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及其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460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手柄,手柄主体部分和手柄操纵部分,手柄主体部分设置有由端面向内延伸且上下通透的凹槽,手柄操纵部分设置有插入凹槽的凸起,手柄主体部分与手柄操纵部分通过销轴铰接,凸起与凹槽底部接触的端面包括位于销轴中心线所在水平面上部的旋转避让面和位于销轴中心线所在水平面下部的阻转面,旋转避让面上的任意一点到销轴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销轴到凹槽底部平面的距离,阻转面上至少有一个到销轴的距离大于销轴到凹槽底部平面距离的点与凹槽的底面贴合。该手柄可以有效防止手柄受到正面冲撞时可使手柄操纵部分向上弯折,从而有效防止冲撞引起的手柄断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手柄的摩托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手柄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上用于控制制动和离合的手柄均为整体式的手柄,整体式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当摩托车发生侧翻时,一般是摩托车的手柄直接与底面进行撞击,由于目前摩托车的手柄没有任何缓冲装置,因此极易导致摩托车手柄的断裂,甚至有时摩托车发生侧翻时,驾驶者的手还未来得及离开车把,从而导致驾驶者的手部容易与底面发生正面碰撞,造成较大的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手柄,以解决目前摩托车发生侧翻时其手柄不能弯折而导致手柄断裂或者使驾驶人员遭受较大损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手柄,包括手柄主体部分和手柄操纵部分,所述手柄主体部分用于与所述手柄操纵部分相连的一端开设有上下通透的凹槽,所述手柄操纵部分设置有插入所述凹槽的凸起,所述手柄操纵部分与手柄主体部分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底部平面接触的端面包括位于所述销轴上部的旋转避让面和位于所述销轴下部的阻转面,所述旋转避让面上的任意一点到所述销轴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销轴到所述凹槽底部平面的距离,所述阻转面上至少有一个到所述销轴的距离大于所述销轴到所述凹槽底部平面距离的点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面贴合。优选的,所述旋转避让面为圆弧过渡面,所述阻转面为与所述凹槽底部平面贴合的平面。优选的,所述旋转避让面上的点到所述销轴的距离与所述销轴到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面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圆弧过渡面的中心角为90°。优选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面的弹簧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弹簧腔内的弹簧;开设于所述圆弧过渡面起始位置处,且与所述弹簧腔对应的第一卡槽,以及位于所述圆弧过渡面终止位置处的第二卡槽;内嵌于所述第一卡槽且由所述弹簧压紧的定位钢珠。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摩托车手柄,所述摩托车手柄为如上所述的摩托车手柄。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摩托车手柄包括手柄主体部分和手柄操纵部分,并且手柄主体部分上开设有由端部向内延伸且上下通透的凹槽,手柄操纵部分开设有用于插入该凹槽的凸起,手柄主体部分与手柄操纵部分通过销轴铰接,此时销轴的轴线与竖直面垂直,手柄操纵部分的活动方向为手柄的上下方向,并且该凸起与凹槽的底部平面相接触的端面包括位于所述销轴上部的旋转避让面和位于所述销轴下部的阻转面,旋转避让面上的任意一点到销轴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销轴到凹槽底部平面的距离,阻转面上至少有一个到所述销轴的距离大于所述销轴到所述凹槽底面距离的点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面贴合。由于旋转避让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到销轴的中心线的距离都不大于销轴到凹槽底部平面的距离,因此当手柄操纵部分受到向上的力时,手柄操纵部分可以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向上旋转,即当摩托车侧翻或者其他原因使手柄操纵部分遭受撞击时,其可以通过向手柄主体部分的上方旋转来实现缓冲,避免手柄因遭受撞击而折断,或者骑行者的手部因正面撞击而遭受较大的伤害,同时,由于阻转面上至少有一个到销轴的距离大于销轴到凹槽底部平面距离的点与凹槽底面贴合,因此阻转面可以阻止手柄操纵部分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向下旋转,保证手柄正常功能的实现。采用该种把手的摩托车可以有效防止在摩托车侧翻时导致的摩托车把手断裂和对驾驶者手部的伤害。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手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手柄操纵部分的凸起与手柄主体部分的凹槽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手柄,该摩托车手柄包括手柄主体部分和手柄操纵部分,手柄操纵部分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可以向上旋转,并且保证手柄操纵部分不会向下旋转,从而使该摩托车手柄在保证正常功能实现的同时,具备了防止手柄受到正面冲击而折断的功能。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手柄的摩托车。