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56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其是在具预定直径的柄部一侧,利用具预设导角的锥部、对接锥部连接有具预设直径比例的连接部,且锥部所设的连接面可相对应连接在对接锥部的对接面,并使对接面为具有预设直径比例并使对接面为具有预设直径比例,再以具预设导斜角的斜锥部连接有可切削、钻孔的刃部,且刃部至对接面也具有预设的长度,而可提升微型钻头的强度与稳定性,并使微型钻头在进行切削、钻孔时不易产生断裂,进而增长微型钻头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钻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微型钻头结构。技术背景在电子产品逐渐走向轻、薄、短、小的时代趋势下,使得各式的电子产品体 积也渐縮小,故电子产品内部的各种零件的制造、加工制程,也相对的越来越精 细,而各种电子产品中所具备可供电子零件组设定位的印刷电路板,也必须随着 电子产品而将体积縮小,因此在印刷电路板制程中,通常会利用微型钻头在电路 板上钻孔,用以连接电路板的内层线路或供电子零件接脚插设形成电连接。然而, 一般微型钻头需在其一侧设有可供机台挟持的钻柄,再在另一侧设有 可旋转钻孔的钻刃,而微型钻头的钻刃直径比钻柄直径小很多,当微型钻头钻孔 时,因钻柄挟持在机台进行高速旋转,易使微型钻头另一侧的钻刃产生有偏心、 偏摆的情形,导致微型钻头在钻孔时形成较大的阻力、摩擦力与接触面积,不仅 会縮短使用寿命、扩大孔径,且易产生电路板变形或钻刃断裂的情形,而会有产 品瑕疵率与加工、制造成本无法降低的缺点。此外,如何縮短加工时间、提升产能也为业者所注重的改良处,但无论以碳 化钨材质--体成型或利用不锈钢的钻柄连接碳化铒钻刃的微型钻头,在高速旋转 钻孔时都会出现有上述的缺点,因现今电路板市场需求大增,使得微型钻头等耗 材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所以,如何提高现有微型钻头的质与量,使其可在市 场内具有较佳的竞争力,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以提高微型钻 头的强度,并使微型钻头在旋转切削、钻孔时具有较良好的稳定性,故刃部可受 到较小的阻力、摩擦力,进而使微型钻头不易产生断裂。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 --种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提升强度,且在微型钻头旋转进行切削、钴孔时,其微型钻头不易产生断裂的情形,进而增长 微型钻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可提升微型钻 头的强度,并使刃部旋转切削、钻孔时,因不易产生有侧摆、偏心的情形,可具 有较良好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连接部与刃部,所述的柄部直径为2mm,且在其一侧设有具12' 20'导角的锥部,且锥部一侧设有具 预设直径的连接面,并在锥部一侧设有连接部,而连接部一侧设有与锥部具相同 导角的对接锥部,且对接锥部一侧设有可与锥部的连接面相对应连接的对接面, 而对接面直径为柄部直径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连接部另一侧设有斜锥部, 在斜锥部末端设有距离对接面长度为8.9mm 11.9mm的刃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一) 柄部利用具预设直径的连接面与连接部的对接面对位连接,其对接面 预设直径为柄部直径的60% 卯%,而刃部至对接面的长度则为8.9mm 11.9 mm,因可提高微型钻头的强度,并使微型钻头于旋转切削、钻孔时具有较良好 的稳定性,故刃部可受到较小的阻力、摩擦力,进而使微型钻头不易产生断裂。(二) 所述的连接部直径为柄部直径的25% 45%,利用此一直径使连接部 可提升强度,且于微型钻头旋转进行切削、钻孔时,其微型钻头不易产生断裂的 情形,进而增长微型钻头的使用寿命。