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其中,污水进口和清水出口均安装在壳体上,滤网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电机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排污阀安装在壳体的上侧部,主吸污管和辅吸污管置于滤网筒内,辅吸污管为多个,分别与主吸污管相通连接并与主吸污管相互垂直,主吸污管的中心轴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主吸污管与排污阀的内端相通连接;压差传感器安装于滤网筒的内外侧,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控器的压差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控器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控器的阀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排污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在滤网筒堵塞时,电控器根据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电机和排污阀动作,达到自动清洗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清洗过滤筒的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器是用于给污水或废气过滤杂质的设备,现有的污水过滤器,主要由壳体和壳体内的滤网筒组成,污水从壳体下方的污水入口进入,流经滤网筒后经壳体中部的清水出口流出,达到过滤的目的。过滤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滤网筒内壁会沉淀大量杂质,对滤网筒形成堵塞,造成过滤效果变差。现有污水过滤器没有设置自动清洗装置,需要把滤网筒取下人工清洗,清洗 完成后再重新安装,所以滤网筒的清洗工作比较繁琐,既浪费时间,效率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清洗过滤筒的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壳体、污水进口、清水出口和滤网筒,所述污水进口和清水出口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滤网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本技术还包括电机、主吸污管、辅吸污管、排污阀、压差传感器和电控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污阀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上侧部,所述主吸污管和所述辅吸污管置于所述滤网筒内,所述辅吸污管为多个,分别与所述主吸污管相通连接并与所述主吸污管相互垂直,所述主吸污管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吸污管与所述排污阀的内端相通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滤网筒的内外侧,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器的压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器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器的阀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排污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使用过程中,水中的杂质不断沉积在滤网筒上,使滤网筒内外侧产生压差。通过压差传感器监测滤网筒内外侧压差变化,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电控器向排污阀和电机传送运行指令,引发下列动作电机带动主吸污管和辅吸污管旋转,同时排污阀打开进行排污,辅吸污管对滤网筒内侧进行清洗,同时将杂质吸入并通过排污阀排出,整个清洗过程只需持续数十秒钟,当清洗结束时,关闭排污阀和电机,系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开始进入下一个过滤工序。进一步,所述辅吸污管的端头设置有毛刷,便于清洗彻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压差传感器检测滤网筒内外侧的压力差信号,从而判断滤网筒是否堵塞,在滤网筒堵塞时,电控器自动控制电机和排污阀动作,达到自动清洗目的。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图中未标记)、污水进口 7、清水出口 6、滤网筒5、电机3、主吸污管4、辅吸污管8、排污阀I、压差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电控器(图中未示出),污水进口 7和清水出口 6均安装在壳体上,滤网筒5安装在壳体内;电机3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排污阀I安装在壳体的上侧部,主吸污管4和辅吸污管8置于滤网筒5内,辅吸污管8为多个,分别与主吸污管4相通连接并与主吸污管4相互垂直,主吸污管4的中心轴与电机3的转轴2连接,主吸污管4与排污阀I的内端相通连接;压差传感器安装于滤网筒5的内外侧,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控器的压差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控器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机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控器的阀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排污阀I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辅吸污管8的端头设置有毛刷9,便于清洗彻底。如附图所示,使用过程中,水中的杂质不断沉积在滤网筒5上,使滤网筒5的内外侧产生压差。通过压差传感器监测滤网筒5的内外侧压差变化,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电控器向排污阀I和电机3传送运行指令,引发下列动作电机3带动主吸污管4和辅吸污管8旋转,同时排污阀I打开进行排污,辅吸污管8对滤网筒5的内侧进行清洗,同时将杂质吸入并通过排污阀I排出,整个清洗过程只需持续数十秒钟,当清洗结束时,关闭排污阀I和电机3,系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开始进入下一个过滤工序。权利要求1.一种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污水进口、清水出口和滤网筒,所述污水进口和清水出口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滤网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电机、主吸污管、辅吸污管、排污阀、压差传感器和电控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污阀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上侧部,所述主吸污管和所述辅吸污管置于所述滤网筒内,所述辅吸污管为多个,分别与所述主吸污管相通连接并与所述主吸污管相互垂直,所述主吸污管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吸污管与所述排污阀的内端相通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滤网筒的内外侧,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器的压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器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器的阀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排污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吸污管的端头设置有毛刷。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其中,污水进口和清水出口均安装在壳体上,滤网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电机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排污阀安装在壳体的上侧部,主吸污管和辅吸污管置于滤网筒内,辅吸污管为多个,分别与主吸污管相通连接并与主吸污管相互垂直,主吸污管的中心轴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主吸污管与排污阀的内端相通连接;压差传感器安装于滤网筒的内外侧,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控器的压差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控器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控器的阀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排污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在滤网筒堵塞时,电控器根据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电机和排污阀动作,达到自动清洗目的。文档编号B01D29/60GK202740854SQ201220278458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靖新宇 申请人: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污式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污水进口、清水出口和滤网筒,所述污水进口和清水出口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滤网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电机、主吸污管、辅吸污管、排污阀、压差传感器和电控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污阀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上侧部,所述主吸污管和所述辅吸污管置于所述滤网筒内,所述辅吸污管为多个,分别与所述主吸污管相通连接并与所述主吸污管相互垂直,所述主吸污管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吸污管与所述排污阀的内端相通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滤网筒的内外侧,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器的压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器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器的阀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排污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