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同时参考图I和图2,其中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手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手柄操纵部分的凸起与手柄主体部分的凹槽配合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摩托车手柄可以为摩托车的刹车手柄也可以为摩托车的离合手柄,该手柄包括手柄主体部分2和手柄操纵部分3,手柄主体部分2的一端安装于手柄座I上,另一端与手柄操纵部分3相连,手柄主体部分2用于与手柄操纵部分3相连的一端开设有由端部向内延伸且上下通透的凹槽,手柄操纵部分3设置有插入该凹槽的凸起B,手柄操纵部分3和手柄主体部分2通过穿过上述凹槽和凸起B的销轴A铰接,此时销轴A的轴线与竖直面垂直,且手柄操纵部分3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2的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上述凹槽的底部为平面,上述凸起B与凹槽底部平面5接触的端面包括位于销轴A上部的旋转避让面6和位于销轴下部的阻转面9,旋转避让面6上的任意一点到销轴A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销轴A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阻转面9上至少有一个到销轴A的距离大于销轴A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的点与凹槽的底部平面5贴合,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销轴的上部是指销轴轴线所在水平面的上部,销轴下部指该水平面的下部,该凹槽可以有多种形状,优选的为U型凹槽。由于旋转避让面6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到销轴A的中心线的距离都不大于销轴A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因此当手柄操纵部分3受到向上的力时,手柄操纵部分3可以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2向上方旋转,即当摩托车侧翻或者其他原因使手柄操纵部分3遭受撞击时,其可以向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2向上旋转来缓冲,避免把手因遭受撞击而折断,或者骑行者的手部因这面撞击而遭受较大的伤害,同时,由于阻转面9上至少有一个到销轴A的距离大于销轴A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的点与凹槽底部平面5贴合,因此阻转面9可以阻止手柄操纵部分3向手柄主体部分2的下方旋转,保证手柄正常功能的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旋转避让面6和阻转面9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为了生产中的方便,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避让面6优选的采用圆弧过渡面,阻转面9优选的采用与凹槽底部平面5相贴合的平面结构,如图2中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使手柄操纵部分3在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2旋转时始终与手柄主体部分2贴合,从而增强转动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避让面6上的点到销轴A的距离与销轴A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相等,使手柄操纵部分3在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2旋转时始终与手柄主体部分2贴合。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避让面6采用圆弧过渡面,并且圆弧过渡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即圆弧的夹角为90°,因此手柄操纵部分3在向上旋转时相对于手柄主体部分2可旋转90°,从而可以充分缓冲摩托车手柄受到的正面撞击力,同时也可以给骑行者的手部留出充分的避让空间,防止骑行者手部被挤住而造成较大的伤害。为了实现手柄操纵部分3的定位,使手柄操纵部分3在正常状态下不至于弯折到手柄主体部分2的上部,本实施例中还在凹槽的底部平面5设置了弹簧腔10,并在弹簧腔10内设置了弹簧11,在圆弧过渡面的起始位置处设置了与弹簧腔10对应的第一卡槽8,第一卡槽8内设置有定位钢珠4,定位钢珠4被弹簧腔10内的弹簧11压紧于第一卡槽8内,同时在圆弧过渡面的终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主体部分(2)和手柄操纵部分(3),所述手柄主体部分(2)用于与所述手柄操纵部分(3)相连的一端开设有由端面向内延伸且上下通透的凹槽,所述手柄操纵部分(3)设置有插入所述凹槽的凸起(B),所述手柄操纵部分(3)与手柄主体部分(2)通过销轴(A)铰接,所述凸起(B)与所述凹槽底部平面(5)接触的端面包括位于所述销轴(A)上部的旋转避让面(6)和位于所述销轴下部的阻转面(9),所述旋转避让面(6)上的任意一点到所述销轴(A)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销轴(A)到所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所述阻转面(9)上至少有一个到所述销轴(A)的距离大于所述销轴(A)到所述凹槽底部平面(5)距离的点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面(5)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主体部分(2)和手柄操纵部分(3),所述手柄主体部分(2)用于与所述手柄操纵部分(3)相连的一端开设有由端面向内延伸且上下通透的凹槽,所述手柄操纵部分(3)设置有插入所述凹槽的凸起(B),所述手柄操纵部分(3)与手柄主体部分(2)通过销轴(A)铰接,所述凸起(B)与所述凹槽底部平面(5)接触的端面包括位于所述销轴(A)上部的旋转避让面(6)和位于所述销轴下部的阻转面(9),所述旋转避让面(6)上的任意一点到所述销轴(A)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销轴(A)到所述凹槽底部平面(5)的距离,所述阻转面(9)上至少有一个到所述销轴(A)的距离大于所述销轴(A)到所述凹槽底部平面(5)距离的点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面(5)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避让面(6)为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娒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兆翔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