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臂式拉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88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臂式拉矫机,其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的传动装置,以及多个辊,还包括:整体基础框架;底座框架,设置在所述整体基础框架的上方;距离所述基础框架一定距离的钢结构支架,其中动力及传动装置安装在远离铸坯的所述钢结构支架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摇臂式拉矫机,能够改善了传统五辊拉矫机的不足,其结构简单,无上机架,不易受烘烤而变形,从而能够保证铸坯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机械领域,具体涉及连铸设备技术,特别是一种摇臂式拉矫机
技术介绍
目前,连铸工艺中,小方坯连铸机大多采用五辊单机架或双机架拉矫机。其特点,主体结构为上、下机架做支撑,两个上辊,三个下辊,只有中间的下辊为自由辊,其余四个辊子均为驱动辊,而且减速电机直接安装在辊轴上。下辊安装于下机架,上辊采用四连杆机构与固定在上机架的液压缸相连接。这样的结构存在弊端,机架结构复杂,制造困难,而且在拉坯过程中易变形。液压缸,电机靠近炙热的铸坯,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还有,拉坯辊、矫直辊由四台电机共同驱动,完成引锭杆的上、下传送运行和铸坯的牵引矫直,这样,电机必须保持同步,而且必须保证各辊面线速度相同,以避免出现负载分配不均引起母线过压,负压,过载故障。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需采用相应措施来保证。尤其在刚性引锭杆从结晶器拉出铸坯后,在利用尾部的上辊使引锭杆与铸坯脱开时,会产生很大冲击,对拉矫机,特别对电机很不利。所以,传统的五辊拉矫机既不经济,又会对铸坯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摇臂式拉矫机,能够改善了传统五辊拉矫机的不足,其结构简单,无上机架,不易受烘烤而变形,从而能够保证铸坯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摇臂式拉矫机,其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的传动装置,以及多个辊,还包括整体基础框架;底座框架,设置在所述整体基础框架的上方;距离所述基础框架一定距离的钢结构支架,其中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远离铸坯的所述钢结构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辊包括上、下驱动辊,上、下相互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的左侧;上、下矫直辊,上、下相互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的右侧,所述上、下矫直辊分别与所述上、下驱动辊相平行对应布置;以及中间自由辊,平行设置在所述下驱动辊和下矫直辊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通过万向联轴器和齿轮箱与所述上、下驱动辊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驱动辊和上矫直辊分别安装在两个摇臂上,所述两个摇臂通过两个拉杆连接到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头上,液压缸通过托架用螺栓固定在整体基础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框架上还设置有四组冷却板,其中冷却板,齿轮箱的冷却装置,所述各辊的辊轴内部装有的冷却管,以及旋转接头串联,且与外部冷却系统连接,串联的冷却系统形成了冷却回路。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支架上的交流变频调速电机。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支架上的联轴器和涡轮减速箱,其中联轴器的一端连接到交流变频调速电机,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到涡轮减速箱。 进一步地,所述上驱动辊的辊轴为焊接件,轴承支座安装于摇臂的座孔内,轴承支座内安装调心滚子轴承,以适应因环境温度升高而引起轴的变化,轴承支座和轴承盖处均设计有防尘的迷宫式密封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上矫直辊处安装有编码器。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护套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摇臂式拉矫机,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首先整体结构无上机架,用整体基础框架和底座框架来做支撑,用来安装液压缸,支撑下辊,固定摇臂,并安装冷却板。设备不易受烘烤而变形,从而影响铸坯的拉矫效果O再次两台交流变频调速电机远离铸坯,不受热辐射,维护量低,使用效率高。能灵活地调速,以适应不同的铸坯。第三液压缸安装在整体基础框架上,而且有保护套管,防止受热而影响使用性能和寿命。