(三) 所述的锥部与对接锥部设有12° 20°的导角,使柄部与连接部相对 应衔接,而斜锥部则设有8° 13°的导斜角,使连接部再与刃部相对应衔接后, 可提升微型钻头的强度,并使刃部旋转切削、钻孔时,因不易产生有侧摆、偏心 的情形,可具有较良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柄部;U-锥部;1211-对接面;lll-连接面;122-斜锥部; 12-连接部;13-刃部:121-对接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 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请参阅图l所示,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是包括柄部l、连接部12、刃部13等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柄部1为利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且柄部1可供预设机台夹固来进行 切削动作,且柄部l一侧设有呈导角渐縮状的锥部ll,并在锥部ll縮小侧设有 连接面111。所述的连接部12为利用碳化钩材质所制成,且连接部12 —侧设有可与锥部 11对位连接的对接锥部121,对接锥部121设有与连接面111相对应的对接面 1211,而连接部12另--侧则设有呈导斜角渐縮状的斜锥部122。所述的刃部13是可进行切削动作,且刃部13为成型在斜锥部122的末侧。上述各构件在组装时,是先将柄部1的连接面111与连接部12的对接面1211 对位于同一中心轴线,再利用焊接结合、强力黏着剂黏合或利用高周波加热等方 法将连接面111与对接面1211相连接,便可完成本技术的组装动作。请继续参阅图l、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较佳实施例的侧 视示意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所述的柄部1与对接面1211的直径比例为D: d2,可为预设的比例,其比例值可为5: 3 10: 9的比例,则对接面1211直径为 柄部1直径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60% 卯%),且柄部1的预定直径D为2 mm时,其对接面1211的直径d为1.2mm 1.8mm,其较佳实施直径为1.5m m,又因锥部11的连接面111与连接部12的对接面1211相对应连接,便可使连 接面111与对接面1211具有相同的直径,而所述的刃部13至对接面1211的预定 长度L可为8.9mm 11.9mm,其较佳实施长度为9.9mm,当柄部1夹持在预设机 台进行转动时,利用所述的柄部1、连接面111与对接面1211的预设直径,与刃 部13至对接面1211的预定长度所制成的钻头,具有较良好的强度,而钻头在实 际使用时,因减小偏心与偏摆的角度,便可达到在同一中心轴线稳定旋转的目的, 且因偏心与偏摆的角度小,使得微型钻头在电路板上钻设孔洞时,可具有较良好 的精度。再者,所述的柄部l与连接部12的比例为D: dl,是可为预设的比例,其比 例值可为4: 1 10: 4.5的比例,连接部12直径为柄部1直径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五(25% 45%),且柄部1的预定直径D为2mm时,其连接部12的 直径dl可为0.5mm 0.9mm,而连接部12的较佳实施直径则为0.7mm,利用 此预设直径所制成的连接部12与柄部1可达到提升强度的目的,并凭借强度提升 使得钻头在进行切削钻孔的作业时,不易产生断裂的情形,而具有增长使用寿命 的优点。此外,因柄部1的直径大于刃部13直径,且柄部1的直径需可供预设机台夹 持固定,才可带动刃部13旋转并进行切削、钻孔的作业,故柄部1与刃部13之 间需利用锥部ll、对接锥部121与斜锥部122来达到不同直径间衔接的功能,其 柄部1的锥部11与连接部12的对接锥部121所具有的导角6可为12' 20',其 较佳实施角度为15',而位于连接部12 —侧的斜锥部122所设的导斜角a可为8' 13',其较佳实施角度为12',利用导角e与导斜角a连接柄部l、连接部12与刃 部13,不仅可达到衔接的功能,当柄部1夹持在预设机台旋转使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钻头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连接部与刃部,    所述的柄部直径为2mm,且在其一侧设有具12°~20°导角的锥部,且锥部一侧设有具预设直径的连接面,并在锥部一侧设有连接部,而连接部一侧设有与锥部具相同导角的对接锥部,且对接锥部一侧设有可与锥部的连接面相对应连接的对接面,而对接面直径为柄部直径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连接部另一侧设有斜锥部,在斜锥部末端设有距离对接面长度为8.9mm~11.9mm之刃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若萍
申请(专利权)人:尖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