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丝母(3)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31),所述丝母套(31)与所述丝母(3)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前套(4)与所述丝母套(31)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5)与所述前套(4)通过一嵌件(6)卡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机械加工设备例如钻床上的手紧钻夹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手紧钻夹头一般包括钻体、夹爪、丝母、前套及后套。1999年6月9日授权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CN2322725,公开了一种手紧钻夹头,该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丝母、前套及后套,三只夹爪分别设置在均布于钻体上的三个斜孔内,丝母与夹爪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丝母的后端设有止推轴承,止推轴承的后端设置有挡圈,钻体的后端装配有后套,丝母为两半式结构,通过一丝母套将两半合为一体,丝母套与丝母之间过盈配合,前套与丝母套之间采用键联接传递扭矩,前套前端的内表面成形有环形凸起,钻体上该凸起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通过上述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前套的轴向定位。该手紧钻夹头的缺点在于不仅前套的安装较为不便,而且由于前套和后套之间无配合结构,因而使得钻夹头工作时前套和后套都会产生较大的径向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钻夹头,其不仅前套和后套的安装都较为方便,而且安装后前套和后套都较为稳固,钻夹头工作时二者都不会产生径向晃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所述钻体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所述钻体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该丝母与每一所述夹爪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的前端设有一前套,后端套置有一后套,所述丝母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所述丝母套与所述丝母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前套与所述丝母套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所述后套与所述前套通过一嵌件卡接在一起。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了通过一嵌件将前套和后套卡接在一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前套的轴向定位,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凸起与凹槽,不仅使得前套和后套的安装都较为方便,而且安装后前套和后套都较为稳固,钻夹头工作时二者都不会产生径向晃动。附图说明本技术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的一种实施例的半剖剖视图,示出该钻夹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状;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视图,示出前套与丝母套之间传递扭矩的结构。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半剖剖视图,示出该钻夹头的另一种内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本技术之前,先定义相关术语本技术所称的“前端”系指手紧钻夹头中,各夹爪夹持钻头的一端,即图1和图3中的下端;本技术所称的“后端”系指手紧钻夹头中,与加工机床,例如钻床连接的一端,即图1和图3中的上端。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丝母3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31,所述丝母套31与所述丝母3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前套4与所述丝母套31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在本技术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丝母套31的外廓形状为多边体,所述前套2内部相应地成形有与之相配合的多边孔。当旋转前套4时,通过上述结构将扭矩传递给丝母套31,由于丝母套31与丝母3过盈配合,从而带动丝母3旋转。所述后套5与所述前套4通过一嵌件6卡接在一起。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中所示,所述后套5包括一周壁,该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端壁,该端壁上成形有一内孔,该端壁邻近该内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缘51,该凸缘51的下表面座靠在所述钻体1后端自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一凸肩12的顶面上;所述周壁的前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圆环52,该圆环52与所述端壁之间镶嵌有所述嵌件6并形成一横钩61;所述前套4的后端对应于所述圆环52的位置处向内收缩,该收缩部分的端头成形有与所述横钩61相配合的外钩41,通过所述外钩41和横钩61的配合实现所述前套4与后套5的卡接。图中清楚示出所述圆环52的内表面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所述外钩41的钩头外表面也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安装时利用所述前套4的弹性变形实现所述外钩41和横钩61的卡接,同时由于上述两圆锥面的导向作用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如图1中所示,在本技术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钻体1中部成形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分11,该台阶部分11具有一与所述丝母3的后端面相对的表面,该表面或与之相对的所述丝母3后端面上加工有凹陷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内放置有多个滚珠32,通过这些滚珠可实现所述丝母3与钻体1之间的相对转动。如图中所示,在本技术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陷的环形轨道成形于所述钻体1的台阶部分的端面上。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参见图3,所述后套5的周壁的前端向内收缩,该收缩部分的前端成形有外钩53;所述前套4的后部周壁的内表面成形有环形凹槽42,该环形凹槽42内嵌有所述嵌件6,所述嵌件6上成形有与所述外钩53相配合的内钩62,通过所述外钩53和内钩62的配合实现了前套4和后套5的卡接。图中清楚示出,所述外钩53的钩头外表面为一向前倾斜的圆锥面,所述前套4的后端头的内表面也为一向前倾斜的圆锥面,安装时利用后套5的弹性变形实现所述外钩53和内钩62的卡接,同时由于上述两圆锥面的导向作用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如图1、3中所示,在给出的上述两实施例中,所述前套4和后套5的外圆周表面分别成形有若干凸棱和凹槽44、54,以便操作者安装和更换钻头。本技术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借助钻体上端的螺纹孔,将本技术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紧固在钻床主轴上,再逆时针(从钻夹头的前端看)旋转所述前套4,所述前套4带动所述丝母3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三个夹爪2同时向上运动而使三个夹爪间的开口增大,然后将钻头插入其中,再顺时针旋转所述前套4,从而带动所述丝母3转动,使得所述三个夹爪4向下运动而将钻头夹紧,即可进行钻削。如果要更换钻头,其操作过程,与之相反,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丝母(3)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31),所述丝母套(31)与所述丝母(3)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前套(4)与所述丝母套(31)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5)与所述前套(4)通过一嵌件(6)卡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5)包括一周壁,该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端壁,该端壁上成形有一内孔,该端壁邻近该内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缘(51),该凸缘(51)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