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空心锭半连铸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215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空心锭半连铸结晶器,水套的冷却水腔中设有分水环,与冷却水腔相贯通的喷水孔朝向外结晶器冷却壁,外结晶器本体内设有外润滑油通道,其一端开口于外储油槽,外储油槽上的外注油环朝向外结晶器冷却壁,在外结晶器本体上固定有外保温帽;芯子本体置于外结晶器本体中的中央位置,其内部为中空结构,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外套设有与其同轴的出水管;芯子本体内设有内润滑油通道,内润滑油通道一端开口于内储油槽,内储油槽上的内注油环朝向芯子冷却壁,芯子本体上固定有内保温帽。铸造时利用循环水冷却空心锭,对外结晶器和芯子的冷却壁进行脉冲式注油润滑,显著提高空心锭的内、外表面光洁度,减少后续塑性加工前的去皮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空心锭半连铸结晶器,属于铝合金铸造

技术介绍
铝合金空心锭常见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首先铸造出实心棒坯,经挤压或穿孔得到空心锭;另一种是用由外结晶器和芯子组成的结晶器,以半连铸的方法直接铸造出空心锭。与前者相比,后一种方式具有工序少、生产周期短、能耗低、金属利用率高等显著优点,而且可以生产难穿孔的空心锭。因此,半连铸直接生产空心锭是目前生产铝合金空心锭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传统的空心锭结晶器冷却壁长度较大,且无热顶保温帽,金属液通过浇注漏斗从顶部进入型腔,因此采用这种结晶器生产空心锭时,极易形成表面冷隔、偏析瘤、夹杂等缺陷,在挤压前车皮、镗孔量很大,大大降低了金属利用率和综合成品率。专利公开号为CN20115439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热顶空心锭结晶器”,在外结晶器及芯子上分别设置保温帽,铸造时冷却水通过外结晶器与芯子的喷水孔分别对空心锭内、外表面进行冷却。该方法由于使用了保温帽,铸造时有利于熔体中的气体和夹杂上浮,从而减少空心锭内气孔、夹杂缺陷。但是由于结构受保温帽限制,该结晶器在铸造过程中不能对空心锭内、外表面注油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铝合金空心锭半连铸结晶器,包括水套(1)、外结晶器本体(2)和芯子本体(17),水套(1)与外结晶器本体(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水套(1)的冷却水腔中设有分水环(3),与冷却水腔相贯通的喷水孔(5)朝向外结晶器冷却壁(4),外结晶器本体(2)内设有外润滑油通道(6),外润滑油通道(6)一端通过供油管与供油装置相连,另一端开口于外储油槽(7),紧压在外储油槽(7)上的外注油环(8)朝向外结晶器冷却壁(4),在外结晶器本体(2)上固定有外保温帽(9),在外保温帽(9)侧面设置同水平流槽;芯子本体(17)置于外结晶器本体(2)中的中央位置,芯子本体(1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储水空腔,其底端由堵...

【技术特征摘要】
1.铝合金空心锭半连铸结晶器,包括水套(1)、外结晶器本体(2)和芯子本体(17),水套(1)与外结晶器本体(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水套(1)的冷却水腔中设有分水环(3),与冷却水腔相贯通的喷水孔(5)朝向外结晶器冷却壁(4),外结晶器本体(2)内设有外润滑油通道(6),外润滑油通道(6)一端通过供油管与供油装置相连,另一端开口于外储油槽(7),紧压在外储油槽(7)上的外注油环(8)朝向外结晶器冷却壁(4),在外结晶器本体(2)上固定有外保温帽(9),在外保温帽(9)侧面设置同水平流槽;芯子本体(17)置于外结晶器本体(2)中的中央位置,芯子本体(1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储水空腔,其底端由堵头密封,芯子本体(17)内设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的内腔与储水空腔相连通,进水管(12)外套设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内壁与进水管(12)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内腔与储水空腔相连通;芯子本体(17)内设有内润滑油通道(14),内润滑油通道(14)一端通过供油管与供油装置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涛长海博文刘金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