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流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935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22:18
火花塞(1)具有:绝缘子(2),具有轴孔(4);中心电极(5),插入并设置于轴孔(4)内,以使前端面与绝缘子(2)的前端相比更位于后端侧;主体配件(3);以及接地电极(27),固定于主体配件(3),具有由轴孔(4)的内周面以及中心电极(5)的前端面形成的腔部(29)。轴孔(4)具有从中心电极(5)的前端面朝向轴线(CL1)方向前端侧延伸的第1直线部(41)、和从第1直线部(41)的前端朝向轴线(CL1)方向前端侧缩径的缩径部(43)。另外,在包括轴线(CL1)的截面中,将与轴线(CL1)正交的直线和缩径部(43)的外形线所构成的角中的锐角的角度设为α(°)时,满足α≥10。由此,实现引燃性的提高,并且抑制沟道效应,能够长期维持优异的引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等离子体从而对混合气体进行引燃的等离子流火花塞
技术介绍
以往,在内燃机等的燃烧装置中,使用通过火花放电将混合气体引燃的火花塞。并且,近年来,为了应对燃烧装置的高输出化和低耗损化的要求,提案有等离子流火花塞,即使对于燃烧的蔓延快、引燃界限空燃比更高的稀薄混合气体也能够更切实地引燃。通常等离子流火花塞具有筒状的绝缘体,具有轴孔;中心电极,在前端面比绝缘体的前端面更深入的状态下插入并设置在上述轴孔内;主体配件,配置于绝缘体的外周; 以及圆环状的接地电极,接合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另外,等离子流火花塞具有由中心电极的前端面以及轴孔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腔部),该腔部经由形成于接地电极的贯通孔从而与外部连通。在上述等离子流火花塞中,如下对混合气体进行引燃。首先,将电压施加到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在两者之间产生火花放电从而绝缘击穿两者之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两者之间流过高能量的电流而使放电状态转变,在上述腔部的内部产生等离子体。并且,通过产生的等离子体从腔部的开口喷出,对混合气体进行引燃。然而,作为实现更进一步优异的引燃性的方法,考虑在火花放电后将流入的电流设为更高能量,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18 JP 2010-139073;2010.09.10 JP 2010-202641.一种等尚子流火花塞,具有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插入并设置于上述轴孔内,以使前端面与上述绝缘体的前端相比更位于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主体配件,配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接地电极,固定于上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具有由上述轴孔的内周面以及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面形成的腔部,上述等离子流火花塞的特征在于,上述轴孔具有第I直线部,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面朝向上述轴线方向前端侧延伸,具有相同的内径;以及缩径部,从上述第I直线部的前端朝向上述轴线方向前端侧缩径,在包括上述轴线的截面中,将与上述轴线正交的直线和上述缩径部的外形线所构成的角中的锐角的角度设为α (° )时,满足α彡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离子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满足α<45。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等离子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将沿着上述轴线的上述第 I直线部的长度设为O. 5m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将包括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的与上述轴线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与上述腔部的开口之间的上述绝缘体的内周面的最短距离设为I. Omm以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田裕之中野悌丞山村直史笠原大辅佐藤美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