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3870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ATV车的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包括输入轴齿轮、惰轴、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惰轴上安装有惰轴齿轮,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在惰轴与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至少一对前进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还安装有同轴的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及第二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及第二从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在后输出轴及前输出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主动锥齿轮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分别装在前后输出轴上,实现了四驱传动,通过性和动力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轴传动输出,大大提高了动力传输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ATV (全地形)车的驱动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
技术介绍
ATV车由4个车轮行走,初期ATV车的动力用摩托车发动机来代替。发动机通过链条来带动后轮轴转动,整车为后轮驱动,前轮为从动轮。这种驱动方式的缺点有1、通过性和动力性差;2、采用链传动,传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该机构通过性和动力性好,传动效率高。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包括轴线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惰轴、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所述惰轴上安装有惰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在所述惰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至少一对前进齿轮,在换档机构操纵下所述输入轴齿轮带动惰轴齿轮及所述一对前进齿轮旋转,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还安装有同轴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及第二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及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在后输出轴及前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安装有传动轴倒挡齿轮,所述传动轴倒挡齿轮在换档机构操纵下可由所述输入轴齿轮带动旋转。在所述惰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两对前进齿轮,分别是第一前进齿轮、第二前进齿轮、第三前进齿轮及第四前进齿轮,所述第一前进齿轮与所述第二前进齿轮相匹配,所述第三前进齿轮与所述第四前进齿轮相匹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发动机的减速机构中,在传动轴末端设置了一个主动锥齿轮与两个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分别装在前后输出轴上,实现了动力同时从发动机的前后端输出,实现了同时驱动前后轮的四驱传动,通过性和动力性好;本技术采用轴传动输出,大大提高了动力传输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图2中,包括输入轴齿轮I、惰轴2、惰轴齿轮3、传动轴倒挡齿轮4、第一前进齿轮5、第二前进齿轮6、第三前进齿轮7、第四前进齿轮8、第一传动轴9、第二传动轴12、第一传动齿轮10、第二传动齿轮11、主动锥齿轮13、第一从动锥齿轮14、后输出轴15、第二从动锥齿轮16、前输出轴17等。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用于ATV车的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包括轴线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I、惰轴2、第一传动轴9及第二传动轴12。惰轴2上安装有惰轴齿轮3,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10,第二传动轴12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11,第二传动齿轮11与第一传动齿轮10相啮合。在惰轴2与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至少一对前进齿轮,在换档机构操纵下输入轴齿轮I带动惰轴齿轮3及一对前进齿轮旋转。通常情况下,在惰轴2与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两对前进齿轮,分别是第一前进齿轮5、第二前进齿轮6、第三前进齿轮7及第四前进齿轮8,第一前进齿轮5与第二前进齿轮6相匹配,第三前进齿轮7与第四前进齿轮8相匹配。本技术在第二传动轴12上还安装有同轴的主动锥齿轮13,主动锥齿轮13分别与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分别固定在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上,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分别用万向节与车轮前后桥差速器连接,可实现前后轮驱动。在第一传动轴9上还安装有传动轴倒挡齿轮4,传动轴倒挡齿轮4在换档机构操纵下可由输入轴齿轮I带动旋转。本技术可实现高速前进、低速前进、倒车及空档四种动作,分别描述如下。I、高速前进在换挡结构操纵下输入轴齿轮I带动惰轴齿轮3转动、第一前进齿轮5与第二前进齿轮6相匹配,惰轴2转动带动第一前进齿轮5转动,第一前进齿轮5带动第一传动轴9上的第二前进齿轮6转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带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10旋转并带动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二传动齿轮11同步旋转,第二传动齿轮11带动第二传动轴12转动,同时主动锥齿轮13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旋转,并带动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转动,动力高速输出,车子高速前进。2、低速前进在换挡结构操纵下输入轴齿轮I带动惰轴齿轮3转动、第三前进齿轮7与第四前进齿轮8相匹配,惰轴2转动带动第三前进齿轮7转动,第三前进齿轮7带动第一传动轴9上的第四前进齿轮8转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带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10旋转并带动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二传动齿轮11同步旋转,第二传动齿轮11带动第二传动轴12·转动,同时主动锥齿轮13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旋转,并带动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转动,动力低速输出,车子低速前进。3、倒车在换挡结构操纵下,输入轴齿轮I带动倒挡齿轮4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9旋转,第一传动轴9上的第一传动齿轮10旋转并带动第二传动轴12上的第二传动齿轮11同步旋转,第二传动齿轮11带动第二传动轴12转动,同时主动锥齿轮13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旋转,并带动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转动,动力反向输出,车子倒退。4、空档在换挡结构操纵下,第一传动轴9上的齿轮处于空套在轴上,没有力矩传递到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上,车辆就停止。本技术在发动机的减速机构中,在换档减速后,在传动轴末端设置了一个主动锥齿轮与两个从动锥齿轮,从而改变了动力传递方向,主动锥齿轮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分别装在前后输出轴上,实现了动力同时从发动机的前后端输出,实现了同时驱动前后轮的四驱传动。前驱动的输出轴从发动机箱体前下部伸出,后驱动的输出轴从发动机箱体后下部伸出,变速传动结构全部在发动机箱体内,结构极为紧 凑。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包括轴线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I)、惰轴(2)、第一传动轴(9)及第二传动轴(12),所述惰轴(2)上安装有惰轴齿轮(3),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10),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1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1)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相哨合,在所述惰轴(2)与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至少一对前进齿轮,在换档机构操纵下所述输入轴齿轮(I)带动惰轴齿轮(3)及所述一对前进齿轮旋转,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上还安装有同轴的主动锥齿轮(13),所述主动锥齿轮(13)分别与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16)分别固定在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上。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还安装有传动轴倒挡齿轮(4),所述传动轴倒挡齿轮(4)在换档机构操纵下可由所述输入轴齿轮(I)带动旋转。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惰轴(2)与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两对前进齿轮,分别是第一前进齿轮(5)、第二前进齿轮(6)、第三前进齿轮(7)及第四前进齿轮(8),所述第一前进齿轮(5)与所述第二前进齿轮(6)相匹配,所述第三前进齿轮(7)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前后驱动的轴传动输出机构,包括轴线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1)、惰轴(2)、第一传动轴(9)及第二传动轴(12),所述惰轴(2)上安装有惰轴齿轮(3),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10),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1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1)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相啮合,在所述惰轴(2)与所述第一传动轴(9)上安装有至少一对前进齿轮,在换档机构操纵下所述输入轴齿轮(1)带动惰轴齿轮(3)及所述一对前进齿轮旋转,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传动轴(12)上还安装有同轴的主动锥齿轮(13),所述主动锥齿轮(13)分别与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第二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4)及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16)分别固定在后输出轴(15)及前输出轴(1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卡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