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540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1:13
一种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该润滑机构包括:由三个分别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的端处的三叶结构转轮组成,其中三叶结构转轮包括:转轴和固定于转轴上的对应三叶轮,设置于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上的三叶轮的三片轮叶位于对应中间凸台的底边圆直径的相切位置按120°均匀分布且满足每片轮叶的截面积为拱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汽车变速器充分润滑内部零部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变速器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三轴式定轴传动手动变速器的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十二五”规划中汽车产业技术也成为科技部重点扶持的领域,即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拥有切实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零部件国际化的突破,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因此,如何通过科技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目前及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课题。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用于改变发动机的转矩及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 及车速的不同要求。手动挡变速箱主要依靠齿轮的传动比来改变速度,齿轮工作面之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是在齿轮机构中每对啮合齿面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中完成的,其间必然产生摩擦。为避免机械部件直接摩擦,需要在齿轮工作面之间形成油膜将工作面隔开,以保持齿轮机构的工效和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润滑系统对汽车变速器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齿轮之间产生油膜,减少磨擦阻力和动力消耗,并减小机件磨损;循环流动的润滑油将磨擦脱落的金属细屑带走,使之不能加剧磨损,同时,流动的机油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468938U,公告日2012-10-03,记载了一种“齿轮传动润滑装置”,该技术包括安装在齿轮传动箱内的转动轴、连接在转动轴上随动的叶片泵,叶片泵由衬圈、与衬圈连接平行排列的两片甩油盘和位于两片甩油盘之间均匀设置于甩油盘圆平面上的甩油隔板组成;甩油隔板在甩油盘平面形成弧形,弧形凹面设置方向与甩油盘旋转方向相同。但该现有技术只能满足齿轮之间的润滑,无法润滑到安装在轴上的支撑换挡齿轮的滚针轴承、同步环、同步器等关键零部件。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15177,公告日2009-04_01,记载了一种“双中间轴式手动变速器的润滑结构”,该技术包括变速器壳体和中间轴,变速器壳体上设有轴承座,中间轴的端部通过轴承支撑在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底部设有储油槽,轴承座附近设有挡油隔板,挡油隔板附近开有通向储油槽的导油槽,中间轴上设有与储油槽相连通的润滑油道,中间轴的表面设有多个与润滑油道相通的润滑油孔。飞溅的润滑油被挡油隔板拦截,通过导油槽流入储油槽,在压力作用下不断流入中间轴的润滑油道,然后从润滑油孔流出,对支撑换档齿轮的各处滚针轴承进行润滑。但该现有技术只能满足轴上支撑换挡齿轮的滚针轴承的润滑,不能充分润滑轴上的同步环、同步器等其他关键零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能够解决汽车变速器充分润滑内部零部件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由三个分别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的端处的三叶结构转轮组成。所述的三叶结构转轮由转轴和固定于转轴上的对应三叶轮组成,其中设置于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的轴端处的三叶轮位于对应中间凸台的底边圆直径的相切位置按120°均匀分布且每片叶轮均为拱形结构,即从低到高,后又降低的趋势,具体是指远离凸台中心的部分由低到高增长,在以凸台底部大圆直径所作的圆柱与叶轮相交处为最高点,后又降低到凸台的底部,保证靠近边缘的油能有效汇集到中间。所述的三叶轮的叶片的旋向与转轴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的三叶轮通过变速器壳体的模具中与变速器壳体同步压铸成型得到。 所述的转轴上设有中间凸台,该中间凸台的端部延伸到轴中间的孔内部,从而起到油汇集到此处有效导入到轴的内部,通过轴上相应位置的油孔充分润滑输入轴、输出轴总成上的结合齿、同步器、同步环,使其中间产生油膜,减小机件磨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包括位于前壳体的输出轴总成中输出轴前端支承轴承端面处的第一叶轮润滑机构以及位于后壳体的输入轴总成中输入轴后端支承轴承和输出轴总成中输出轴后端支承轴承端面处的第二和第三叶轮润滑机构,其中润滑油从变速器进油螺塞处注入并将输出轴总成、差速器总成及输出轴两端支承轴承浸溃在润滑油中进行浸溃润滑,当变速器正常运转时,通过浸溃润滑和飞溅润滑的第一叶轮润滑机构与第二和第三叶轮润滑机构可以实现将残留在前壳体和后壳体端面处的润滑油汇集到开有孔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端面,从而通过轴上的径向油槽和油孔充分实现输入轴总成、输入轴轴两端支承轴承、输出轴总成、输出轴轴两端支承轴承倒档轴总成、倒档轴两端支承轴承、里程表从动齿及换挡机构的飞溅润滑。本装置采用叶轮形状起有效将齿轮润滑油导入轴内部油孔,起到充分润滑输入轴、输出轴上每个齿轮、同步器、同步环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机构示意图。图2为叶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转轴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三轴式定轴传动轴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叶轮润滑机构,由三个分别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前壳体输出轴轴端处I、后壳体输入轴轴端处2和后壳体输出轴轴端处3的三叶结构转轮4、5、6组成,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三叶结构转轮包括转轴10和固定于转轴上的对应三叶轮7、8、9,其中设置于前壳体输出轴轴端处I、后壳体输入轴轴端处2和后壳体输出轴轴端处3上的三叶轮7、8、9位于对应中间凸台11的底边圆直径的相切位置按120°均匀分布且每片叶轮均为拱形结构,即从低到高,后又降低的趋势,具体是指远离凸台中心的部分由低到高增长,在以凸台底部大圆直径所作的圆柱与叶轮相交处为最高点,后又降低到凸台的底部,以保证靠近边缘的油能有效汇集到中间。如图4所示,所述的转轴10上设有中间凸台11,其中中间凸台11的端部伸到轴中间的轴端面孔12内部,从而起到油汇集到此处有效导入到轴的内部。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三轴式定轴传动手动变速器壳体,其中输出轴总成13、差速器总成14及输出轴两端支承轴承15浸溃在齿轮油中且为浸溃润滑;输入轴总成16、输入轴轴两端支承轴承17、倒档轴总成18、倒档轴两端支承轴承19、里程表从动齿及换挡机构均为飞溅润滑,润滑油从变速器进油螺塞处注入壳体,壳体内通过浸溃润滑和飞溅润滑的第一叶轮润滑机构与第二和第三叶轮润滑机构可以实现将残留在前壳体和后壳体端面处的润滑油汇集到开有孔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端面,从而通过轴上的径向油槽和油孔充分实现输入轴总成、输入轴轴两端支承轴承、输出轴总成、输出轴轴两端支承轴承倒档轴总成、倒档轴两端支承轴承、里程表从动齿及换挡机构的飞溅润滑。位于输入轴总成上的结合齿、同步环、同步器等的润滑是变速器润滑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轴承烧蚀的情况还是时有出现。一般均是通过在齿轮侧面加工油槽,齿轮在不断地运转飞溅起来的油汇聚至齿轮侧面油槽中,本实施例使用于汽车变速器中,在变速器工作时,输入轴带动输出轴、输出轴带动差速器转动,齿轮润滑油基本可以淹没输出轴总成的一半,通过输出轴上的轴向通孔和径向油孔润滑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三个分别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的端处的三叶结构转轮组成,其中:所述的三叶结构转轮由转轴和固定于转轴上的对应三叶轮组成,其中:设置于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上的三叶轮位于对应中间凸台的底边圆直径的相切位置按120°均匀分布且每片叶轮均为拱形结构,以保证靠近边缘的油能有效汇集到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为祖陈丹骆妤卿王攀麻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