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524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首先把河豚鱼清洗和放血,然后顺次切下鱼鳍,切下鱼嘴,剥下鱼皮,切下鱼眼,切下鱼鳃而进行的鱼体外部加工;再进行头部处理,内脏处理,胴体处理,鱼骨处理的鱼体内部加工。最后是分别将加工过程中的血液、黏膜、黏液、皮下组织、鱼鳃、鱼眼、肾脏、心脏、胆囊、脾脏、胃、肠、肠系膜、膀胱、肛门盛放在“不可食”盘中;又将加工后的鱼鳍、鱼皮、鱼嘴、鱼头、肌肉、精巢、鱼骨盛放在“可食用”盘中;把将加工过程中的卵巢、肝脏盛放在“剧毒”盘中完成加工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从方法和流程上最大程度保障加工产品的安全和卫生,保证长时间内河豚鱼食用的安全效果和稳定性,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的加工方法,具体地说涉及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适用于鲀形目肌肉、鱼骨、皮肤、鱼鳍无毒种类,包括鲜活、冰鲜和冷冻的野生和养殖河豚鱼。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有2000年12月20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 1276989A的《河豚食用前处理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通过去内脏、洗净淤血、刺破眼睛挤出里面的液体、洗净血和污物进行河豚鱼食用前处理的方法。另有,2005年1月12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 1183854C的《处理惠氏兔头鲀或格氏兔头鲀的方法》的专利,是为了进口/出口的需要通过切下头部、剥下腹部和背部的皮肤、去掉内部器官、复原皮肤四个步骤对惠氏兔头鲀或格氏兔头鲀进行简单加工的方法;2005年2月2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582679A的《养殖暗纹东方鲀安全食用加工处理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冲洗、解剖、二次冲洗、肝脏处理、保存和废物、废水处理对养殖暗纹东方鲀进行安全食用加工处理的方法。2007年3月7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 1923046A的《河豚的加工方法》的专利,公开一种加工和保管、运输、冻结、解冻、加工和保管养殖虎河豚的方法。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把河豚鱼清洗和放血,然后顺次切下鱼鳍,切下鱼嘴,剥下鱼皮,切下鱼眼,切下鱼鳃而进行的鱼体外部加工;再进行头部处理,内脏处理,胴体处理,鱼骨处理的鱼体内部加工;最后分别将加工过程中的血液、黏膜、黏液、皮下组织、鱼鳃、鱼眼、肾脏、心脏、胆囊、脾脏、胃、肠、肠系膜、膀胱、肛门作为不可食部分盛放在“不可食”盘中,将加工后的背鳍、臀鳍、胸鳍、尾鳍、鱼皮、鱼嘴、鱼头、肌肉、精巢、肋骨、脊椎骨,用0℃~2℃的清水浸泡3~6小时、并在期间清洗、换水3次后作为可食用部分盛放在“可食用”盘中,将加工过程中的卵巢、肝脏作为剧毒部分盛放在“剧毒”盘中而完成加工后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把河豚鱼清洗和放血,然后顺次切下鱼鳍,切下鱼嘴,剥下鱼皮,切下鱼眼,切下鱼鳃而进行的鱼体外部加工;再进行头部处理,内脏处理,胴体处理,鱼骨处理的鱼体内部加工;最后分别将加工过程中的血液、黏膜、黏液、皮下组织、鱼鳃、鱼眼、肾脏、心脏、胆囊、脾脏、胃、肠、肠系膜、膀胱、肛门作为不可食部分盛放在“不可食”盘中,将加工后的背鳍、臀鳍、胸鳍、尾鳍、鱼皮、鱼嘴、鱼头、肌肉、精巢、肋骨、脊椎骨,用0℃~2℃的清水浸泡3~6小时、并在期间清洗、换水3次后作为可食用部分盛放在“可食用”盘中,将加工过程中的卵巢、肝脏作为剧毒部分盛放在“剧毒”盘中而完成加工后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洗和放血工艺是用流水洗净鱼体表面的黏液和污物,然后从河豚鱼头部和背部交界处下刀切断脊椎骨并割断主动脉进行放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豚鱼综合利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剥下鱼皮工艺为顺次从头经背鳍处到尾部切开皮肤,从臀鳍处到尾部切开皮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庆礼邓志科刘岩刘明赫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