用液压缸来驱动装有上辊的摇臂,可以方便地调整其上下辊的开口度,以适应不同的铸坯断面尺寸,并能调节在输送引锭杆,拉坯矫直,以及脱引锭时的不同的压力需要。而且,脱引锭时设备得到保护,很少受冲击,尤其电机免受冲击。第四两个驱动辊(即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三个自由辊(即上矫直辊、下矫直辊、以及中间自由辊),实现了多点矫直,而且对铸坯压力小,经拉矫的铸坯无表面和内部裂纹,不会影响铸坯质量,能耗也小。第五上矫直辊处安装有编码器,以达到拉速的全程跟踪,以减少铸坯的矫正应变值,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铸坯的质量和增加铸坯的拉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经济,性能可靠优良,操作方便容易,保证铸坯质量,有效提闻拉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摇臂式拉矫机的总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摇臂式拉矫机的总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驱动辊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驱动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组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结合图I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摇臂式拉矫机M。该摇臂式拉矫机M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的传动装置,以及多个辊。其中B为浇铸方向,C为过钢线方向。值得指出地是,摇臂式拉矫机M还包括整体基础框架1,用来支撑下面所述的各流底座框架2,并用来安装各流液压缸16 ;底座框架2,其设置成无上架的形式,连接在所述4整体基础框架I的上方;距离所述基础框架I 一定距离的钢结构支架,其中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远离铸坯的所述钢结构支架20上。具体来说,整体基础框架I为连铸机各流拉矫机共有,每流拉矫机的底座框架2为单独结构,分别用螺栓安装在整体基础框架I上。由于机架只有底座框架2,没有传统拉矫机的上机架,防止了拉坯过程受热变形而影响铸坯质量。所述多个辊包括上、下驱动辊4、5,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2的左侧,所述上、下驱动辊4、5为上、下相互对应设置;上、下矫直辊7、8,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2的右侧,上、下矫直辊7、8也为上、下相互对应设置。并且,上、下矫直辊7、8分别与所述上、下驱动辊4、5相平行,沿各铸流中心对应布置;以及中间自由辊6,沿各铸流中心平行设置在所述下驱动辊4和下矫直辊5之间。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调整辊面高度,使辊子有相同的线速度,能保证铸坯质量。上、下驱动辊4、5在连铸工艺中,沿浇注半径切点布置,起拉坯作用,出口处的上矫直辊起水平矫直作用,并起辅助拉坯作用。所述传动装置通过万向联轴器12和齿轮箱13与所述上、下驱动辊4、5连接。所述上驱动辊4和上矫直辊7分别安装在两个摇臂3上,所述两个摇臂3通过两个拉杆连接到两个液压缸16的活塞杆头上,液压缸通过托架用螺栓固定在整体基础框架I上。这样的结构,使得液压缸不受热坯烘烤,得到了保护,可以方便地调整其上下辊的开口度,以适应不同的铸坯断面尺寸,并且通过改变液压缸压力来调整预加载荷,保证在输送引锭杆,拉坯矫直,以及脱引锭时不同的压力需要。而且,改善了脱引锭时设备受冲击状况,特别是下面所述的交流变频调速电机9免受冲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了对设备及铸坯起冷却作用,所述底座框架2上还设置有四组冷却板18,其中冷却板18,齿轮箱13的冷却装置,所述各辊的辊轴内部装有的冷却管27,以及旋转接头26串联,且与外部冷却系统连接,串联的冷却系统形成了冷却回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支架上的交流变频调速电机9,该交流变频调速电机9带内置制动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支架上的联轴器10和涡轮减速箱11,其中联轴器10的一端连接到交流变频调速电机9,联轴器10的另一端连接到涡轮减速箱11。两套联轴器10,两台蜗轮减速箱11,安装在远离热铸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臂式拉矫机(A),其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的传动装置,以及多个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体基础框架(1);底座框架(2),设置在所述整体基础框架(1)的上方;距离所述基础框架(1)一定距离的钢结构支架,其中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远离铸坯的所述钢结构支架(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香吕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