肥料产业刚刚开始兴起,复合菌群配组尚需改进,施用技术还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使我国生物有机肥料产业得到快速、稳健发展。本项目以食用菌种植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工作,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开发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培养料高效发酵工艺: 发酵的培养料放线菌多,料呈灰白色,无粘性,不粘手,有弹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 值 7.5、含氮量 2.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1)培养料高效发酵工艺:发酵的培养料放线菌多,料呈灰白色,无粘性,不粘手,有弹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值7.5、含氮量2.15%;(2)适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养料配方:采用70%水产养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制作的覆土材料,发酵,每40m2的栽培面积: 稻草600 kg,苜蓿草275 kg,牛粪375 kg,菜籽饼100 kg,过磷酸钙50 kg,石膏粉50 kg,石灰40 kg,尿素15 kg,碳酸铵5 kg含水量70%,pH值调到7.5;预堆:按所选用的栽培配方备好料,稻草切短至5~15厘米,碾压,用0.5%石灰水浇透,破坏稻草的角质层和蜡质层,使之易于吸收水分;稻草的预湿在建堆前2~3天进行,预湿时要让草湿透,吸足水分,可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易过厚,以免中间或下面的草不能浸湿;在建堆前3~4天,将干粪预湿,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以手紧握料成团,放下散开为宜;拌湿后的粪肥与尿素、饼肥混合好堆入发酵隧道内;(3)前发酵:按比例把粪、草、尿素、石膏、菜饼、石灰等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将培养料放入隧道内,关好隧道;通蒸汽,使隧道内温度维持在65℃,且每天用离心风机通20~30分钟空气,以补充培养料的含氧量;2天后,一些腐殖霉类真菌嗜热放线菌、嗜热细菌先后在料中生活,分解基质;发酵到13天后,调节含水量为65%,即用手紧握培养料能下滴1~2滴水为宜,pH 7.5~8.0;13天后,视发酵情况看是否要延长前发酵时间,当培养料达到前发酵的特征要求时,直接进行后发酵,(4)后发酵:即停掉离心风机,开蒸汽机通入蒸汽,慢慢升高料温,当料温在60~62℃时,维持8小时,进行巴氏消毒;消毒结束,立即通风按每小时降低1℃的速度,把培养料温度降至55℃;巴氏消毒后第二天,每天按降1℃的速度使料温再降3~5℃,维持至50~52℃3~5天;在嗜热培养期间,每日要通风一次,每次约20~30分钟,以排除有害气体和增加新鲜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立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