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艺专利>正文

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137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和背光源,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纵向轨道,所述背光源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连接,将钢网或者其他需要检测的工具,诸如吸嘴等置放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打开呈条形状的背光源,通过背光源向上照射,光线通过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孔形成孔的形状,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孔的形状进行判断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完好状态,通过使背光源在纵向轨道上运动,检测人员可以一行一行的对被检测工具进行检测,避免了大幅面灯光耗电的同时还对检测人员眼睛造成疲劳甚至伤害,甚至还造成检测误判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印刷电路生产领域,尤其涉及印刷电路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简称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SMT生产制程中,通过钢网在PCB上印刷锡膏或者粘胶的印刷工艺是最基本的一个操纵步骤,也就是通过钢网上的开孔,向PCB板上的待贴片位置印刷焊锡,现今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PCB上原件密度的增加,从而导致钢网的开孔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密集,然而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钢网很容易产生堵塞,或者撕裂变形,就需要在印刷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通常传统的方式是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把钢网置于大面积平面光源上方,用人工方式查看开孔区域是否符合正常状态,但是这样的检测设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大面积背光光源对于电能的消耗较大;第二,人工目测检验的过程中,大面积光源对检测人员眼睛的刺激,容易造成工作伤害,继而容易发生误判、漏判的情况,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电能消耗大以及人工检验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纵向轨道,所述背光源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连接。优选地,所述纵向轨道为两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的两边,所述背光源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轨道相连接。优选地,设有一可驱动背光源在纵向轨道上滑动或滚动的背光源驱动装置。优选地,设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背光源驱动装置及所述背光源连接。优选地,所述背光源由多个光源并排组合而成,组成背光源的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检测平台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图像采集装置。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前端设有上光源。优选地,所述横梁与检测平台之间设有导轨,所述横梁两端与导轨相连接并可以在导轨上滑动或滚动。CN 202735264 U书明说2/4页优选地,所述横梁上设有可驱动图像采集装置在横梁上滑动的横梁驱动装置,所述导轨上设有可驱动横梁在导轨上滑动的导轨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横梁驱动装置和导轨驱动装置与控制单元相连。依借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网或者其他需要检测的工具,诸如吸嘴等置放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打开呈条形状的背光源,通过背光源向上照射,光线通过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孔形成孔的形状,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孔的形状进行判断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完好状态,通过使背光源在纵向轨道上运动,检测人员可以一行一行的对被检测工具进行检测,避免了大幅面灯光耗电的同时还对检测人员眼睛造成疲劳甚至伤害,甚至还造成检测误判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产品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I和背光源2,所述检测平台I上设有纵向轨道3,所述背光源2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3连接,依借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网或者其他需要检测的工具-诸如吸嘴等置放于所述检测平台I上并置于所述背光源2的上方,点亮呈条形状的背光源2,通过背光源2向上照射,光线通过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通孔形成孔的形状,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孔的形状进行判断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完好状态,通过使背光源在纵向轨道3上运动,检测人员可以一行一行的对被检测工具进行检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大幅面灯光耗电的不足,同时还避免了对检测人员眼睛造成疲劳甚至伤害,甚至还避免了由于检测误判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轨道3为两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I的两边,所述背光源两端分别与所述检测平台两边的纵向轨道3相连接,可以充分保证背光源2更加稳定的在所述纵向轨道3上运动。为了使背光源2能够自动在纵向轨道上运动,减少人工工作量,进一步,设有一可驱动背光源2在纵向轨道3上滑动或滚动的背光源驱动装置4,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2可以采用皮带驱动或者丝杆驱动的方式在所述纵向轨道3上运动,背光源2可以更加准确并且自动化的抵达需要检测的工具的具体部位,而减少了人工运动背光源2容易产生的不准确性以及漏行操作。进一步地,设有一控制单元5,所述控制单元5与所述背光源驱动装置4及所述背光源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可控制背光源驱动装置4的启动与停止,将事先设定好的指令通过控制单元5发送给背光源驱动装置4,提高了检测装置的自动化性能。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背光源2均匀发光,所述背光源2由多个光源并排组合而成,避免整体光源发生故障致使需要彻底更换光源部件的麻烦,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光源4寿命,组成背光源2的光源米用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发光二极管21,所述发光二极管21与所述控制单元5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发光二极管21的点亮和关闭,当背光源2处于被检测工具下方时,控制单元5可以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依次点亮发光二极管21,被检测工具的开孔检测完毕后关闭开孔下方正对的发光二极管21,可以做到逐个检测待检工具的开孔,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给检测者更好的视觉休息以及专注力。为了能够彻底解放检测者,避免视觉直观检测给检测者带来的危害,同时避免检测发生误判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进一步地,在所述检测平台I上方设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设有图像采集装置7,当背光源2运行到相应的待检工具开孔下方时,图像采集装置7对开孔进行图像采集,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图像采集装置7为工业照相机。为了防止背光源2从需检测的钢网或者其他工具下方照射上来的光线使待检工具的开孔上表面产生虚光,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前端设有上光源8,所述上光源8从上向下照射待检工具的开孔处,使图像采集装置7所采集到的图像更准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将采集来的图像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与计算机中预先设定的标准工具开孔图像进行比对分析,将不符图像进行标记,方便找出存在问题的待检工具。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所述横梁6与待检工具检测部位同步,使图像采集装置7更精细的获取图像,在所述横梁6与检测平台之间设有导轨(未示出),所述横梁6两端与导轨相连接并可以在导轨上滑动或滚动,当检测完毕一行待检工具开孔之后,横梁6向下一行沿着导轨运行,再进行下一行的图像采集,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结构,不用另设导轨,而是将所述横梁6两端与所述背光源2的两端连接固定,使横梁6与背光源2共同在所述纵向导轨3上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横梁6上设有可驱动图像采集装置7在横梁6上滑动的横梁驱动装置9,可以在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逐个对待检工具的开孔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精确度,所述导轨上设有可驱动横梁6在导轨上滑动的导轨驱动装置(未示出),可使横梁6更加稳定匀速的运行在导轨上,精准的对准待检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纵向轨道,所述背光源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纵向轨道,所述背光源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轨道为两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的两边,所述背光源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轨道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可驱动背光源在纵向轨道上滑动或滚动的背光源驱动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背光源驱动装置及所述背光源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由多个光源并排组合而成,组成背光源的光源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艺
申请(专利权)人:罗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